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授业恩师

76、总该有一两个男人站着吧

授业恩师 李夏蝉 2679 2024-07-17 12:32
   雪花如柳絮纷飞,唐寅失魂落魄的来到徐经在顺天府的别苑。   徐经看着满身大雪的唐寅,赶紧邀请他进来,然后命令奴仆们端着火盆过来,亲自给唐寅脱去外衫,让奴仆拿去烤干。   他又给唐寅端来热水和热毛巾,终于等唐寅擦拭干净后,徐经才问道:“唐兄,你这是,怎么了?”   “受什么刺激了?”   唐寅叹口气,端着茶水喝了一口,将在酒楼内发生的一切以及陈策对自己说的话一五一十告知了徐经。   徐经愣了好大一会儿,才道:“陈公子提点的也有道理啊。”   唐寅道:“可我就是有这份自信么?难道有自信也是坏事吗?”   徐经有点羡慕唐寅,他自己费尽心机,都不能拜入陈策的门下,你小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过徐经却将陈策对唐寅的提醒深深记在了脑子中。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成于心思,谋于深思。”   “不要试图接触任何官吏,你不敢保证他们未来会不会是你的主考官。”   徐经想了想,问唐寅道:“唐兄,你了解他吗?”   唐寅狐疑的道:“谁?”   徐经道:“陈公子啊。”   唐寅发现自己好像还真不太了解陈策,只是知晓自己这个老师丹青术很厉害,才华横溢,其他的好像知之甚少。   他惭愧的摇摇头。   徐经道:“他病了。”   啊?   唐寅呆呆的看着徐经。   徐经继续道:“很严重的病,不确定能活多久。”   这些都是徐经费尽心思找顺天府人脉打听出来的。   “所以他一直不愿意多管闲事,也不喜欢麻烦,可他却愿意提点你这些,我觉得他做的真的很好了。”   “我真羡慕你能拜他为师。”徐经低声呢喃。   ……   王越回京后,便深居简出,天子没召他之前他很少会外出。   他在京师没有太多的朋友,是孤臣。   掌灯时分,王越写了两封信,命令府上奴仆趁夜送了出去,一封是送给吏部尚书屠滽,另一封送给了右都御史佀钟。   他曾在成化末举荐了三人,屠滽、佀钟,当初两人都是地方上的县丞,若非王越举荐,现在顶多在地方布政司为官。   还有一人是杨守随,不过他现在在南京任大理寺卿。   弘治天子还不会这么快召见王越,所以趁此空档,他要试一试屠滽和佀钟的态度。   吏部那边虽不能报军功,但能据理力争的去兵部替他说说话,这就够了。   都察院那边也能帮着核查一下贺兰山一战的军功是否被兵部压了。   明明他们斩杀了那么多鞑靼人,为什么兵部只报杀了四十二人?   ……   夜深了。   屠府来了一名轿子,佀钟裹挟着雪花来到屠滽的书房。   屠滽看到对方,请其落座,面色凝重的道:“大器,我正要找你。”   佀钟顿了一下,问屠滽道:“朝宗,老师也给你来信了?”   屠滽点点头,将王越的信件放在案牍上,道:“老师要见你我,去还是不去?”   佀钟目光深邃,端着茶水停顿了许久,才道:“去不得。”   屠滽愣了一下,道:“可他是我们的老师,此次不去,我们的名声?”   屠滽在阁臣刘健心中的评价是不堪大用,很多事他理解不通透,他认为去见王越也没关系,毕竟师徒一场,于情于理都该去见一见。   只是有些事能拖就拖,见面了未必要给对方办事。   佀钟压着手,示意屠滽先听自己说。   “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就是因为要爱惜名声,才能借着这次机会彻底和老师划清干系。”   “我们背负老师的这层关系太久了,乃至同僚们一直对我们十分防备,在京师几乎步步难行。”   屠滽双目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啊,这次不去见老师,以老师那刚硬要强的性子,定会和我们划清干系。   如此就能轻而易举实现他们的目的,向大明文官集团靠拢,不会再被打上王越学生的标签。   至于师徒之间的情分,在屠滽看来一点不重要,自己的未来更加重要。   屠滽沉默了一下,道:“不过这点小刺激,顶多让老师对我们失望,也未必一定会闹翻吧?”   佀钟点头道:“这也是我想说的,所以我们就拿这两封信投石问路。”   “将它送给兵部尚书马文升。”   屠滽无奈苦笑,道:“如此,你我倒成了小人了。”   佀钟微笑道:“如何能成小人呢?老师当时结交阉党的时候,难道没考虑过自己名声吗?”   “现在又结交内宫监掌印太监,难道这便是吾辈读书人该有的光明磊落吗?”   “不会有人觉得我们是小人,相反,这恰恰证明我们刚正不阿,品德高尚,不是吗?”   此事议成,两人心照不宣笑了。   佀钟端着茶轻松喝了一口,意味深长的对屠滽道:“老师这次回来,恐怕凶多吉少啊!”   “他此番要见我们,你说为了什么?”   屠滽道:“为了给西北诸将讨回个公道,将军功给他们讨回去。”   “若非不然,他在西北站不住脚,西北的将士不会服他。”   “而这,恰恰就是他们要的结果,他们在围猎老师,让他交出西北兵权,老师看懂了,但却没有照做。”   “所以……他们要老师死,只有老师死了,西北兵权才能重新回到他们手中。”   “老师和他们不是一类人,他已算半只脚踏入武人的行列了,他在西北越是出色,越证明大明需要武将,文官们的分量轻了,这于整个天下来说不是好事,只要有一点这个苗头,他们都会给掐断。”   佀钟假惺惺的叹口气,道:“何苦呢?一把年纪了,本该颐养天年,当今天子已经不是支持他的成化帝了。”   “他何必以如此高龄继续挂帅呢?含饴弄孙在家休养不好么?”   “江山代有人才出,大明的西北又不是非他不可?真想不通这是何必呢?”   他们永远不懂王越那颗纯粹报国的心,他们没有去过边塞,不知边塞疾苦,永远不知戍边将士的辛苦,永远不知边塞小民的不易。   可是,这个国家,总该有那么一两个男人站着顶住这片天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