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就剩个简在帝心
试科举的制度存在漏洞的事情,道衍不是不清楚。 当奉旨来到苏州府,亲眼见识了所谓的防舞弊手段之后,心思复杂缜密如他,心中便早已涌现了试科举中的漏洞所在。 考场无法夹带舞弊。 那考场之外呢? 若是寻科举旧制,每一次,每一轮科举能够参考的人数都极其有限,还需要知名的学院之讲师或是大儒作保,如此一来,身份作假的可能性自然极大降低。 但同样的能此等举荐的人,要么出身显赫,要么有关系姻亲。 如今的试科举制度,虽然放开了参考的门槛,让更多寒门举子得到了被招录的机会,但同样的,过多的参考人员,使得身籍的对照变成了一种天方夜谭之事。 别说如今的朝廷官员维系朝野运转只堪堪够用。 若是再加上这等身籍的对照工作,大明上下官员再翻一倍也未必够科举时临时顶替用的。 看着面色严峻的道衍,张亥心中的慌色更甚。 往日就算是算计曲阜孔家,使其子弟身败名裂,也未看见他这般神情严肃的模样。 可见今天得来的这消息影响确实不小。 “姚兄,如今这事闹得不小,症结就在于参考的人员太多,使得府衙根本没有人手前去核实参考考生的身籍与其户籍对照。” “如今又闹出了这等丑闻。” “依你之见,你我二人联名上一道奏书,请太子殿下改制,精简些考生,以免再出现如今这等升级顶替之丑闻,可否?” 听着张亥的建议,道衍明白这才是他这会匆忙而来的盘算。 到底是个寒门出身,又非科举正途提拔的知府,他只怕也明白,能坐稳如今屁股下这个知府之位已经是侥天之幸。 祖坟爆燃的那种。 在没有东宫明确指示,也无人为其幕僚,替其出谋划策的前提下,明哲保身当然是其最正常的想法。 道衍不会苛求他。 却也摇头,没有答应他。 只是望着应天府的方向,语重心长的说道:“试科举之制,本是太子殿下,用于笼络天下读书人之心,倡导天下读书人求学当经世致用之风。” “虽不可能长久。” “但如今朝廷职缺尚且不少,当今陛下又嫉恶如仇,最是痛恨贪官污吏,加之往后南征北战,还不知道要替换多少官员出来。” “试科举之制,至少将在今后不短的几年内发挥效用。” “伯圭(张亥的字)” “自我下苏州府来几月,你我配合默契,也算是相交莫逆,有些事,有些门道,我不想瞒着你。” 听着这话,张亥的精神更加紧张起来。 不知为何,他突然觉着今日来找道衍是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听他这口气,全不像是在帮他解决困难。 而是要将他推架到火堆上烤。 盘拨着手中的佛珠,道衍话有深意,继续剖析道:“上月朝廷中发生的事,汝当有所耳闻。” “太子殿下仁厚,不愿不教而诛,陟罚臧否,都希望依律而裁断。” “如今你都已探听到别处的科举舞弊,身籍顶替之事,朝堂之上,太子殿下,岂能不知晓?” “为何此事仍未有朝廷的条陈或公文下发?” “无他,只是太子殿下在考察朝野各地的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使司的主官,是否能领会朝廷依律裁断,依法治国之深意。” “纵使你提了奏书呈上去,最终也将被打回到布政使司。” “太子殿下就是要各地布政司,此甚至是各地知府,县令直接裁断此事。” 听着道衍的分析,张亥不由得惊呼出声。 “直接裁断?” “怎么裁,谁敢裁?” “激起读书人的联名上书和游行抗议都算是轻的。” “事关太子殿下的清誉,朝堂诸公都看着。” “若是一个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引得淮西勋贵们的集体敌视,办的好了,浙东党也会鸡蛋里挑骨头,暗地里给使绊子。” “甚至还会招致陛下的清算。” “此等代价,谁愿出头?谁敢出头? 道衍并不宽慰他,甚至还火上浇油的补充了一句:“知府大人还忘了一事,能够使出这等舞弊手段顶替升级的,盖莫不是豪族乡绅。” “按大明律,顶替升级者,双方皆要革除功名,惩处论罪。” “情节严重者,举家连坐流放。” 张亥都无语了。 意思很明显,就算我办好了差,让朝廷那边的两党乃至陛下都挑不出毛病了,地方的豪族式神联合起来同样能让他头大如斗,丢官罢爵。 这样的死局,让他来破。 破个锤子呦。 看着张亥幽怨的眼神,道衍也不再给他泼冷水了,转而提醒道。 “这也不全然都是坏处。” “如今太子殿下就是在等,等一个先驱。” “只要能够体会上意,完美的处理好此事,简在帝心,不在话下。” 张亥静待下文。 可等了几秒,都不见道衍再说,不由错愕呢望向他追问道:“牵扯如此之大的事,纯属压在朝野百官的身上。” “所有官员都在等着这个出头鸟的出现,直销上面没有意见,大家便照葫芦画瓢。” “也就是说最开始想出办法并执行的人,必将承受最大的非议及攻讦,四面楚歌,这等付出,换来的只是一个简在帝心。” 看着张亥那气不过的模样。 道衍严肃的面上终于浮现了一抹笑意。 “升官涨俸自然是不在话下。”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伯圭提出的方案若能解决科举身籍顶替的漏洞,并且严惩舞弊者及其家族,以为范例推行,升任布政史司是一定的。” “但话又说回来,若是这范例真被采用,天下士绅及所有想在试科举上做手脚以入仕途的群体都将视伯圭为眼中钉,肉中刺。” “此等众怨也必将给伯圭带来麻烦。” “届时,太子殿下为平息众怨,也必将将伯圭推出,抽调去苦寒之地,降职留用。” “遂最终所剩的,不就是一个简在帝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