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史鼎的想法
“朕接到刑部奏报,也踌躇了很久。一代保龄侯何等的睿智;二代保龄侯温和敦厚,克勤克俭;三代保龄侯才华横溢。案子公布了,保龄侯府怎么办?百年的清誉毁于一旦。所以这半个月,朕一直寝食难安。”新帝叹息了一声。 “陛下,臣有罪。”史鼎伏在地上,全身颤抖。 “朕去问了荣国府的史老太君。史老太君说,史侯随太祖起事,就没想过公侯万代。保龄侯在史家已传三代,足矣!史家与皇室,君臣两不相负!此乃她父、她弟、她侄之所愿也!”新帝不搭理他,自己轻叹了一声。 下面的众臣听了,也就明白了,这事被皇家发现了,可是要公布吗?这种事公布了,史家百年的清誉啊。为了夺爵杀死亲兄,逼死亲嫂,事后虐待亲侄女。这种事,放到哪家,也都是不能容忍的。 但是史家老太太这话很有水平了,保龄侯府,有三代保龄侯就足够了,保龄侯府到史鼒时,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史鼐影响不了保龄侯府的荣誉。由此,保龄侯,也就只存于史书之中了。 大家虽说觉得可惜,但是,想想,这样的保龄侯府爵位,继承了,也落不着好。人家一提及保龄侯府,就得想到史鼐杀兄逼嫂虐待亲侄女的旧事,保龄侯这爵位已经不能再继续了。 史鼐怎么问罪,那就是律法之事了,至于说后保龄侯时代,皇家当天也传了旨,保龄侯府收回金册,宝卷。封末代保龄侯之独女封为清和县君,原保龄侯府第,改为清和县君府;家产算为清和县君之私产。 史家事就此了结了! 贾家众人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贾赦和贾政是最安心的,觉得皇上没把老太太的折子拿出来,真是太厚道了。 而其它人也就知道,老太太为什么从史家回府就病倒了,因为太痛苦了。 下了朝史鼎忙带着夫人、史湘云一块来了,欧萌萌对湘云招了一下手,让她到自己怀里来,看向史鼎夫妇。 “对不住,这事,我不敢说,没想到让皇上也发觉了。” “看您说的,我们就是来看看您身子好些没。湘云,外头姐妹很多,玩去吧!”史鼎夫人忙对湘云说道。 湘云看看老太太,虽说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看样子也知道,又有大事了。看看老太太已经松驰下来肌肤,老态毕现,也不敢问,忙起身,对着老太太一礼,默默的和她姨母柳嬷嬷出去了。 下人们也知道,老太太他们有事要说了,也都忙退了出去。 “老太太,史鼐的事,家里下了封口令,湘云还不知道。府第的事,让柳嬷嬷去处理的,我派了一个嬷嬷协同。相互有个照应。”史鼎夫人方氏忙小声的解释道。 “做得好!”欧萌萌点头,柳嬷嬷虽说号称是湘云的姨母,但也不能太过放任,把孩子教坏了,把钱都弄空了算谁的。毕竟湘云的教养权在史鼎家,方氏就脱不了干系,派人盯着,相互有个监督的作用。不过话点到为止,不用多说。 “老太太,您看……”史鼎才不管这些小事,忙看向了老太太,他来就是讨主意的,史鼐这事,他也觉得郁闷极了。 “行了,现在皇家没负史家,史家也不会负了皇家,这是史家的承诺,也是你的承诺。”欧萌萌忙摆了手,事情到此为止。 她觉得新帝这人能处,还给了湘云一个安慰奖,单单这点,就做得太好了。以后,湘云可不是什么命不好的女孩了,“襁褓之中父母违”可不是她的错,是人家害的。现在又有了封号护体,将来倒是好嫁多了。 “保龄侯府……”史鼎迟疑了一下。 “我觉得挺好的,保龄侯府永远是你祖父,大伯,大哥的保龄侯府。你的忠靖侯府,是你自己凭本事赚回来的,所以我才说君臣两不相负,你有功,陛下奖了,史鼐有罪,陛下按律法判了。还优抚湘云,可以说非常之厚道了。”欧萌萌忙对史鼎说道,皇家既然表现了他的宽和,你就要向皇家表明了史家的懂事。 “皇上真的来问过您的意思?”方氏扒开了丈夫,忙问道。真是问了半天也没问个所以然。 “那句话真的是我说的,吾父,吾弟,吾侄,他们三人对得起皇家的信任,皇家也对得起史家。我们知道跟的是厚道的主子,也就足够了。”欧萌萌还是微笑着,觉得新帝真的太聪明了。自己一个折子,他就把意思理会透了,和这样的领导混日子真的舒心! 史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现在也不可惜没了保龄侯府的爵位了,那爵位,现在有毒,谁挨谁倒霉。 “案卷你们看了没,你大哥……”欧萌萌还是想知道真实的情况的。 “侄儿没敢看,不过是熊幸大人亲自主理的,案卷有一尺厚。”史鼎想想熊幸当时的样子,他不禁又颤抖了一下。感觉那时,熊幸就像一个全身都冒着冷气的冰块一样。 “所以我也没猜错。”欧萌萌抬眼看着前方,眼神有点迷离,“至于吗?” “其实大兄身子不好,为什么大伯要把世子之位给大兄?”史鼎迟疑了一下,这几天他就在想,史鼐虽然平庸,但守成还是足够的。若是当初没有那么安排,是不是就可免于这悲剧的发生? “所以你觉得史鼐走到今天,是你大伯的错,若是当初把世子之位传给史鼐,是不是就不至于此?”欧萌萌真的没想到史鼎能这么想。 当然,又立刻理解了,原本这也是一种声音,想来,京中就很多人有这种想法。那些理中客们就会追寻问题的源头,替罪犯找出可同情的地方。以展现出自己真的是理性、中立、客观,但她最讨厌这种声音。 “不是吗?这样大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史鼐可以娶个名门淑女,保龄侯府还能传下去。”史鼎真不是可惜那个爵位,而是觉得,若是当初大伯能早点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史家的荣光还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