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前面的金牌令箭已经足够震惊,那这第二份诏书,才是真的让人一脸的懵中带着不敢置信。 在场的大多都是老家伙,几十年里谁没见过几件人生大事? 可这会儿的大事,他们当真是第一次见。 陛下当真是给张家面子啊! 那张汐音漫说已经是个和离过的,便是在室女,也不至于给这等荣光吧? 两份诏书颁布之后,早朝便散了。 往日里跟张家好的人尚且涌去道贺,不好的那些也都一个个挤了过去,都想跟张家攀上点关系。 张永康笑眯眯应付,倒也没有不耐烦。 而此时,正阳宫中的李皇后虽说昨晚就已知道,可听着诏书已经颁下,还是心中堵着一口气,呼吸就重了起来。 吉嬷嬷说道:“把参汤端过来。” 宫女端来参汤送到榻几上,施礼退下。 吉嬷嬷就端起参汤拿勺子喂李皇后,说道:“娘娘万不能再动气了,气郁不好养身子,等二人大婚还有些时间呢。” 李皇后知道,她隐忍了这么多年,若想做女皇,少不得先得除掉段渐离。 只可惜华光寺那场大火没能烧死温贵妃母子,若是烧死了少了个皇子之余,霁王太妃也会命丧火海,段渐离定然会离京再去北境的。 她都算计好了,却终究失误,都是张家人。 这么一想,李皇后突然就疑惑起来,李悦菀在冷宫的是没有他人知晓的,可为何会有人去接近她? 李皇后乍然间如芒在背。 莫非,是段渐离,他知道了二十年前之事?知道李悦菀是她的女儿,太子是假的? 那她知道李悦菀…… 不,他肯定不知道,李悦菀的父亲是谁知道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 思及此,李皇后将自己的疑心跟吉嬷嬷说了。 吉嬷嬷就猜测道:“长公主的身份林琼月她们是知道的,当年她们看似嘴上把门,可到底过去那么多年,定然会说给儿女知道。张汐音到底嫁入侯府两年肯定是听到了,她之前还去查了。那会儿霁王已经跟她谋合,想来是因此。” 可即便是定安侯府也不知道李悦菀其实非誉泓帝亲生。 李皇后就恼道:“这个张氏女,早知就让她嫁入侯府的两年暴毙而亡了。” 只可惜,没有早知。 吉嬷嬷宽慰她:“娘娘也别怕,陛下性格温和,待您也是极温柔的。便是此事被查出来,为了脸面陛下也不会外传出去。届时,娘娘您不如说当年生的是双生子,女儿被带走而不知。” 李皇后有此打算,说道:“是如此,但不到时候万不能叫陛下知道。” 吉嬷嬷点头。 李皇后又说:“让人盯紧那两人。” “是。” 李皇后看着面前的茶盏,心中只想,希望是她们乱想的吧。 —— 段渐离去御书房见誉泓帝,感谢誉泓帝赐张汐音如意令一事。 誉泓帝就说他:“你不怪皇兄自作主张?” 段渐离就笑说道:“自然不会,皇兄此举甚好,自经过周家一事阿音的心中对婚姻便多有疑心,有如意令定能让她安心些。” 誉泓帝叹道:“你当真是……就愿意一辈子只她一个王妃?” “愿意。” 见他回得坚定快速,誉泓帝就笑了。 “也罢,只希望你们二人能成家安好,孤会让司天监挑个好日子去张府提亲换庚帖。” 段渐离也急,当即就去了。 聘礼单子一直放在身上,回头还要再给母妃看看需再加些什么。 誉泓帝至此一颗心总算按到了肚子里,长兄如父,他是百般希望段渐离能有个贤惠的妻子,和和美美的。 张氏首富之家,每年为国库上交那么多的税数,为国库出力甚多,他自然乐见其成。 段渐离从御书房出来便和小方太监直奔司天监,小方太监路上说了许多道喜的吉祥话。 还说:“郡夫人良善之人,奴婢的家中就得过郡夫人的接济。” “那怎么进宫了?”段渐离问。 小方太监就笑:“不瞒王爷,奴婢其实一直想做个女人,就自愿进了,每月也有银钱补贴家中。” 世俗不被接受的东西,他只能另辟蹊径。 段渐离只说了句:“你若觉得好的,便是好的,他人如何不必在意。” 小方太监突然就想到了他还未进宫时,偷穿家中姐姐衣裳被母亲追着几乎要被打死时。 那撑着伞过来的女子。 她说:“世俗总是不那么的宽厚,大可不必在意,你若喜欢便是好的。” 他娘当时就在旁边喊:“只有太监才会穿女人的衣裙,你这么喜欢怎么不进宫做太监去?” 所以他就来了。 小方太监笑起来,说道:“王爷,您和郡夫人一定很相配。” 段渐离也笑了。 段渐离这边婚事一传,司天监那边已经算好了日子,人一到就恭迎出来。 “王爷何须自己亲自跑这一趟,好日子已经算出来了,就在初八。” 说着,递出红帖,上面写了吉日时辰。 段渐离拿着红帖就去寿安宫,将红帖并着自己准备的聘礼单子让霁王太妃过目。 霁王太妃看到是两份聘礼单子,她对比了一下,有一份显然是之前拟的,不够丰厚。 另一份是刚拟定没多久的,就很丰厚了,长长的一份可见其用心。 霁王太妃笑自家儿子,说道:“你这是几时就打起了人家的主意?” 段渐离说道:“当初她找上儿子自荐,便说了她想和离的目的,儿子自知她会和离出来,相处后察觉心意,便拟了这一份。” 后面那一份是他这两夜拟的。 霁王太妃就好笑,不过她也将自己这两日拟的一小份单子放在上面,说道:“这些都一起给她吧,我也没什么能帮到你的,那孩子极好,我瞧着也喜欢,是个贤良柔顺的人。你娶了人家便要放在心上,切莫因时间久了就淡了初心。” “儿子明白,母妃放心。” “张家祖制规矩你也知道,我也知道你不是那等始乱终弃的人,却也难说。” 段渐离哭笑不得道:“母妃……” 哪有母亲这样想儿子的。 霁王太妃却不管他,又道:“你若不想做第二个周世子,陛下此举倒也甚好,往后是个什么结果端看你自己了。” 女人这辈子,谁不想能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段渐离:“儿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