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已经停了。 纪福瑞拿着那张图纸,旁边是打开的匣子,匣子里有一件翠绿色透明的兰花枝。 除了兰花枝,还有他签署的契书。 “恩人这是……”纪福瑞看着旁边的妻子,很是不敢置信的说道:“又给了我们什么?” “此物甚是精美,之前我们烧制的那些东西,也会出现一些五色石,可没想到,这些东西竟还能再制作成如此精美之物!”朱蓉也是感叹。 他们家便是做砖瓦生意的。 平时烧窑的时候也能看到一些五色石,却并未想到五色石竟然还能制作出来,并且制作成各种精美之物。 这等精美的琉璃物什,做出来之后,定然能受世人的追捧,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富贵人家。 思及此,纪福瑞和朱蓉哪里还不知这手里是何等泼天的富贵。 他们看着面前的女子,直接跪了下来。 “恩人前恩未报,却还要再受恩人此等大恩,实在惭愧。”纪福瑞说道。 朱蓉更是眼睛都红了。 想之前他们砖瓦窑出了事,倾家荡产,跟至亲之人都得不到帮助,被逼到走投无路绝望欲死之时,是张汐音出现帮助他们渡过南关。 虽说张汐音也不是白帮,要了红利。 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救命大恩,况且哪怕是分了红利出去,于他们而言却是捡了便宜的。 因为,他们背后有了大誉首富做靠山。 张汐音含笑说道:“你们也是有本事,我才能将这些交给你们去做。” 张汐音离开之前,留下一个匠人。 这便是做出琉璃兰花的匠人,接下来便会一直跟着纪福瑞。 至于纪福瑞能不能成张汐音并不担心,她既然能留下这些,便是有十足的把握。 —— “娘娘您看,这便是做好的嫁衣花纹。” 宫中司衣局里,温贵妃和霁王太妃站在架子前,看着女使们绣织好的嫁衣花纹。 司衣局的女使们绣工自然是了得的,针脚花色的搭配都恰到好处。 “真是漂亮!”温贵妃谈道。 绣娘都是按照时间来算了的,年纪越大资历越深,绣工自然也是越了得。 温贵妃入宫之后,封贵妃是有仪式的,当时的封妃服也是做得极好,但今时不同往日,女使们的手艺更好了。 司衣女官笑说道:“太妃娘娘,贵妃娘娘,请移步殿外。” 霁王太妃和温贵妃好奇,走了出去。 身后的女使们抬起绣架跟在后面,随后,绣架被放在太阳下。 阳光照射下,绣面的花色波光粼粼五彩斑斓。 霁王太妃和温贵妃都很是惊喜。 霁王太妃笑说道:“这是加了什么?” “是贝壳粉浸染的丝线。”司衣女官献宝似的说道。 贝壳粉浸染丝线做成花纹绣线是她们近些时日想出来的,能在阳光下有不同的色彩,波光粼粼夺目。 温贵妃听的笑说道:“等这婚服做好了,给本宫也做一件外衣。” 司衣女官笑着应是。 司衣局的门外,一个小太监微微弯着腰往里面看,惊诧的看着那绣架上的红布绣面。 “贝壳粉?” 李悦菀听了孙嬷嬷的话,蹙眉。 她并不懂这些。 孙嬷嬷点头,只说道:“说是那绣衣花纹在阳光下五彩斑斓很是好看,等做成嫁衣穿在身上,立于阳光下该是多么的好看啊!” 如今宫中无大事,永嘉公主已经出嫁,司衣局的女使们全心准备霁王和霁王妃的婚服,自然是下了功夫的。 李悦菀嫉妒极了。 孙嬷嬷看她咬牙切齿的模样,欲言又止。 “有什么就说。”李悦菀说道。 孙嬷嬷这才说道:“不过,娘娘那边已经放了话,叫所有人都不要在此事上动手脚。” 其实并非是李氏不想做什么,而是在宫中的人不能做什么,需得交给宫外的人来办。 若是计划不成,自然也牵扯不到她。 正阳宫里。 吉嬷嬷接过李皇后手里的茶盏放下,小声道:“安生着呢,并未惹事。” 说的是冷宫里的那位。 李皇后压了压额角,叹气道:“到底是本宫亏欠她的,只等大事成,自然会补偿她。” “娘娘不必自责,您是她的生身之母,便是当初……她也怪不到您的身上来。”吉嬷嬷说道。 当初若是掐死了,毁尸灭迹,便没有如今这般。 可恨是周家以此要挟,要掐着娘娘的把柄。 说到底也是娘娘心软,所以说,做了母亲终究变得心软。 李皇后不去想冷宫里的李悦菀,只说道:“外面有什么消息?” 吉嬷嬷摇头:“老奴催人去问问。” “嗯,叫她们想想法子,让他们成不了婚。”李皇后说道。 “是。” 三月过去,四月初来。 四月无甚节日,但万花盛放,菊花也正旺。 早早的华阴郡主便直奔尚书府,要带张汐音去御苑参与春菊会。 但小竹居很是安静。 婢子在廊下擦拭凭椅,看到华阴郡主在门前踌躇。 她上前施礼。 “你家姑娘还未醒吗?”华阴郡主问。 是她来太早了吗? 婢子笑着做请,说道:“香叶姐姐她们已经在屋内了。” 华阴郡主进了院门,心柳从屋里出来,站在门边屈膝施礼:“郡主,姑娘请您入内。” 华阴郡主进入屋内,走过垂珠帘子,妆奁台前,张汐音正在描眉。 “是我来早了。”华阴郡主坐下说道。 她就是心急,倒是没念及这些。 张汐音对着明亮的铜镜细细看了看,笑说道:“也不早,刚好。” 说话间,她顺手从妆台上拿了一支簪子递给香叶。 “手艺越发好了。”张汐音笑道:“赏你的。” 香叶听得开心,笑说道:“谢姑娘赏。” 张汐音也笑着说:“你们也有,每人赏一两银子。” 大家都高兴极了,纷纷谢了赏。 张汐音起身和华阴郡主去前院,说道:“可用了朝食?” “还未。”华阴郡主说道。 “那就一起用了再去。” 两人走到前院的膳厅,朝食已经在长桌上摆了。 张家的朝食每日都会做许多,不过来前院膳厅吃的话,自有各院的下人过来端回去。 等主家挑完用后,剩下的便都是府里的下人用,不会浪费。 华阴郡主挑了福袋和虾丸,又吃了一碗五色粥才饱。 “你家的厨子手艺真好。”她说道。 国公府的厨子就做不出来这种味道的,只觉得入口叫人食欲大开。 张汐音笑说:“衣食住行中,食排于二,穷者果腹,富者精食。我家比较注重口腹之欲些,厨子都是精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