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梨园扩建
沈珍珠倒是觉得没那么严重,掉些泥土罢了。 影一哪敢让她待,沈珍珠不情不愿的被推出去。 影二搬来个梯子搭上去把那一片四周都瞧了个遍,下来后一脸严肃说, “淑人,这地方不能住人了。应该是年久失修,很多墙石都有了细小的裂纹。应该是淑人刚才打扫这一块不小心碰到裂开最大的那一块墙石,才导致那墙石掉下来。” “淑人住之前这里空了至少两年,这风吹日晒的。我看这屋子修了不少年头,这房子不能住人,得推倒重修才行。” 沈珍珠想了想说,“就算要修,那也得等到年后再说。这都快过年了,谁还会出来修房子?再说这忙了一年,谁不想高高兴兴轻轻松松陪着家人过个好年。” 不能因为她是淑人就让人家强制性出来干活,这样对谁都不好。 沈珍珠虽然这么说,可影一几人的态度十分强势。这屋子肯定是不能让沈珍珠再住,万一出个好歹,他们真是早起难辞其咎。 这次没人站在沈珍珠这边,屋子里的人难得齐心协力站在一块反对沈珍珠。 “那就去住镇子上吧。实在不行买套房子也可以,淑人您别犟,听咱们的吧。” “您不是说买房子是什么增值的吗?那不正好?以现在玉山镇的房价买了说不定日后还能赚些钱。” 影一这跟沈珍珠在一起大半年,都学的油腔滑调的,这脑给他洗的。 别说,沈珍珠还真被他说的心动了。 “那……咱们就去镇上?” 周瑜一蹦三尺高,开心的跟个小蜜蜂一样。 沈珍珠想着她也好久没有去梨园看过了,这倒是可以趁着机会去看看,还有孔青生她也好久没看过了,也不知道现在混的到底咋样? 沈珍珠自京城回来以后就一直呆在周家村,每天两点一线,除了家里就是加工坊。别说玉山镇了,就连村口都出的格外少,梨园现在是个什么样她还真是不知道。 她记得走的时候把四大名著就给了孔青生,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说的咋样了。 她没看过,也没问过。 今日倒是可以去看看,更何况今日不去她也已经打算好明日要去找林轻鸿商量些事情的。 眼看着小年没几天了,她这工厂也有好几个,过年总得给工人发点东西不是?她也总不能让人空着手回去,说出去都得让人笑死。 大大小小她沈珍珠也算个富商,如此小气,过年连个礼包都不准备怕是别人心里有意见。 玉山镇。 马车行驶在平坦水泥路上,沈珍珠左右看看,路上马车还挺多。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看着人家的马车再看看自己的,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十之八九的像。 嘴角抽了抽,沈珍珠问,“外面的马车现在都是这样的?” 她记得不是啊,刚来的时候那马车还是两轮的呢。 影二说,“淑人你不知道吗?自打您定做了这个四轮马车开始,现在市面上的两轮马车都开始淘汰了,基本都是四轮。” “里面花样还多,什么样的都有。” 沈珍珠都惊了,现在做马车的都这么内卷了? 马车渐渐行驶到玉山镇,这街上的人多的不可思议。 她转头一想也对,现在快过年出来采买年货的人特别多,马车走的格外慢。看着街上的小贩吆喝声,妇人买东西时讨价还价声,小孩高兴的嬉闹声,声声入耳。 过年的气味格外浓烈,这是沈珍珠许久没有感受到的了。 好不容易坐过这段拥挤的道路,想着梨园不是热闹街市马车应该好行驶一些。 可到了转角她就懵了,说好的清净呢?怎么这边比那边还要拥堵?小贩的叫卖声是没有了,前面堵着清一色的马车。大多样式相同,死死都在前边,一盏茶过去都没见挪个位置。 沈珍珠撩开帘子道,“影一你去前边看看发生什么事了?”照这个速度下去,怕是中午都不一定能够进去。 影一点头,赶紧去前边查探。 好一会他才走过来回话,“淑人,这里的马车都是去梨园的。” “听说今日孔先生讲三国演义,他们都是赶着趟去听说书的。梨园门口已经拍成长队,这一时半会的怕是不能动弹。” 沈珍珠苦着个脸,这可就难办了,夹在中间进不去出不来的。后边还有马车朝这边来,现在调头都成了个问题。 夹在中间憋的难受。 不知道过了多久,马车才缓缓向前行驶。到了梨园门口还真像影一说的人满为患,倒是站在门口的小斯看了眼马车嘴巴都张大了。 “这……好像是周农淑人的马车!” 他有印象,上次沈珍珠来过一次就是坐的这种马车。但好几个月没见,他又有点不确定,毕竟大街上这种马车比比皆是。 那小斯频频朝这边看。 直到沈珍珠走下来他才赶紧迎上去,沈珍珠没让他大张旗鼓。 她在梨园有自己特定的包厢,这里能看见整个梨园的全景。 人刚坐下张管事就急匆匆推门而入。 沈珍珠看着下方有点愣神,张管事走过来额头上冒了些冷汗他适时说,“淑人,孔先生实在是太火了。梨园每日一票难求,前段时间您又不在周家村,我就是想找您商量扩建的事情您又不在,我只能自作主张把隔壁院子花三倍价格买下来把梨园扩建了一番。” 张管事像是怕她责怪一样,“但是,虽然花了三倍钱,但,不到半个月那些钱就已经回本了。” 沈珍珠看他一眼笑着说,“别担心,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你做的很好。梨园被你这么一扩建确实大了不少。我瞧着孔先生说书的地方像是加高了些,这办法是你想出来的?” 张管事点头,“也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主要人一多后面的人就听不见看不见的,有好多客人反应过。我不过是顺应大众要求把孔先生说书的地方加高了些,这样一来后面的人也能看的清楚。” “好,你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