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经历了重大的变故后,心性是会发生改变的,也许是无法接受,也许,是在某一时刻忽然醒悟与想明白了。 顾氏的眼里黯然伤神,因为萧怀凝的死。 萧怀玉听到一阵小声抽泣后,转而安慰起了她,她向顾氏递上手帕。 “这件事,是我的疏忽,我太过心软,才会导致如此。”同时,萧怀玉也深深自责道,“如果不是因为我,阿凝不会来到京城,她们也就不会卷入这些纷争中。” “二郎是不是觉得,如果没有踏入军营,取得现在的成就,将她们带入京城,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悲剧发生。”顾氏反问道。 “我在你家中也待了不少时日,作为外人,也算看得清楚了,如果你不是将军萧怀玉,那么阿凝的下场…”顾氏忽然梗塞,“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这是天下女子的命啊,逃不开的枷锁,不得不屈服的命,我想这对于阿凝来说,一定更为恐怖吧,那样的你,又如何能够保护她呢,你不但保护不了,也许还会一同深陷其中,无法自得。” “避免这种悲剧的方法有很多,但绝不是你想要改变命运所导致的。”顾氏又道,“你有了力量,却还不足够,所以你摆脱了在你之下的人,可是却逃不过那些在你之上的。” “你说的很对,只有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保护身边的人。”至亲的死,与顾氏的话,让萧怀玉彻底明白了一些道理,“现在,我必须要振作起来,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太康六年正月下旬,在齐国新帝的再三催促下,侯毅不得不整顿兵马,然而由于齐国之变,军中士气低落,没有做足准备前,侯毅不敢贸然出兵,于是上表请求延缓出兵,重整旗鼓。 与侯毅有隔阂的宋珙,却不肯听从侯毅的建议,并派人以口谕的形式对其严厉斥责,侯毅不得已,只能听命,答应出兵。 萧怀玉在回到西阳郡之后,朝廷筹集的粮草与援兵也一并送达了前线。 援兵共计三万,加上原来残存的守军,便又凑出了十万兵马。 这十万人当中,属萧怀玉的旧部,陆兆麟与张伯阳所带来的一万人马最为强劲。 最后经过筛选,萧怀玉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精锐,亲自带领,尽管她在王桢的监视之下,却还是选出了一支亲军。 齐国内乱,萧怀玉明白这是楚国反击的绝佳机会,所以她没有丝毫犹豫,召集了众将,准备主动出击。 西阳郡一战,萧怀玉以胆大的用兵之道,成功折服了曹寅的一众旧部。 曹寅临死之前,也曾对麾下心腹有所嘱托,因而西阳郡之战结束后,萧怀玉也顺利的收服了曹寅的旧部,计三万余人,原本的曹字军旗,变成了萧。 “齐帝之死,齐国朝廷必生动荡,这是我们收复东境的最好时刻。”萧怀玉看着沙盘与众将分析,“齐国的新君与前线主帅也就是齐国大司马侯毅,二人之间有嫌隙,这对于我们而言,也算是好消息。” “但齐国的实力在哪儿,所以诸位不可轻敌,”随后萧怀玉将全部兵力押上,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我从不走回头之路,成败,在此一举。” “楚国现在除了北边与入蜀的军队之外,能够调动的兵马,几乎全在西阳了,将军破釜沉舟,不留退路,这万一…”曹寅旧部,游击将军闻越小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老将的沉稳,萧怀玉极为明白,于是她便向众人道:“西阳郡一战,是我下的赌注,但是此战,必胜。” “我说能赢,”萧怀玉拔出萧字旗,插至东境,“就一定会。” ※ ※ ※ ※ ※ 太康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就在西阳郡的战争结束后不到十日,楚军放弃了防守,主动向齐军发动进攻。 而齐军因为西阳郡的战败与国君的驾崩,以及吴王宋成远被迫害致死,导致齐国上下人心惶惶,军中士气低落,士兵们思乡心切。 在君主的催促,与楚国的主动出兵下,侯毅不得不仓皇组织应对。 楚军攻势迅猛,带兵之人正是萧怀玉,作为三军主帅,亲自带头冲锋陷阵。 两军于东镜的楚河畔列阵,侯毅亲自带兵御敌,两军主帅先行斗武。 侯毅先前败于萧怀玉,心有不甘,以为是其侥幸,于是便再度出手。 咚咚咚!——战鼓的声音回旋在河畔,随着一阵马蹄声响起,二人的刀兵碰撞在了一起。 萧怀玉虽比侯毅年轻许多,但在气势上,似乎还要更压侯毅一成,尤其是从楚京回来之后,整个人都阴暗了许多,带着沉重的肃杀之气。 在侯毅看来,萧怀玉年轻,也不曾带过如此多的兵马,自然也没有在阵前比斗过。 他自以为的优势,却在败下阵来后瓦解,他并不知道于萧怀玉而言,这样的场面她已见过无数。 自从底层一步步踏着尸体与鲜血上去,萧怀玉便未尝敌手,人屠之名,并非空穴来风。 所以在十余年的征战中,敢应战者越来越少,而现在,是她这副身躯的开始,但并不是她的开始。 年轻的身体,拥有更多的力量与耐久,是充满生机的。 “我听闻你家中生有变故?”二人僵持不下,侯毅便开始攻击萧怀玉的痛楚。 作为楚国现在的主帅,萧家之变,早已传至齐燕。 “至亲至爱皆丧生大火之中,你竟然还有心思领兵上阵,当真是…凉薄的很。” “哦不,我想你此刻应该极为痛苦,身为楚国的大将军,却连自己的亲族都护不了。” 侯毅的话,虽然激怒了萧怀玉,但却并没有让她失去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