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带兵回归
接下来的三天,李易也没有闲着,一直和叶知秋讨论国家大事。 李易没有想到,叶知秋对于国家大事竟然讨论得头头是道,而叶知秋也是彻底改变了对李易的印象。 他也没有想到,传说中只会去勾栏的二皇子,竟然藏得这么深,胸中的文韬武略,更是让自己开始有一些折服,一想到李易一隐藏就是十多年! 李易如此城府,何愁大事不成? 三日过后,李易亲自送叶知秋离开了京城。 另外李易还让叶知秋带上了五百骑兵,一百石粮食前往安宁县剿匪,并且交给了叶知秋系统赠送的三个锦囊。 “叶先生,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打开锦囊,这个锦囊还帮你剿匪!” 通过这几日的接触,叶知秋也看到了李易的不凡之处,于是把三个锦囊带上,踏上了回安宁县的路上。 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京城好些人知道了李易亲自前来客来香酒楼,招纳一个七品县令为门客的事。 众人也给李易贴上了一个礼贤下士的标签。 现在李易的府邸面前,时不时有一些人前来拜访,而李易对于这些前来拜访的人,都会亲自接待,毕竟,只有自己能看到他们的数据值。 然而,除了叶知秋,连续十多天,没有任何一个人数据值值得李易关注。 毕竟根据系统的判定,想要成为贤士或者武将,最低的要求都是谋略值大于160,或者武力值大于130。 如果自己收纳的门客数据不达标,是没有系统奖励的。 李易府邸外。 一个身穿破烂黑衣的中年男子,面色阴沉地望着那李易的府邸门口。 如果只是看他的打扮,大概会认为他只是一个乞丐? “二皇子吗?参与了太子谋反一案,有意思,这件事先不说不管是不是真的,不过自己要不要追随他,还需要观察一下。 唉,其他几名皇子,要么就是不够沉稳,城府不深,要么就是格局不大,真是为难我了!” …… 官道上,叶知秋骑着一匹枣红色骏马,身后跟着五百骑兵,浩浩荡荡地前往以前自己所处的安宁县。 叶知秋到现在都觉得自己就像是做了一个梦,自己来到京城,竟然遇到了二皇子,而且还成为了他的门客。 现在自己身后可是跟着两百骑兵!而且马匹都是上好的战马! 这时候,叶知秋真的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 距离安宁县越近,路上的马车和行人越少,叶知秋也注意到了这一些变化,不禁有一些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自己离开安宁县的两个月里面,也不知道安宁县发生了什么事。 想到这里,叶知秋加快了赶往安宁县的速度。 很快,叶知秋和身后的五百骑兵就来到了安宁县,此时的安宁县基本没有人员进出。 只有一个捕快打扮的人守候在县门口。 当他看到叶知秋回来时,尤其是身后跟着五百骑兵,连忙跑到了叶知秋跟前。 “叶大人,您终于回来了,您离开的这些日子,这些土匪趁机进城,抢了不少商贾的钱财,还抢走了不少青壮年劳动力!” 叶知秋听后,皱了皱眉头。 “杨捕快,那现在是这些土匪具体是什么情况?” 杨捕快望了一眼叶知秋身后的五百骑兵,担忧地叹了一口气,说道。 “现在安宁县旁,虎头山上的那些土匪,结合了周围的土匪,组成了一个联盟,人数足足有一千五百人,就连知府都拿他们没有办法。 每次剿匪快要成功的时候,他们就会化整为零,跑出包围圈,接着又在不同的地方集合,我们真的拿他们没有办法!” 叶知秋闻言,也是有一些发怵,他可从来没有带兵打仗,对于土匪们的这种作战方式,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叶知秋想起来李易给他的三个锦囊,于是掏出锦囊,打开了第一个锦囊一看。 “先生若是遇到剿匪化整为零突围之事,不必担心,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骑兵的优势最大体现在行军速度快,可以化整为零清剿,以小胜积大胜,必有一日可以剿匪成功!” 叶知秋没有想到,远在京城的李易早就想到了土匪们可能会化整为零突围,再整合集结。 二皇子殿下真乃神人也! 看到这里,叶知秋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把剩下的两个锦囊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生怕不小心遗失了。 叶知秋望着杨捕快,对其说道。 “现在我回来了,这些土匪就不足为惧,现在我们进城,先给这些骑兵的将士安排吃住!” 杨捕快看到这五百骑兵,心里也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五百骑兵至少抵得上一千步兵,因为骑兵的机动性比步兵强太多了。 再加上这些土匪又不是正规军队,相信带来的五百骑兵应该能解决匪患。 叶知秋进城以后,看到周围的房屋皆是打开的,但是房屋里面已经空无一人,如果自己回来的再晚一点,恐怕这个安宁县就会成为一座空城。 叶知秋回到自己的所住的县衙,同样也发现,此时县衙里面的人员至少少了一半!” 无力地叹了一口气。 叶知秋心中暗暗发誓,誓必清除匪患,还老百姓一个太平。 叶知秋并没有急着休息,而是分析了一下匪患情况。 要用五百骑兵剿灭一千五百土匪,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能期望这些土匪是一群乌合之众。 虎头山上,一个大厅内,一个儒生打扮的男子,手拿一把蒲扇听着下面的人汇报。 “你说叶知秋回来了,还带了五百骑兵?” “是的,军师!” 儒生打扮的男子扇了扇蒲扇,说道。 “知道了,你下去吧!” 随即,汇报消息的人退出了虎头山的大厅。 “有意思!有意思!叶知秋啊!叶知秋,真正的较量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