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如此吧。”朱棣不置可否。 朱棣看向夏之白,似想到了什么,问道:“遵化的铁冶,元代有过开采,但开采规模并不大,按你所说,只怕对铁产量需求很大,你真能提供这么多铁?还是百炼钢那种。” 他有些不信。 产铁没有那么容易。 流程很复杂,工序很多,产量也一般。 就算他出手相助,顶多在这一两月内,恢复到元代规模,一年产个二三十万斤顶天了,这些铁只怕都不够夏之白一人用,更何谈还要满足其他地方的需求。 夏之白点头。 铁矿开采不能急于一时。 但朱棣不知的是,朝廷特许开采的铁矿在北平,北平四周可是有很多煤炭,很多还是易开采的。 只不过过去对煤炭的利用没那么高。 他若是提高煤炭在炼铁炼钢上的利用率,再用改良版的蒸汽机去进行挖掘,将会极大的提高炼铁炼钢的速度跟效率,他的目的可不是恢复元代的遵化铁冶规模,而是要超出,远远的超出。 他的目标是年产量四五百万斤。 甚至更多。 虽然起步会慢不少,但只要起了步,后续会越来越快。 夏之白笑着道:“殿下尽管放心,我既然敢夸这个海口,自然是有办法做到。” “不过这的确需要殿下相助。” “在铁矿初期恢复,还有就是扩大规模时,需要殿下出力。” “我现在最缺的,其实是铁冶相关的工人,还有就是炼铁技术相关的工师,虽然朝廷后面会安排一些,但我还是希望殿下能给予一定的人力支持。” 朱棣目光阴沉,面露几分不悦。 说来说去,倒像他在出力,夏之白在干看着。 不过既然已经答应了。 也就算了。 朱棣对铁矿的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既然父皇已做了决定,他就算再有不满,也不敢违抗,铁矿,还有夏之白说的这些,最终的主动权在他自己手中,凡是夏之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他都可以翻脸不认。 他有这个能力。 相较于上心铁矿,他对夏之白提到的军事,更感兴趣。 朱棣低着头,转动着拇指间的铁扳指,“我把治下的铁矿交到你手里,但我也想再听听,你之前在大营说的那些话,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战略战术方面的,我朱棣坐镇北平,镇抚北方,就要担负这份责任。” 朱棣的脑袋微微上扬,眼中透着一股傲气跟不屈。 他对夏之白昨日的话还有几分不忿。 夏之白轻笑一声。 他也没想到朱棣怨念这么深。 他笑着道:“昨日我的说辞,的确有些过激了。” “殿下远没有那么不堪。” 闻言。 朱棣脸一黑。 这还不如不解释。 没那么不堪,那不还是不堪吗? 只是他对军事方面很痴迷,因而倒也并没有动怒。 夏之白道:“殿下对火器看重吗?” 朱棣认真的点了点头道:“如今天下,除了我父皇,便属我对火器最为看重,我的大营中,配备的火器最多,也是最精良的。” 朱棣没有说谎。 他的确是对火器最看重的。 因为他的封地在北平,几乎是要直面蒙古的冲击。 晋王、秦王他们所处的关中,背后是陇西,这是一块天然的战略缓冲区,在防线上也远比北平辽东厚实,而河北这边,没有陇西这般厚实的缓冲区,国防线异常的单薄,只有一个明长城,还有就是各地的卫所。 一旦蒙古大军冲破卫所防线,他们几乎就要直面蒙古大军。 草原的游牧部族善骑。 大明本就缺马,在骑兵对抗中,很难占得上风。 蒙古人是马背民族,他们以弯刀快马而骄傲,面对这种情况,上至朱元璋,下至底层士卒,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破解之法,打败刀客最好的办法是比他的刀更快。 普天下能比蒙古弯刀更快的只有火器。 在晋王、秦王坐地关中,背靠陇西,纵深很大的状况下,朱棣就成了北大门最年长的藩王,他自然也要担负起最大的守土责任,因而他对火器十分的看重,他的军中,火器的装备比远比规定的一成要高。 正因为此。 北平卫所是被允许制造火器的。 他手中还有相关负责研发和制造火器的官署。 夏之白道:“大明的确很重视火器,但重视的不够。” “火器制造是需要用到铁的,但朝廷将绝大多数好铁,都用在了锻造宝刀、宝剑上了,并没有多少用在制造火器上,这也导致,大明的火器在这些年,其实没有得到太多改进太多提升的。” “火器威力的不足,也让朝廷上下,低估了火器的战略地位。” “在我看来,火器的出现,对于战争,将会是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火器的发展,日后天下的战争,将会跟过去的战争,有着明显的差异,过去的战争是刀剑长矛等冷兵器为主导,而火器的出现,将会让天下战争步入到热兵器时代。” “很多将领信奉的战略战术都将过时。” “甚至会被淘汰。” “与此同时,很多被淹没于历史长河的东西,也会被翻新重新得到启用。” “譬如......战车!” “这只是一个方面。” “最主要的是要将火器的威胁最大化。” “尽可能的发挥火器的快、狠、高杀伤,在短兵相接之前,就提前对敌人造成强大杀伤,甚至于,直接火炮洗地,只要你的射程足够远,比对方知道的距离还远,出其不意之下,对敌方造成的打击,将会是空前的。” “而以火器为主导衍生的战略战术,就目前的大明并没有。” “多是火器为辅,以骑兵步兵为主。” “想着还守着旧想法、老观点,不与时俱进,进行改进,迟早会吃大亏的,因为你的火器没有进步,但其他人的火器却未必,当别人用射的更准,射的更远,杀伤性更强的火器攻击大明时,大明甚至都还不了手。” “因为你打不到。” “等你的骑兵冲杀过去,注定是损失惨重。” “若是别人骑兵同样精湛,在你的骑兵冲杀过去之前,就直接后退了,你只能一次次的吃闷亏。” “落后就要挨打,过去蒙古铁骑,为何能横扫天下?” “就是因为他们的火器比宋代先进。” “直接用大炮轰开了城墙。” “今后的战争,将是火器的主场,不重视火器,不以火器为主要发展目标,注定要吃大亏,等到朝廷被打疼了、打怕了,开始研究起火器来了,也注定为时已晚,也注定会付出血的代价。” 夏之白一脸肃然。 他学过洋枪大炮轰开国门的历史。 知道落后对这个古老国度造成的创伤会有多大。 大明重视火器,也不重视火器。 重视是因为朱元璋在火器上尝到过甜头,跟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便是火器建功,摧毁陈友谅战舰数十艘,杀伤敌无数,还有就是后续的攻城北伐,火器都起到过作用。 但因为大明畸形的财政制度,导致大明的火器改进十分缓慢,只要不是被逼的没办法,不然都不会想着去改变。 这样进一步导致作战战术的落后。 一步慢步步慢。 最终彻底跟世界拉开了差距。 “未来的战事将以火器为主?”朱棣轻声喃喃。 眼中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他看重火器。 也只是看中火器的惊扰作用,火器造成的巨大轰鸣声,会惊扰对方的马匹,也就给了大明骑兵冲阵的机会,在这种敌方自乱的状况下,一轮冲杀,基本能取得很大的战果。 他对这套战术十分受用。 但在夏之白的口中,以后的战事,将会变得越来越离奇,甚至是就没有短兵相接,直接隔着数十步,就开始用火器射击,或者是提前用火炮洗地,等轰的差不多了,再派人去清扫战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战术都要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是一连串的。 丘福蹙眉道:“你这就多虑了吧。” “你知道火器的造价多高吗?火药的成本多贵吗?” “如果真按你说的这么做,这一场仗打下来,不得花个几十万上百万银子?” “这是打仗啊,这是砸钱?!” “北元是有火器,但也没我们的好啊。” “就北元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能挤得出这么多钱?给他们十年,都凑不到这么多火器跟火药。” 丘福一脸不屑。 他觉得夏之白太危言耸听了。 打仗哪有这么打的。 他打仗也打了几十年了,就没有见过这种情况。 夏之白看了丘福几眼,失望的摇摇头,道:“你没见过,并不意味着没有,现在没有,也不意味着以后没有。” “如今火器火药的确造价高昂,但这归根结底,并不是火器的问题,而是朝廷的问题。” “当今天下军匠数量严重不足,技术不精,原料品质参差不齐,报废率高,这才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而朝廷对火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进一步造成了恶性循环,军匠手中资金不足,研制出的火器质量一直下降,产能不断递减,规模也一而再的缩水。” “在这种条件下,又如何能生产出,高质量又低廉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