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爆改大明

第一百一十七章 索要铁矿开采权!

爆改大明 一两故事换酒钱 3997 2024-07-10 00:50
   朱元璋怒目一瞪。   他实在是很烦夏之白,总喜欢来挑战自己的底线。   只不过这一次朱元璋没有发作。   他持着玉如意,挠了挠后背,一边挠痒,一边思考着。   沉思了一阵,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夏之白说出的漏缺,的确是自己当初设计治国体系时,没有考虑到的,若是真采用,也不会对大明现有体系造成影响。   更不会动用到税粮。   税粮是朱元璋这套体系的关键。   本就不多,自不准轻动。   为了保证自己这套体系能正常运行,朱元璋特意精简了政府规模,用以节省开支成本。   这是他吸取历史教训做出的选择。   过去历朝历代的官府都太庞大了,每年都要支出巨额官俸,这对百姓而言是极大的负担,而他这套体系本就劳民,若是再维持大政府,会直接把地方百姓压垮。   维持小规模政府的最大好处,就是不用支付巨额官俸。   而且很大一部分官员的俸粮,是由官田所收田租直接支付的,根本无需动用到税粮,至于政府的其他工作,也基本都是通过徭役、杂差等服役方式去维持。   他过去创建这套体系时,根本就没想过商业。   因而商业相关,并不在规划内,那也意味着,就算真按夏之白说的去做,对大明现有体系,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反而朝廷在几年之后,还能得到不菲的回报,更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监管。   朱元璋暗暗点头。   但官府经商是天下大忌。   他心有不安。   朱元璋把玉如意放在桌上,淡漠的眼神打量着夏之白,沉声道:“官府经商不可取。”   “宋元两朝的灭亡,已揭示了这个道理,官府经商只会加速官员腐败,也只会加剧官商勾结,对于百姓、对朝廷都是大害,你说的这些的确让人心动,但咱不能答应。”   “咱大明的官,本就贪婪无度,再开经商之路,只会更加猖獗。”   “咱不能冒这个险。”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还是选择了否决。   他信不过下面的官员。   眼下禁止官商勾结,都已经有这么多贪官污吏了,若是再开经商之法,那大明朝的官,真就要无官不贪了。   夏之白笑了笑,一脸轻松道:“陛下误会了。”   “臣的确有意开商路。”   “但臣要开的商路,跟陛下想的不同。”   “过去天下的官府经营,基本是官府垄断性控制,靠着官跟一些吏负责,更多的代表着官府的威慑力,因而可以随意定价,豪夺民脂民膏,而臣想推行的体制,却是存在着上下分级。”   “唯有真正掌事者才是官。”   “绝大多数只算是作为商人。”   “想从‘商’跳升为‘官’,需要经过朝廷严格审查,凡发现有作奸犯科,或者贪污腐败的情况,直接以贪污罪定刑。”   “朝廷还可将地方官员,直接任命为‘商官’。”   “除此之外。”   “在臣眼中,也更重要的一点。”   “便是这些‘商人’要交个人税,只要达到一定的俸禄,就必须要交,以便明确商官跟寻常官员的区别,即便日后真的离开了国企,也不能例外,依旧要交税。”   “在臣的设想中。”   “官员主要负责人事,而原本由小吏、胥吏负责的事,则一律交给商人,但同时给与这部分‘商人’一定的上升空间,只是要加以一定的限制。”   “再则。”   “过去官府经商,基本跟地方官员合流。”   “而所谓国企,却是独立于地方,要受到地方监督,同时兼具监督地方的职能。”   “若是有国企作乱,扰乱民生,地方官府因是不同机构,钱粮不经过地方官府,则不用再跟过去一样,互相包庇,可以向朝廷禀告,朝廷自然会对此做出处置,若是地方官员不法,为害百姓,这些国企同样具有上报朝廷的职权。”   “这便是臣所说的朝廷的另一种耳目。”   朱元璋微微额首。   夏之白解释的已较为明白。   就是做一定的差别化处理,让所谓的‘商官’,依旧处于较低的地位。   即便日后进入朝堂,依旧要受到‘税收’影响。   除此之外。   便是国企是直属于户部的。   并不会受地方官府管理,因而相当于朝廷在地方插了一根钉子,用以互相监督地方情况,对朝廷了解地方实情,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想法不可谓不超前,也不可谓不长远。   也很有预见性。   朱元璋摸着下巴,目光阴晴不定。   朱标也在暗暗思索着。   他觉得可行。   大明疆土辽阔,朝廷难以兼顾,即便是应天府,朝廷也不能面面俱到,对地方情况有确切的了解,在地方更是如此,若是能通过国企的形式,在地方遍布眼线,对天下安稳是大有裨益的。   也对地方官员是极大的警告。   朱标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不妨一试。”   “如今在夏之白的手中,至少已证明了盐业,朝廷在数年后,就能收回支出,并转化为利润,借此朝廷还能打击私盐贩子,同时降低商人从中牟取暴利,为百姓减轻负担,可谓是一举多得。”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又扫了眼夏之白,心中有些不踏实。   他开口道:“应天府是应天府,其他布政司是其他布政司,并不能同等看待。”   “咱不信你不清楚这个方面。”   夏之白点头,笑着道:“陛下英明。”   “京都盐业的运行模式,在天下并不完全适用,这一切除了需要有配套的盐池,更关键的是煤矿,因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只能在北方进行推广,南方相较并不那么容易。”   “而且制盐成本尚好,最大头支出的是运输。”   “因而臣建议将驿站两分。”   “一部分依旧维持原样,另一部分用作‘邮局’,专门用来转运货物。”   “亦或者......”   “朝廷在驿站负责的道路上,另建一个国企,用来负责运送货物。”   “朝廷为此发行专门的‘票引’,根据商品类型、重量、大小等做一定的定价,当然若是有军国大政,无条件驿站优先,但在其他时候,则让‘邮局’也能够使用那些最便捷最宽敞的道路。”   朱元璋皱眉。   驿站关乎着天下军国大政传递。   他哪怕是对官府有再多精简,都没有动过驿站半分。   他深知情报的重要。   兵贵神速。   但信息传递,同样价值千金。   只是正如夏之白所说,驿站占据着天下最好的道路,但很多地方都是闲置的,一年也仅有少数时日会使用。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若是能合理的利用,不仅能为朝廷带来一笔不菲的收支,更能借此统计天下的商贸情况,让朝廷对地方的繁荣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还能打击地方上的走私,以及控制天下消息的传递。   但有利自然就有弊。   驿站牵涉到的事情太多了。   若是因民间货物,而拖慢了国家大政的传递,对天下的影响难以估量,尤其是大明周边并不安定,若是贻误了军情,那更是有可能酿成大祸。   朱元璋不敢轻易做决断。   夏之白自然猜得到朱元璋的担心。   他拱手道:“驿站之事,并不急切,驿站的改动,主要在南方,北方因煤矿资源丰富,并不急于一时,因而臣想请陛下批准,在北方各府兴办盐企,以实现为民减负,同时为朝廷分担。”   夏之白深知路要一步步的走。   他虽然很想打通‘驿站’,但也知道朱元璋不会轻易动。   不过这本就只是一个尝试。   他目前依旧会专注盐企,通过盐企的存在,实现为民减负,同时培养一大批工人,发展一定的基础工业,另外将自己的一些经商理念输出到天下。   他要的是一点一点的撬动天下。   他要从朱元璋最不重视的‘商’着手,唯有‘商’的力量壮大了,培养了足够多的人才,积蓄到足够多的力量,以及大幅推动了天下进步,让朱元璋见识到‘商’的重要,才能去撬动朱元璋‘乌龟阵’一般的顽固制度。   他有着足够的耐心。   朱元璋目光一沉,冷声道:“你的想法很好,但咱没那么多钱借你,光应天府就花了咱四万银子,要是遍布整个北方,二三十个府,这可是上百万银子,咱的确想答应,但的确答应不了。”   朱元璋目不转睛的盯着夏之白,他知道,夏之白不会就此放弃的。   说了这么多,若是毫无收获,那岂不白说?   他倒想看看。   夏之白怎么靠自己搞到这么多钱。   想让自己动‘官员贪污’追缴的赃款,这是绝不可能的。   夏之白点头。   他也清楚这个情况。   直接问到朱元璋要钱,朱元璋不可能答应。   因而只能要政策。   夏之白道:“臣这次要的不是钱,除了要将地方灶户纳入盐企,以及索要一些必要煤矿,更关键的是想让陛下准许臣参与到铁矿开采,臣的要求不多,既然朝廷拿不出,那就自己动手,靠着工人自己开矿,开采出打造蒸汽机的生铁,若是可以,或许还能将蒸汽机改良,用在开采铁矿上。”   “请陛下恩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