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足够的能力
而且曹昂从苑门屯军的时代,就在军中增加了卫生员。 这些卫生员除了要牢记《卫生手册》,掌握护理、包扎的知识以外,还在一些老兵那里学习了不少正骨、疗伤的手段。 有着大量“材料”练手,卫生员们的技术也迅速地熟练了起来。 只不过缺乏科学的器械和药物,对于重伤的治愈率,还是十分堪忧。 好在董双并未伤及内脏,这些年来身体素质也渐渐提高,超过了汉代的大多数普通人,因此最终还是扛了过来。 等他的伤稍微好了一点,可以下地行走的时候,许县早已落入了朝廷之手。 董双的老曹昂大手一挥,就给了他一个月的休沐,让他回他老家把伤彻底养好再回义勇军报道。 反正躺在营里也无事可做,虽然伤口已经结痂,但还是不能去参与操练。阳城距离渤海也不远,所以不如把董双这种有了老婆的人放回去,在养伤的同时,还可以给他们一些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当然,曹昂也特意提醒了董双,回家后要以休养为主,不可过于操劳。 所以董双就回到了偃师县首阳王田区,在自己新生的家里过了一个年。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里中有人来托董双帮忙,想让自家的儿子进入义勇军当兵。 此前募兵制时期,做一个普通士卒,每月只有一斛八斗粮饷,而且这个粮饷还得供兵卒自己食用。 可以说除了每年发一身戎服,做募兵也就是勉强能糊口。 所以除了极少自认气运之子的人,会想要通过当兵立功出人头地外,其他大多数募兵的来源,基本是穷苦边远之地; 又或者是遭了大灾大难活不下去的地区;抑或是被强征,不然一般人都不会想要去当兵。 但现在即使是普通的义勇军,每个月在包了吃穿住之后,还能领到八百钱的月饷。 比起种地来,这个收入无疑要高得多了。 而且当兵还有升级成军官的机会。 虽然现在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成为义勇军不失为一个好前途,但这已经是一种思想的转变了。 这说明义勇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社会地位正在逐渐提高。 不过董双肯定意识不到这件事具有的重要代表意义,只说自己管不了募兵这种大事,让乡邻等待专门募兵的人来通知。 他也给了乡邻建议,如果种地的劳动力足够,一时又不能从军的话,也可以把子女们送去夜校读书。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董双只有一个月的休沐,过完年没多久,就得离开温柔乡,再次回军队报道了。 “我给你装了一块腌肉,你带到行伍里去补补身子。”苏阿妹把衣服递给董双,一边说道。 董双身上巨大的伤疤,令苏阿妹害怕了。 但即使逃兵不会受罚,苏阿妹也毕竟还是大汉的女人。 她可以自己担忧害怕,却绝不会认为这是值得宣扬和提倡的事。 所以苏阿妹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并没有试图阻止董双回到军中。 “军中哪有机会自己煮肉吃?还是拿出来,你留在家里吃吧。”董双一笑道。 现在义勇军都是炊事营提供饮食,哪怕军官的食物要比士兵好一些,但也没有开小灶的机会。 而且就算能自己找机会把腌肉煮来吃,董双也不会带走的。 他在军中饭食营养充足,有点好东西也应该留给家人。 董双毕竟还是个粗汉,苏阿妹一直送他到了离家数里开外,他也没有太多离愁别绪,只催促满脸不舍的苏阿妹赶快回家。 伤口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董双背着小包裹,可以甩开大步一路疾行。 五天之后,董双就走完了三百里地,回归了自己的部队。 如今义勇军第一部、第六部(从降军中挑选出来打散,再加上义勇军旧部,而重组的新建部队)都屯驻在许县,第二部和第四部、第五部和马超则分别位于陈国和汝南。 陈国方面,袁术在曹操败走后,也紧急撤离,把夏侯惇留在了原地。 有义勇军在一侧虎视眈眈,夏侯惇也不敢贸然追击,占据了此前陈王刘宠经营的阳夏,伺机而动。 曹操一路向南,在马超、成廉的追击下丢盔弃甲,一直逃到汝阴,才在李典的接应下喘过气来。 同时原本在新蔡盯着刘表的于禁,也放弃了新蔡,匆匆赶到汝阴与李典合兵,准备应对马超和成廉。 因为后勤暂时没有跟上,马超和成廉谨慎地收缩了兵力。 如今曹操放弃大半个汝南,但曹昂这边也还来不及接手,所以双方暂时僵持了起来。 董双回营后不久,主帅周仓就从长安归来,并开始对军队进行进一步的整改。 因此董双作为一名屯长,也再次进入夜校,开始了新的学习。 这一晚,作为夜校课堂的大棚里,点着数根火把,灯火通明。 “……董双,请问一名义勇军枪兵,在战时的标准装备应该有哪些?”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严肃地向董双提问道。 这些大学生入伍时间不长,但已经开始在各处担起了重任。 董双本来就对自己担任屯长一职十分忐忑,并不认为自己具有足够的能力。 现在教官就像是直接撕开了他的掩盖,把他内心深处的虚弱暴露了出来,让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暴露在火把下的小偷。 他下意识地把手放在腰间,偷偷**自己的竹制名牌。 这也是新制的。 上面写着董双的部队编号、职位和姓名,每个官兵都有一枚。 “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难道弄了这些,上战场就能多杀几个敌军了?我们打仗就不会受伤,不会死了?照我来看,有这时间,还不如多磨练一下队列、战技来的实在!” 董双的老曹昂也在课堂中,此时见董双一脸沮丧,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他提出的这个疑问,其实也是在场许多官兵都想问的。 给大家发放装备、药品,给每个人一枚类似身份证明的名牌,这都能算得上是好事。 但这些东西,对于战斗力并没有直接的提升。 所以官兵们无法理解,为何要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记忆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