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曹昂开局秀翻全场

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心惶惶

   “四十多里?他们跑这么远来送死,到底在想啥?”高览不由得感到不解。    巩县到这里已经隔了县了,对于古代的农民来说,大多数一辈子也不会走出自己家乡附近。    能远游的人,至少也是商贩、士儒之类有需要的人。    “他们说他们受王田区‘民兵都尉’管辖,本来是要抢收夏麦的,但‘民兵都尉’认为在我们到达之前。    夏麦可能收不完,所以就带着村民逃了,留下了他们,负责烧掉所有没有收获的夏麦。”    “但他们有些不甘心,所以自作主张,跑来查看我们的‘虚实’,想着有没有办法讲和或者打败我们。”负责拷打的部属,露出耻笑的神情,说道。    “不自量力。”高览冷哼道。    “都尉,看来敌方已经知道我们来了,也知道我们的目的。他们自知不是我军的对手,现在打算要坚壁清野。”军中主薄皱眉说道。    “坚壁清野也没那么容易的,看看这群前来送死的乡勇就知道了。黔首种粮不易,总是舍不得轻易毁掉。”    “就算他们中一些人逃了,但冀州这么多地、这么多人,那些‘民兵都尉’也没有三头六臂,能够强令黔首自毁全部粮食,我们还是可以轻易找到一些的。”    高览道。    “就算如此,我们也应该加紧行动。不然再拖下去,说不准对面的援军就到了。”主薄道。    “没错,明日我们就即刻拔营,一面向渤海前进,一面沿途俘虏民夫、搜集军粮。”高览点头道。    “阿妹,我们快走吧。把那面镜子放下,袁军肯定不要这些东西的,他们只会抢走粮食……”苏大哥焦急地催促着妹妹。    苏阿妹已经怀孕了四个多月,应该是年初时董双在家里休沐时的事。    这个程度在肚皮上虽然已经略有显现,但还不至于影响行动。    她恋恋不舍地把那面古朴的铜镜,放回到陈旧的木柜上面,再一次环顾着自己的这个新家。    这个家虽然说不上豪华,家具物事也多为旧物,但一针一线都是董双费尽心思四处寻觅搜集而来。    苏阿妹不是舍不得这些财物,而是舍不得这些东西代表的意义。    丈夫的心血,安稳的生活,渐渐开始富足的日子……    只是这些,终究还是一场镜花水月吗?    像现在这样的情景,苏阿妹和苏大哥,以及他们一家,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    他们一次次地试图在某处扎下根,哪怕是给豪强做徒附,只要能活着,能有一口饭吃就好。    但在动乱的年代,就连这么简单的愿望,也成了一种奢求。    “我是舍不得董郎付出的那些辛劳。”苏阿妹解释道,突然泪水就从双眼中涌了出来。来    苏大哥长叹一声道:“没事的,只要咱们人还在,这些东西袁军又带不走,我们肯定还能回来的,到时候它们都还在。”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苏阿妹呜咽着说道,情绪已经崩溃了。    “阿妹,想想你肚子里的孩子。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带上能带的粮食,我们得赶紧走了。”苏大哥咬牙说道。    他推了一辆独轮车,这还是保长特意为他争取来的。因为他妹妹是“义勇军眷属”,丈夫在外出征,所以区里下令要对这些家属加以照顾。    不然仅靠苏阿妹自己,连家里的十几斛粮都带不走。    这也是苏大哥一再要求妹妹放弃其他财物的原因。    一面铜镜确实价值不菲,重量也不算大。但带了铜镜,那家里的檀木雕花梳妆盒带不带?带了梳妆盒,据说是前朝侍郎用过的胡凳又带不带……    这些东西,单独说来,都有一定的价值,也不怎么占重量,又该如何取舍?    而且据说袁绍的贼军已经到了巩县,距离偃师只有区区数十里了。    又有传闻,袁军全是骑兵。这几十里地,对骑兵来说,旦夕可至,有可能那些兵马立刻就会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所以现在时间极为紧迫,根本来不及挑三拣四,只能按王田区区长、都尉的命令,带上所有能带走的粮食。    因为是夏季,甚至连被褥都不允许携带。    苏大哥帮苏阿妹把家中粮食全部装上了车,足足有十七斛,八百多斤,让小车推动起来不断发出“咯吱咯吱”的**。    苏阿妹还是偷偷地带上了那面铜镜,苏大哥叹息一声,装作没看见。    就让妹子留个念想吧。    偃师县首阳王田区岳滩亭第二里的黔首们,聚集在了里中的大晒场上。    整个里差不多有三百多人,和正常的乡里比起来,人数有些偏少。    这是因为在这里的黔首家庭,都是当初从渤海分配过来的无地黔首、徒附,在残酷的战乱年代,老弱相对来说较难存活,所以每一个家庭的人数都偏少。    而且还有一小部分像苏阿妹这样,新成立不久的家庭,也来不及生产更多的人口。    此时众人都是满面愁容,晒场上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我们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两条腿能跑过四条腿的马吗?”    “要我说,咱们不如和袁军拼了!我们王田区这么多人,哪怕十个换一个,也能把他们都弄死。至少活下来的家小,还能占住这片土地……”    “咱们的子弟不是在为曹昂主公拼命吗?现在为什么没人来替我们拼命?”    ……    这时候,年约五旬的里长站了出来,高声喊道:“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    众人渐渐停止了喧哗。    “我们现在要带着粮食,马上去渤海聚集。”里长宣布了去向,这也是众人关心的问题。    一位老者高声问道:“去了渤海又能怎么样?那里不是连城墙都没有吗?要是朝廷能在渤海挡住袁军,为何不现在就派兵过来?”    “孙乡老,渤海就算有城墙,难道我们就能进城避难吗?你可还记得中平四年,贼寇侵略中牟,县令紧闭城门,数万逃难黔首不得入内之事?”一名中年汉子嗤笑道。    “别说中平四年的陈年旧事了,就是前不久的兴平元年,我们这里起码有一小半人,都逃荒到过长安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