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还没睡醒的李泰,就被李承乾拿凉水毛巾给生生的擦醒了。 打着呵欠,兄弟俩在晨晕之中,来到了周涛的工坊。 夜晚很难掌握下锤的力度,所以二人也是起了个大早,趁着凉快赶紧给剑胚塑形。 狼牙外形很容易打造,但是想要让两侧的开口完美对齐,开口的角度还要一样,就需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了。 不过好在二人虽没做过这个类型的剑胚,但经验却很是老道,正午之前,就完成了外形的塑造。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淬火了。 跟李泰想象中的淬火方式不一样,两个人并没有用水淬,而是以水为基础,往里面添加了不知道多少的东西,看得出来的有盐和油脂,看不明白的还有好多带颜色的水,最令人疑惑的是,还有血的存在。 直到邱浩鼓捣出一槽子乱七八糟的材料,周涛才带着烧得发亮的剑胚走了过来。 剑胚之上,剑脊的部分还覆盖着一层泥土,这大概就是覆土烧刃的技术了。 稍候了几秒钟后,剑胚就被浸到了木槽里,一股子乱七八糟的味道,也随之飘散而出。 尽管味道极度难闻,但李承乾依然强忍着不走。在他看来,既然自己没办法亲自铸剑,那么只有全程保持旁观,才能跟宝剑心意相通。 热度消失,周涛拿出剑胚,用矬子试了一下,原本严肃的表情,伴随着沉闷的摩擦声出现,顷刻间变成了轻松。 一直到这个时候,李承乾才开口询问道:“邱铁匠,孤王看你还往木槽里加了好多的血,这是何故?” 堂堂太子亲自提问,邱浩很是激动,拱手道:“回禀太子殿下,木槽中加的血乃是马血,不仅能防止剑胚开裂,还能为剑胚开光,只有见过血的剑胚,才算是开了凶性。” 李承乾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见把剑埋到了炉灰里,就上前问道:“周铁匠,你们既然已经淬火完成,为何不继续了?把剑埋到灰里是何故?” 周涛拱手回答道:“回禀太子殿下,此为回火,回火过后,刀剑才不易折断。” 李承乾不耐烦道:“还有这一道工序?回火要多久?” “还需一个时辰。” “还要一个时辰啊!”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靠近成功的时候,等待,就越是煎熬。 见李承乾很是难受的样子,李泰便出声道:“大哥,看样子今天你是拿不上成品了,不如修书一封告知父皇,明日一整天的时间,想来就能拿上了。宝剑锋从磨砺出,等待是值得的。” 李承乾自己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看了看炉火,终于还是败给了漫长的等待,准备回去歇息一下。 回火的工序还需要周涛亲自看顾,但邱浩已经闲下来了,于是,休息一番恢复力气的邱浩,毫不犹豫的拿出第二块钢板,准备开始锻造第二把剑。 见邱浩拿起了自己的设计图,李泰就发现自己也挪不动步了。 刚才还觉得李承乾幼稚,现在却轮到自己了。 眼见属于自己的宝剑从一块钢板之中脱身而出,这个过程真的很奇妙。 不过,看归看,他却不想浪费时间。 于是乎,褚遂良只能苦着脸把教字的课堂,搬到了铁匠工坊边。 和李承乾那花哨的设计不一样,渊虹剑剑身并没有太华丽,重点都在于后续的装饰上。 因此,不过一个下午的时间,宝剑就已经初见雏形。 休息一晚,第二天上午,李承乾就换了场地,开始旁观雕刻师傅在剑身上雕刻龙纹。而李泰自己,则是继续看打铁。 不到午时,剑身就彻底成型。但是淬火,却要等到雕刻完成以后。 渊虹剑身上的花纹,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需要精雕细琢,淬火过后硬度提升,雕刻将会更加困难。 于是乎,李泰就和李承乾凑到了一起,开始旁观工匠在剑身上雕刻纹路。 剑身的尺寸确定以后,配件就可以靠别的工匠制作了。 李承乾的龙纹少,却要复杂,李泰的剑身纹路,多却简单,二者简直是殊途同归,因为是一样的耗费时间。 李承乾提剑的梦想,因为龙纹的复杂,再次破灭。 不过这家伙却不再焦急,而是转换了心态,甚至还有闲心上手錾雕两下。 虽然只是摆摆样子。 灯火的映照下,手持錾子雕刻的工匠,看起来格外的认真,整个人仿佛都跟錾子融合在了一起。 看到这一幕,李泰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有些理解真正的工匠精神了。 工匠精神,或许不在于花哨卖弄,也不在于所谓的“手工”,而是在于专注。 这一次的锻剑之旅,他作为后世人,并没能找到多少的优越感。 大马士革工艺,中原很早就有了,所谓的三枚,其实就是包钢法,至于油淬,也已经很早就出现了。 中国的匠人,或许不知道其中的科学原理,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累积,依旧让他们在一片荆棘中,找到了最合适的道路。 跟后世那些以手工吹嘘的所谓刀匠对比,他们欠缺的,也只是现代设备和锻造用的钢铁了。 一夜的錾刻,李泰和李承乾到底还是没能承受住,老早的就回去睡觉了。 当两个人吃完早膳的时候,周涛和邱浩,将已经完工的两把剑,带到了二人面前。 李泰迫不及待的想要单手接过,却感觉负担极大。 这把剑入手的第一感觉,就是重! 刀柄算的上完美复刻,抽出剑刃,剑身上的纹路却有些差异,血槽的深度,也和印象中的不一样。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不过这都不重要,有九分神似,已经算是复刻成功了。 费劲的抽出剑刃,很想挥舞两下,却发现单单手持,就已经很费劲了,真要挥舞,怎么也得双手齐上才行。 玩不了,测一测还是没问题的。 拿来一张纸,在刃口上轻轻一过,纸张很轻易的就被切割出了一道缺口,切口看起来很是光滑。 这已经是一把好剑的表现了。 归剑入鞘,唤来铁牛,李泰吩咐道:“拿出去试试。” 兴奋的铁牛当即带着剑就走出了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