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哥是朱重八

第11章 王保保离开?

我哥是朱重八 哆啦A梦爱吃鱼 4548 2024-07-10 00:41
   “传令下去,”王保保终于开口,声音坚定而果断,“全军撤退,与淮阴城保持二十里的距离。”   帐内的将领们闻言,纷纷露出惊讶之色。他们知道,王保保一直对淮阴城势在必得,如今却突然下令撤退,这让他们感到有些难以理解。然而,作为将领,他们必须服从命令。很快,帅帐内就响起了传达命令的喧嚣声。   王保保走出帅帐,望着远处淮阴城的方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一撤退意味着他暂时放弃了攻城的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对淮阴城的觊觎。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要攻下淮阴城的决心。   夜色渐渐降临,元军的营地中开始忙碌起来。士兵们按照命令,有条不紊地开始撤退。营地内的灯火逐渐熄灭,只有零星的火把在夜色中摇曳。远处淮阴城的城墙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坚固和威严。   王保保骑在马上,望着渐行渐远的残破营地和远处淮阴城的灯火,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他知道,这一撤退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必须重新制定计划,寻找新的战机,以更加充分的准备和更加猛烈的攻势来应对淮阴城的防守。   在撤退的过程中,王保保不断思考着接下来的行动方案。他明白,朱重九的归来给淮阴城带来了强大的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朱家军人手不足的弱点。他必须利用这些弱点,寻找突破口,打破淮阴城的防线。   经过一夜的行军,元军终于与淮阴城保持了二十里的距离。王保保在一座小山丘上扎下营寨,眺望着远处的淮阴城。他心中清楚,这二十里的距离既是安全距离也是挑战距离。他必须在这段距离内找到突破淮阴城防线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保保不断派出斥候打探淮阴城的消息,同时也在营地中加紧训练士兵、准备攻城的器械。他知道,与淮阴城的决战即将到来,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淮阴城内,朱重九和常遇春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他们知道王保保不会善罢甘休,必须做好应对元军再次进攻的准备。在朱重九的指挥下,淮阴城的防线更加坚固了,士兵们的士气也更加高昂了。他们期待着与王保保的决战早日到来,以捍卫家园的尊严和荣耀。   在大都城内,朝廷的钟声随着朝会的开始而敲响,官员们鱼贯而入,各自心怀忐忑,知晓今日将有一场关乎国家安危与朝堂格局的激烈辩论。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元廷户部尚书陈明志,身着一袭华丽的官服,手持笏板,站在众臣之前,目光如炬,直视着龙椅上的皇帝。他铿锵有力地说道:“陛下,淮阴城久攻不下,王保保将军指挥不力,其罪难逃。更为严重的是,他私吞粮草,延误军机,导致我朝将士士气低落,战局僵持。此等行径,岂是朝廷重臣所为?臣恳请陛下罢免王保保,收回兵权,另选贤能之士以振军威!”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王保保的支持者们纷纷站出来为他辩护。一位武将跨步而出,大声反驳道:“陈尚书此言差矣!王保保将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此次淮阴之战,我军虽未取胜,但亦非将军之过。敌军狡猾,我军将士已尽全力。至于粮草之事,乃是后勤之失,岂可归咎于将军?”   陈明志冷笑一声,反驳道:“后勤之失?若非王保保将军对粮草管理不善,岂能出现如此纰漏?再者,我军士气低落,皆因将军指挥不力所致。如此将领,如何能够担当重任?”   此时,一位文臣站了出来,他是王保保的挚友,也是朝堂上的实干派之一。他缓缓说道:“陈尚书此言过于偏颇。战争胜负,非一人之力所能决定。王保保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多次身先士卒,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此次淮阴之战,虽未取胜,但亦非他一人之过。若因一时之败而罢免重臣,岂不让天下将士寒心?”   陈明志脸色一沉,厉声道:“刘大人此言差矣!朝廷用人,当以国家大局为重。王保保将军虽有过往战功,但今日之败,已足以证明他已不再适合担任统帅之职。若不罢免他,如何向天下将士交代?如何向百姓交代?”   朝堂之上,双方争执不下。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显然也在为此事烦心。他深知王保保的才能与忠诚,但陈明志所言亦非无的放矢。皇帝心中矛盾重重,不知该如何决断。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是朝廷的元老之一,威望极高。他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需慎重考虑。王保保将军确实有过往战功,但此次淮阴之战的失败亦不能忽视。然而,若因一时之败而罢免重臣,恐非朝廷之福。臣建议陛下暂时收回王保保将军的兵权,命其回京述职,再由朝廷另选贤能之士担任统帅之职。如此既可平息朝野之议,又可保国家安定。”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皇帝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说道:“老卿家所言甚是。朕便依卿所奏,暂时收回王保保的兵权,命其回京述职。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决断。”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王保保的支持者们虽然失望,但也知道这是朝廷的决断,无力回天。而陈明志等利益派则暗自得意,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这场朝堂之争只是开始。在权力的漩涡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牺牲品。而王保保的回归,也将为朝廷带来新的变数。在未来的日子里,朝廷的权力争斗将更加激烈,而国家的命运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元廷大军的营地内,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将士们正忙于日常的训练和备战工作。突然,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蹄声打破了营地的宁静。快马上的信使手持一封黄绸包裹的圣旨,面色凝重地直奔王保保的帅帐。   与此同时,在营地的另一角,几名元廷的实干派官员正密谋着如何提前将圣旨的内容告知王保保。他们深知,这份圣旨对王保保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们也明白,王保保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失去他。   “我们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王将军。”一位官员焦急地说道。   “但是,我们如何得知圣旨的内容呢?”另一位官员面露难色。   “我有一个办法。”说话的是一位机敏的幕僚,他沉思片刻后,继续道:“我们可以设法拦截信使,或者从皇帝身边的人那里打探消息。”   经过一番周折,实干派官员们终于得知了圣旨的内容。他们立刻赶往王保保的帅帐,准备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当王保保看到他们时,不禁有些疑惑。这些平日里与他交情甚笃的官员们,此刻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诸位大人,有何要事?”王保保问道。   为首的官员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王将军,我们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王保保的心沉了下去,但他仍努力保持镇定,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陛下已经下旨,命您回京述职。”官员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保保的眉头紧锁,但他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深知,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但他也知道,作为朝廷的将领,他必须服从皇帝的命令。   “我明白了。”王保保淡淡地说道。   然而,他的手下们却无法保持平静。他们纷纷涌上前来,劝说王保保不要接旨。   “将军,您不能回去啊!您一走,这大军怎么办?”一位副将焦急地说道。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们完全可以以战事紧急为由,拒绝接旨。”另一位将领也附和道。   王保保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是朝廷的将领,不是叛逆之徒。皇帝下旨让我回京述职,我岂能抗旨不遵?”   “可是将军,您一旦回去,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啊!”一位亲信哭丧着脸说道。   王保保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我自有分寸。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他不会因为一次战败就轻易罢免我。更何况,我是忠心为国的人,陛下自然会明察秋毫。”   “可是……”手下们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王保保已经做出了决定。他挥了挥手,打断了他们的劝说,坚定地说道:“好了,不必多说了。传令下去,即刻准备行装,我明日便启程回京。”   手下们面面相觑,无奈地点了点头。他们知道,王保保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王保保能够平安归来。   第二日清晨,王保保独自一人骑上战马,踏上了回京的路途。他的身后是元廷大军的将士们,他们默默地注视着王保保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担忧。而王保保则心怀坦荡,他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坚定地走下去,为了朝廷的安宁和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在王保保启程离开元廷大军的第二天,消息如疾风般传遍了整个战场。远在朱家军营地的朱重九,听到这个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元廷大军失去王保保这个统帅,其战斗力将大打折扣,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朱重九立刻召集了朱家军的众将领,在他的主营帐内商讨战略。营帐内,灯火通明,地图摊开在桌上,众人围坐一圈,气氛紧张而严肃。   朱重九首先发言,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诸位将军,刚刚得到的消息,元廷的统帅王保保已经离开大军,回京述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没有了王保保的元廷大军,将失去往日的威风,我们正是要抓住这个时机,主动出击,一举攻克涟水县!”   话音刚落,营帐内便响起了一阵讨论声。有的将领面露喜色,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有的则眉头紧锁,担心其中有诈。   这时,常遇春站起身来,拱手道:“将军,末将愿为先锋,率兵攻打涟水县。王保保虽已离开,但元廷大军仍有三十万之众,我们不可轻敌。我愿先率兵佯攻,试探一下元廷大军的虚实。”   朱重九赞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常遇春是朱家军中的猛将,勇猛善战,且心思缜密。有他作为先锋,确实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好!”朱重九一拍桌子,大声道,“常遇春将军,就由你率五千精兵,先行佯攻涟水县。若元廷大军果然虚弱不堪,你再传令回来,我亲自率大军随后杀到。若其中有诈,你也需小心行事,务必保证自己安全。”   常遇春领命而去,营帐内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朱重九知道,虽然有了常遇春的先锋部队,但这场战斗仍然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确保胜利。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重九亲自部署了各项战备工作。他命令工匠们连夜赶制攻城器械,命令粮草官备足粮草辎重,又命令斥候队深入敌后,打探元廷大军的虚实。   一切准备就绪后,常遇春的先锋部队便出发了。他们趁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涟水县。到了城下,常遇春一声令下,五千精兵如潮水般涌向城门。然而,元廷大军的反应却出乎常遇春的意料。他们虽然失去了王保保这个统帅,但似乎并没有变得虚弱不堪。相反,他们依然组织有序,防守严密。   常遇春心知不妙,立刻下令撤退。然而,就在他准备撤退之际,城头上突然箭如雨下,元廷大军的弓箭手们疯狂地向着常遇春的部队射击。常遇春虽然勇猛善战,但在乱箭之下也不得不率兵撤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