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镖骑卫,有五十人,已经完全够了。 而且,要是现在招收一些将士们加入。 很有可能打乱原本就在这边训练的将士们的节奏。 毕竟军演在即。 朱雄英可不允许自己的兵,出现其他问题,他们现在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只管好好训练即可。 “对了,咱这里有一本兵书,你下去好好研究研究。 等这个月满了,下个月就开始教将士们操练阵法。” “光是这样训练,也不合适,还是需要教教将士们,一些上阵杀敌的手段。” “明日咱再送五千两白银过来,咱再给你一份药材名单,你按照上面的药方去药店抓药,让将士们泡泡身体。” 没错,朱雄英打算让这些将士们泡泡药浴。 要是经常泡药浴,对于人药的身体,也有极大的好处,例如有助阳,缓解或治疗疾病,活血通络、祛除湿寒以及缓解疲劳等功效。 助阳:药浴对于部分身体寒凉的人群可增加人体的气血运行,具有针对性的泡药浴对于人体而言有助阳的功效。 缓解或治疗疾病:药浴可以缓解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疾病,对于部分妇科疾病,也可以选择通过泡药浴进行缓解和治疗。 活血通络:对于存在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不畅的人群,可以通过泡药浴进行改善,可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祛除湿寒:若长期吃凉食较多,可能会导致体内湿气太重,可以通过药浴祛除体内的湿寒。 缓解疲劳:控制药浴合适的水温,可以缓解周身疲劳,让人身心放松。 “臣遵命!!” 常茂没有多问,反正朱雄英怎么说,自己就如何去做就行。 毕竟他是朱系雄英的兵。 在这边继续待了一会儿。 朱雄英便带着追风,蒋瓛离开了。 他打算去看看,徐家在应天这边开的商铺的情况。 上一次,徐家开商铺的时候,他只是简单的开了一下。 然后所有事情,全都交给徐家去做。 对了。 至于那白砂糖的制作,朱雄英是将这个工坊,建造在“奋勇”村那边。 毕竟上一次,奋勇村,因为天花一事,死伤了不少人。 整个村子里,都没有多少壮年男子。 那么在一起家庭,没有壮年男子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自然需要朝廷的一定帮助, 而朱雄影之所以将白砂糖制作工坊,建造在奋勇村,也是为了让那些百姓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去赚取收入,来补贴家中生活。 应天城里。 街道上的百姓们,全都一脸好奇的看着朱雄英。 毕竟朱雄英现在实在是太过耀眼了。 当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他虽然很出名,但是应天百姓,可没有多少人,见过朱雄英的真实面貌。 之所以将目光放在朱雄英的身上。 那是因为朱雄英穿着一身暗红色的铠甲。 走在街头。 毕竟这样的铠甲,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而且还是被穿在一个小孩子的身上。 他们心中忍不住寻思。 难道这个小娃娃,是一名武将的孩子? 不然的话,为什么会在大街上,还穿着一身铠甲? 当然,他们好奇归好奇,却没有一人上前询问。 不多时,朱雄英就来到了徐家的商铺这边。 至于这店铺的名字,是朱雄英亲自取的。 ‘名为锦鲤糖果店。’ ‘锦,也可以理解为徐妙锦的锦,毕竟这家商铺,名义上还是徐家的。’ “当然,锦鲤二字,在后世,也寓意着好运和富贵。” 他也希望,这家商铺的生意能够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当然,这糖果店,不仅仅是光卖白砂糖,朱雄英在这半个月里,也弄了一些麦芽糖,大白兔奶糖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饮品。 至于这家店铺的掌柜,是徐家原本的管家。 对于这位管家的办事能力,徐达自然十分放心。 所以交给他来管理此事。 对了掌柜,店里还有两名女子。 作为店小二,帮忙招呼客人。 看着如今的锦鲤糖果店,外面排队等候了不少人,朱雄英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徐达作为这家店铺的后台,自然也不存在有人敢捣乱一事。 “蒋瓛,走,咱们过去看看,” 朱雄英微微一笑,牵着追风,来到了锦鲤糖果店这边。 将追风栓在锦鲤糖果店后院,随后直接长到了锦鲤糖果店的掌柜。 徐甸。 徐甸见到朱雄英来了,立马拜见:“参见皇长孙殿下。” “嗯,徐甸近日店里生意如何?” “回殿下的话,自从店里白砂糖,麦芽糖等贩卖后,得到了应天许多人的喜爱。 其中有不少官员,以及一些商人,都来此处购买。” “每日的生意,也十分的火。” 如今这锦鲤糖果店,能够火。 朱雄英自然知道其中的隐情。 首先,这锦鲤糖果店,名义上是徐达家在管理。 那些官员们,自然也知道这件事情。 为了能够徐达打好关系,自然会安排家中的奴仆,前来购买。 至于一些商人。 朱雄英觉得,大部分来这里购买白砂糖等的商人,都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他们想看看这白砂糖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如果他们也能制作出来,那么自然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对于这种事情,朱雄英自然不会去在意。 要是那些人真的能够研究出,白砂糖制作的方法,那自然是好事。 到时候朝廷只需要出一个政策,白砂糖的价格,必须规定在那个数,就够了。 “这样看来,倒也不错。 不过,你也要有心理准备,毕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如现在生意这般好。 除了这些,店里还有什么事情发生?” “回殿下,倒也没有其他什么事情。 只是.....” “说。” “殿下,只是最近生意很火,导致每天都要记账很晚,而店里只有三人,所以有些时候,记账一事,完全只能延顺到第二天。 这样一来,累积越多,账就越难理清。” 听到这话,朱雄英陷入了沉默。 如今的大明,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法。 所谓单式记账法,大都以“收、支(付)”作为记账符号,而在月结,季结、年结和会计报告编报方面则多以“入、出”作为集合账目的标志。 这种做法,源于宋代,普及于明代,直到后世民国时期,仍然一脉相承,相沿不改。 在明代的官方文书中,凡涉及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大体以“收,支(付)”作为记账符号,而涉及到对总括数额的引用,或引用会计报告中的数据,则通常选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 在户部所下达的命令中,一般多用“照数收贮”和“照数支给”的书写方法,在计臣们的奏疏中则多用“收过数目”和“支过数目”等写法。 那时候,“收受”、“收过”、“查收”和“动支”、“支给”、“支用”,以及“借支”等类词句,已成为官方经济文件中的通用术语。 虽然此法记账十分简单快速效率高,但是其中却存在着大量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