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呢?” “咱已经让了你一次,你总不能让本殿下继续让你第二次吧?” “这....” “殿下,那...那草民便答了,如果有答得不好的地方,还望殿下恕罪。” “嗯,说吧。” “回殿下,在洪武九年时,二月丙戌确定诸王公主岁供之数,其中规定:“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疋,行丝三百疋,纱、罗各一百疋,绢五百正,冬、夏布各一千疋,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 “虽然这一政策,对大明宗室确实很好。 再加上如今的大明宗室人口,只有五十八人。 但,在国泰民安的情况下,我大明娱乐项目,比不上宋朝,那么不管是大明百姓,官员,宗室人员等,没有其他娱乐项目,在这样的情况影响下。 那么他们所做之事,只有一件。 就是....造小孩。” “如果以宗室人员,每一个家庭,生五个小孩以此情况下。 那么就是五十八人,每人五个孩子的情况下,下一代将会有两百九十人。 而延顺到了第三代时,在以每五人的情况下,就是一千四百五十人。 到了第五代,就是三万六千二百五十人。 如果继续按照如今大明每年给宗室提供的岁禄来看,到了第五代,大明的财力光是宗室供养问题上,会到达一个恐怖的存在。 如果继续算下去,到了第八代的时候,光是宗室人口数量,就会达到四百多万。 到那个时候,光是供养宗室人口,就会将大明朝廷拖垮。” 听到这话,朱雄英点了点头。 毕竟历史上的大明,后期就是因为宗室问题,拖垮了大明财政。 “不错,你说的很到位,那么应该如何改之?” 一旁的刘三吾,也被这个数量给惊呆了。 以前自己虽然了解过大明不少事情。 但是对于宗室这个问题,倒也没有考虑过。 毕竟这种事情,确实不是他们一介平民能够去关心的。 但是经过皇长孙殿下的问题后,再加上杨士奇的回答。 他才明白,这宗室供养问题,存在极大的弊端。 要是这个制度不改革,那么以后势必会成为大明之祸端! “回殿下,草民以为,想要更改这宗室供养制度,首先大明要拿出一个策令来。 比如,凡是大明宗室成员,当到达第几代,或者宗室男子等,凡是成年后,必须离开宗室,去外面寻找出路,朝廷可允许其经商,参军,视情况而定,而宗室内部,只需要留下有能力者,或者嫡长子,继承家业即可。” “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宗室成员膨胀一事。” 虽然杨士奇的方法,跟自己告诉朱元璋的,稍微有点不契合。 但是总体来说,这也确实是一个十分好的办法。 这样的方法,也能避免宗室成员,到后面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总体方向来看,跟自己说的那些,基本上一致。 要知道,宗室供养制度,虽然老朱已经在朝堂上说过了。 但是这个政策,其他地方的官员们可不知道。 甚至连应天的百姓们也不知道这件事情。 而看刚才杨士奇的表情,对于这种事情,自然也是不知道。 所以这个问题,是杨士奇自己根据大明宗室制度问题,而想出来的。 不得不说,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了杨士奇确实很有能力。 “杨先生,你的回答,确实很好。 其实这件事情,于半个月前,已经在朝廷上公布了,对于宗室制度问题,已经进行改革,以后再也不会出现,因为宗室人口数量太多,而导致大明财政供养不起的事情发生。” ‘啊....’ 杨士奇一下子愣住了,。 原来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还已经进行过改革了。 害的自己刚才还如此的担心,如此的害怕。 不得不说,皇长孙殿下真的很坏! “杨先生,不知你是否愿意加入廉政部?官至四品??” “臣,臣愿意,多谢皇长孙殿下!!” “哈哈,那么从明天开始,刘三吾,杨士奇,于廉政部任职,明日早朝,本殿下会让皇爷爷颁布你们任职一事。 好好干,只要你们有成就,以后官职自然会再次提升。” “臣等,一定为大明尽心办事,为陛下尽心办事!!” “嗯,希望你们能够记住今天的话。” “等会跟本殿下一起去吃个饭,然后就先回客栈休息。” ‘明日来廉政部,本殿下再将其他官员介绍给你们认识认识。 另外,廉政部也提供官员休息的地方。’ “臣多谢殿下!” 就这样,朱雄英将刘三吾,和杨士奇二人收入廉政部。 第二天,他也把二人,介绍给了廉政部的其他官员认识。 当然,由于徐增寿是第一个加入的,所以也算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如今的廉政部,一共有十名官员,廉政部也可以开始正式运行了! 在朱雄英将刘三吾和杨士奇带给徐增寿等人认识时。 .另外一边,刚下了早朝的朱元璋,去到了自己的御书房。 而在这御书房里,不仅有朱元璋,还有王景弘,以及二虎和另外一名锦衣卫。 除了这些人,御书房里还多了一名黑衣和尚。 “姚广孝,长洲人,家族世代行医。 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 十四岁剃度出家出家为僧。 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 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 洪武十三年,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姚广孝,咱的锦衣卫调查的情况,是否属实?” “回陛下,一切属实。” “呵呵,姚广孝,你身为一名和尚,不好好待在寺庙里,为何要去往北平?甚至还跟咱家老四结触? 咱可是听说,你这和尚,不仅懂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甚至还读过一些兵书,连出谋划策都行。 你这和尚想要干嘛?难道想学咱朱元璋,推翻这大明天下??” 朱元璋说出这话的时候,一脸的平静。 如果换作其他人,或许会以为朱元璋并未生气,而是在说一件很平淡的事情。 但是熟悉朱元璋的官员们都明白。 老朱不是不生气,而是心中已经有了杀意。 当朱元璋用平静的语气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已经证明了,他的情绪已然是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