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终结者

第八十九章 好消息

大清终结者 黎桓 2697 2024-07-10 00:20
   “嗯?”   崇祯皇帝打开奏本,看到一半就惊喜了下。   等到全部看完,整个人彻底放松下来。   阴了一个月的脸上竟然露出笑容。   趴在地上的骆养性偷偷瞧见,就开始寻思起来。   破虏侯奏报了什么好事,竟然让陛下的脸多云转晴。   有什么大喜事能让陛下暂时忘了奴酋逃跑的事?   骆养性好奇了两秒,又开始为自己的处境发起愁来。   王承恩在一旁察颜观色,见皇帝竟然露出笑容,也十分好奇,道:“破虏侯定是又立了大功,才让陛下心情好了些!”   崇祯帝点着头:“破虏侯的确又立了大功。”   王承恩见陛下想说,就顺势问道:“不知破虏侯又立下了什么大功?”   骆养性也竖起耳朵。   崇祯帝将奏报给他:“自己看吧!”   王承恩忙接过,一目十行地扫过,又惊又喜道:“破虏侯转了奴酋?”   崇祯帝道:“真是没想到啊,奴酋竟然逃往登州,也难怪各关防皆毫无所获,委实有点出人意料,还好让破虏侯凑巧撞见了,不然奴酋此刻怕是已到了辽东。”   王承恩连连点着头:“破虏侯实乃陛下之福将也!”   崇祯皇帝深以为然,又有点遗憾:“可惜被破虏侯斩了,没能抓回来。”   王承恩道:“按照奏报所陈,当时奴酋已登船出海,若追之不及,让其遁走,怕是再难捕之,那等情况下,破虏侯果断掷兵斩之,也不失为上策。”   崇祯帝点点头,杀掉总比让逃回去强。   骆养性则精神一振,奴酋逃去了登州?   这是要从登州出海逃回辽东啊!   确实有点出人意料。   幸好被破虏侯撞见,不然让奴酋逃回辽东,自己恐小命难保。   崇祯帝随即又脸色阴沉了下来:“奴酋不但逃出了京城,而且一路畅行无阻,半个月就从京城跑到了登州,州县盘查制度之废弛竟至如斯,京师山东的地方官员干什么吃的。”   王承恩立刻闭上嘴,这就不是他能乱插嘴的了。   崇祯帝想了想,才看向骆养性,语气冷的能冻死人:“速遣人前往登州,将一干要犯押回京严审,朕倒要看看这京城到底有多少通奴之贼。”   骆养性连忙领了旨,一分钟都不敢多留离开了皇宫。   等出了乾清门,才长长吐了一口气。   不容易呐!   这一个月真是度日如年。   还好还好!   项上人头算暂时保住了。   等这事儿过去,安安稳稳回老家种地应该是最好的结果。   至于小命能否保住,还得看陛下心情。   回到镇抚衙门,当即安排心腹干将前往登州府提人。   ……   成山卫。   周启看罢侯府来信,也知道了京城发生的事情。   封城大索,锦衣卫被砍了不下三十人。   其中包括一位同知,和一位佥事。   京营也被砍了不少,其中包括一位副总兵。   奴酋逃出京城,总得有人来扛锅。   但这锅不是随便抓个人就能扛的。   提督京营的襄城伯李国祯也被崇祯帝下旨训斥。   周启觉得老李挺冤枉,这可真是飞来横祸。   所谓提督京城只是个名头,京城的勋贵除了占地捞钱努力生孩子,什么也做不了,那些名誉头衔也就是听着好听,或许唯一的作用就是出事了需要背锅的时候被拉出来背锅。   就像这次,守卫城门的是京营的兵马。   出了这等大事,一个副总兵背不了这么大的锅。   只能让老李再分担一部分。   去了一趟登州,又弄来了一万两银子。   周启觉得这种好事应该多来几次,不然怎么能劫富济贫。   有了这笔银子,成山卫的大工程应该能坚持到年底。   到试验田转了一圈,玉米也到了收获季节。   玉米适宜晚收,收早了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会下降。   晚收可延长籽粒的灌浆时间,能提高产量。   再等上半个月,应该就差不多了。   周启又去了趟左前二所和寻山所,亲自查看试验田里的玉米。   有的长势挺好,也有的不及预期。   这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结束了,统计结果送到了周启这里。   这年代人口普查工作有多难,当真是一言难尽。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算有了个大概数字。   是大概,不是准确数字。   之前官册上的户数是两千四百六十三,丁口九千八百八十九,干掉了丁、张、王、郑四家后,这几个月一直在清算,大量隐户被重新登记造册,又多了九百多户四千多丁口。   收回田亩一万三千多亩。   周启觉的有点少了:“抄了那些多家,怎么才收回这么点地,我听说那些世家大族田亩都是按千顷计,张王丁郑各家难道一家才几千亩地?”   唐文享很无奈:“侯爷,成山卫比不得地方州县,沿海地区本来地域就很小,大部分还都是丘陵,可耕之地就更少,一万多亩良田已经不少了。”   周启好奇:“你家有多少地?”   唐文享:“……”   周启苦口婆心:“老唐呐,我曾听人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占再多的地,埋再多的银子,又能富贵几代,五姓七望够辉煌了吧?还不是被黄巢几乎杀绝种。”   “到了咱大明,可还有千年世家?占了地越多,老百姓没了活路,一朝乱起,还能剩下什么?陕西的例子放在那里,我们要反省啊,有个几百亩地够吃够吃就行,占的地越多其实是在给子孙招祸啊,银子埋在地下还能长出银子来不成?”   “要想家族长盛不衰,还是要多花点心思培养后代。子孙若如我,难道还怕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留的家产越多,就是在培养败家子,京城的勋贵就是例子。”   唐文享张着嘴:“……”   周启没再多说,随即又引回正题:“一城三所渔民竟有七千两百六十二户,口三万一百零八,这么多渔民,难怪成山卫的粮食不够吃。”   唐文享忙收敛心思,开思索思侯爷的意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