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食尽鸟投林
“这唐,不过三五年,判若两国也。” 徐庶轻叹一声。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过于割裂,让他简直有点接受不能。 “谁说不是呢?”张飞絮絮叨叨: “任你驰骋血战灭国,最终脑袋都要挂那潼关角楼上。” 此前张飞对这大唐颇有钦慕与艳羡。 但此刻,看着将士们彼此捉对厮杀,一副血不流干誓不休的架势。 却让张飞有些遍体生寒的感觉。 那肃宗的眼里并没有长安百姓,有的只是那宫殿最高处的一张椅子。 “军师,这小昏君的真诸葛,说的计策有没有道理?” 张飞扭头向孔明请教。 孔明那边有一幅已经摊开的地图,暂且不去计较翼德那乱七八糟的称呼,孔明以手丈量。 依次划过这李泌说的地名,最终孔明慎重道: “可行,然……” “然非精兵不能为之。” 徐庶接上话茬,这对老朋友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若行此策,粮草难以支援,需精兵良将见机行事。” 而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了,即使看起来已经濒临绝境,但这大唐还是不缺精兵良将的。 那李光弼与郭子仪领的便是河东军与朔方军,简直是标准的精兵良将。 孔明点点头,随即食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而若依这小昏…肃宗的想法。” 张飞大笑,被孔明无语的瞥了一眼,继续道: “先复长安,再攻洛阳,如此将叛军主力倒逼回河北。” “如此一来,肃宗兵马反而有劳师远征之嫌。” “若叛军聚于河北依然有香积寺之志……” 徐庶下了结论:“若如此,官军必败!” “也难怪此乱历时八年难平,这大唐兵将……” 徐庶抬头看去,光幕上最后定格的是一个身材高大且裸上身的猛将。 胸腹多肉不显肥赘,配合上贲张的须发有一种凶悍之感。 手握被称为陌刀的奇异兵器,正奋身斩向一精骑。 身前是如海的叛军,身后是与他一起作怒吼状的袍泽。 旁边还题的有小字“神通大将、陌刀神将、李嗣业”。 徐庶轻吐一口气,可惜的摇摇头:“强弩之末也”。 …… 孔明徐庶能够判断出来如此平叛顺序只会让河北更难打。 李靖与李世民自然也能看出来。 只是两人此时都没有了说话的兴致。 难以平叛又如何?会被叛军反推又如何? 天子首肯,纵兵掠民,如此一来谁为仇寇? “君视民如土芥,则民视君如寇仇。” 声音有点干巴巴的,但李世民不需扭头看就知道是魏征。 房玄龄性子温和,也不指责,只是随口提了一句所有人耳熟能详的话: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而杜如晦则是翻阅以往记录,冷静的给李世民加了一份血压: “这马嵬坡兵变,后世称李辅国为肃宗心腹。” “而在此前说及丑谥时,曾说过李辅国官至宰相,看来应是肃宗一朝。” 李世民唯一的反应就是眼皮抬了一下,甚至还笑了出来: “弃真诸葛而用阉宦。” “真是朕的好儿孙。” “后世有言称后主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 “相较之下,简直胜其百倍。” 李世民感觉自己心上的血都流干了。 短短三年,精锐尽灭。 勇士死于尘土,忠良埋骨荒野。 义士向国战死,天子卖民尤忙。 明明才刚登基,贞观方始,但他已经觉得这皇室似乎已经该用猛药了。 【而在香积寺之战前,叛军当中发生了一件小事。 安禄山,死了。 安禄山本身患有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根据史书记载,安禄山在攻克长安后,已经是糖尿病晚期的症状。 眼睛失明,身上长满毒疮。 血糖过高会造成视网膜毛细血管壁的损伤,前期会导致视力模糊,后期严重时会失明。 糖尿病的另一个特征是胰岛素分泌缺失,导致皮肤病变,从而导致毒疮;皮肤的病变也会导致患者伤口比普通人更难愈合,增加了感染生疮的风险。 而这些特征,安禄山都是能对得上的。 攻下洛阳之后安禄山迫不及待称帝,国号为燕,自称雄武皇帝。 便宜皇帝当了不到一年就瞎眼的安禄山脾气愈发暴躁,对左右亲随动辄打骂,视为猪狗。 其中最为深受其害的是宦官李猪儿,这是一个契丹人,被安禄山亲手操刀土法宫刑,命大活了下来,后来就一直随侍左右。 同样是史书记载,安禄山在华清池沐浴的就是由李猪儿拂拭的。 面对昏聩失明且脾气臭的要命的安禄山,叛军的做法也非常简单:杀了不就完了? 次子安庆绪与谋臣严庄合谋意图行弑杀之举,两人拉拢了李猪儿。 李猪儿对安禄山满是怨恨,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757年一月,安庆绪把守帐门,李猪儿与严庄持刀而入,面对熟睡且失明的安禄山,两人没费多大力气就将安禄山乱刀砍死。 随后在床下面挖了个一人大小的坑,将安禄山尸体用毯子潦草裹了扔进去一埋,完事儿。 事后严庄对外宣告,称安禄山传位于安庆绪,自己主动去做太上皇了。 而其他几位主要人物的命运呢? 759年,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 761年,史思明被自己儿子史朝义所杀。 762年,四月,玄宗病死,五月,肃宗病死。 安史之乱的三个主角,落得了一个近乎相似的结局。 让人不禁想起来《红楼梦》最终的感叹: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李世民沉默以对,安史之乱前他盼着这安禄山速死。 但这个叛贼落得一个如此荒唐的死局时,李世民却又感觉: 已经没什么所谓了。 至于后面的各种子杀父,以及玄宗似有蹊跷的死亡时间。 李世民仅能在嘴角勾起一抹蔑笑: “食尽鸟投林……哈哈哈。” 当然不可能如此,毕竟大唐国祚还有近百年呢。 李世民的思绪一时悠然远去。 安西困守五十年的白发兵,一己之力誓要归唐的张议潮。 彼辈,才是这唐仅余的血性与风骨。 孙思邈不言语,只是专心将关于医学方面的内容仔细抄录下来,并细细琢磨。 对这些事情药王既不在意也不关心。 医人,已经尽力。 医国,没那份能力。 甘露殿中的众人都没了说话的心思,显得死气沉沉。 但每人心中也都转着不同的念头。 对房杜魏等文臣来说,他们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劝劝陛下,尝试制定出来一套完善的培养太子的新方策。 而李靖通晓军事,则是已经看到了君权旁落、军权为先的模糊未来。 毕竟藩镇割据什么的,光幕已经说了太多次了。 长孙无忌则是看了看身旁的侯君集,这个自少入秦王府,以幕僚起家的将军正满脸担心的看着李世民。 “君集可是忧虑大家不做西域之攻伐?”长孙无忌悄声问道。 侯君集满脸惊讶:你怎么猜到的? 长孙无忌轻“呵”一声,只觉得这位心思全写在脸上,半分城府也无。 “大家素有雄略,岂会因后事懊丧,亦不会事后懊丧。” “西域定要握于我唐之手!” 长孙无忌前半句说的拗口,侯君集半懂不懂。 但后面听懂了,于是便又高兴起来。 【香积寺之战后,长安收复,回纥打算收取报酬。 代宗李豫与回纥叶护太子劝说: 如果克复长安后大肆劫掠,洛阳的人闻听必然会把我们当做贼寇,难以攻取,希望攻下洛阳后再履约。 回纥人觉得很有道理,同意了。 史书记载,逃得一命的长安百姓流着泪夸赞李豫:广平王真乃华夷之主! 随后的战事相对顺利,回纥为前锋在陕州大破叛军。 此时高仙芝若是在天有灵,估计会感叹:我说的没错吧?陕州真的守不住啊。 至于洛阳收复之后的事嘛…… 《旧唐书》: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 随后资治通鉴补录了一件事,三日后李豫入洛阳,回纥人意犹未尽,洛阳幸存的大户凑了万匹罗锦送与回纥,回纥乃止。】 “砰!” 一个石砚台被人抓起砸向光幕,随后穿透光幕,触碰到后面的墙壁发出了沉闷的声音。 众人的目光看向在地上翻滚几圈完好无缺的石砚。 随后再看向丢出砚台的李世民。 李世民面有冷意,但话语反倒没多少怒意: “彼辈竟也知道,朕还以为其不知。” “这官军比起来叛军,尤胜贼寇!” 随即李世民眯了眯眼睛,真恨不能让这隆基到李豫三人跪在他面前,让他挨个踹几脚。 不过……百年之后的人踹不到,回纥却是现在就能打的。 彼辈不怀德,襄助宗主平叛居然还敢开如此天口,想来还是对于大唐之威感受的太少。 众人也没太多调笑心思,不管长安洛阳,都是大唐的都城。 改劫洛阳就能多三分脸面怎地? 他们都是贞观人杰,不是这般自欺欺人的鼠辈。 【而在两京尽复之后,颜真卿也终于从河北辗转到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