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累了,自治吧
朱雀军也在紧锣密鼓地整合南海郡的资源。 韦恩这边的各种冶炼技术,都是派遣同道去各个铁匠铺和矿场偷学回来,然后再结合后世的知识,自行改进的,总体而言少部分达到宋明水平,整体其实还落后于东汉的尖端水平。 现在炼铁的高炉解决了,还原剂暂时还是用着木炭,大本营一直盯着交趾郡的鸿基煤矿眼红,同时那里还有一年三熟的水热条件,若不是士燮等地头蛇还有亿些实力,否则早就把交趾这块宝地给解放咯。 材料强度主要靠锻打,目前还在试验炒钢法和灌钢法来实现工业化的炼钢。这次正好番禺城内的工匠及其家属都被请到了琼崖岛上,投入到炼钢工艺研究和武器装备制作之中。 每个匠户月薪千钱,分发宅院,子女全部入学,离了田独镇这个据点,外面都是黎族人的地盘,再往外就是大海了,所以他们只好暂且安定下来,毕竟匠户就是这样的命,何况这韦家待遇给的高,子女还能学习文化翻身,下一代不用像自己这样辛劳且卑贱,说来还得感谢韦氏大善人啊。 当然,当他们以后知道孩子们在学校里也要学不少匠人的知识,而且匠人不再是贱业,不知心中又会作何感想? 后面的事情怎样暂且无须考虑,有了番禺这批匠人的加入,前线朱雀军的装备应当能更靠谱一点了。 番禺的匠人去了琼崖开启了新生活,番禺周边的农民也面临着自己的新生活。 首先是宗族嫡脉或是地方豪门几乎都被朱雀军抓走了,然后要乡里自行选出乡长,亭长,里长,每个里都有朱雀军的军士巡视,当众宣布各乡自治,每年交两次粮,没有番禺县里签发的传验,不得随意离乡,倘若秋粮征集和前线战事顺利,明年正月会解禁,就可以随意走访了。 各乡的市集由朱雀军接管,并且朱雀军会开设供销社,收购布帛等织物,也可以收一些粮食,但是价格不会高,若是急着用钱,这也算一条换钱的路子。 供销社售卖良种、农具、药品和一些日用品。 其余商贩,要按财货规模收取商税,暂定百分之二起步,百分之六十封顶。 征粮标准是这样的,口赋,算赋等一并杂七杂八的赋,悉数免除! 苛捐杂税全改了,赋税只征田税,十一税,十税一,另外,家里有6岁到12岁稚童者,需要送至各个集市边开设的小学接受教育,如有不从者,田税标准提升为三税一。 山林渔泽,顺延汉朝老规矩,归国家所有,目前先限定于低烈度开发,以后怎么个利用章程,打完仗再说。大部分同道的倾向是,交由村社管理经营。 田税只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故而几乎所有佃农,都被地主逼着送小孩去学校,而有些地主担心朱雀军要吃小孩的谣言,或是要上自家的族学,于是按朱雀军一开始的分地政策,让适龄儿童家庭分家出去,只需几亩地三税一,以此来逃税。 故此,包括佃农在内的所有农民,几乎都把适龄儿童送去市集的小学去了。 各个小学都是草创,一边是正在施工的校舍,一边是一个个同道各带数十年龄不一的学生,围坐在一块块木板和石板前,用炭笔教授着简体汉字,简体数字,写完一块板子就交由年纪大的学生去擦洗。 遇上下雨就在油布棚子下授课,学累了就听老师讲故事: 有讲历史的,三皇五帝,东周列国,战国争霸,两汉兴衰。 有讲生活的,定海镇的生活,农民军的创立,琼崖岛上和黎族来往的故事,为什么要造反,为什么不收赋,而要摊丁入亩...... 讨论为什么学校能凭着科学让大家三餐管饱,而在家里只能两餐果腹,时不时做点浮力,杠杆的实验,以至于孩子们都向往着老师们口中的那个词——科学。 然后老师就会告诫学生,必须先得下苦功夫,学会认字,算术,才能去学习科学,不然就只是见识了世面,看了个热闹。 遇上学习偷懒的,周边的朱雀军战士,多是来自农民军的士兵,应对这样的孩子轻车熟路,李弎当年刚开始组织起流民的时候,就推行了小学。 先是提出来罚站,顽劣的用厚布帛裹住的棍子打,不留痕迹,实在学不进的,收进军营,军法管教,白日和士兵一起训练,晚上上夜校,教育也不能停。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黎庶的力量,部分小孩的快乐童年只好牺牲掉了。但如果以后他们懂事了,他们就知道,能免费三顿饱饭,他们已经比大汉九成的孩子幸运,能接受教育,又比九成五的孩子幸运。 家长们倒是明事理,发自内心地感谢朱雀军,感谢这些来自定海的老师,当然,如果没有什么朱雀军要卖孩子,或者朱雀大将军要拿小孩祭炼法器,复活大贤良师的传闻就更好了。 番禺这边的小学刚起步,无论大小基本都需要先扫盲,有家学基础的孩子也要重新开始,因为教材是简体字,体系都是简体的,韦恩这一大帮子人,跟群穿一样,完全没理由去适应东汉的文化体系。之后再按文,数,科,农,体,艺,这新六艺,分科授课。 除了小学和供销社,各个集市还承担着军营的功能,朱雀军以五十人一队为单位,在各个乡里之间巡视,一是当日常拉练,二则是处理各类案件,同时告诉所有村民,如有冤情,可以直接在路上拦阻巡逻队求助,有些小恶霸因此遭了殃,经过不堪忍受的村民报案,一经查实,严重者和已经公审完的豪强们一个待遇。 番禺县短时间内,就变得海清河晏起来。 同时各个集市还开上了卫生院,看病免费,药钱自负,李弎手下的农民军还有定海镇的神医早就声名在外,故此番禺人除了去集市买定海的良种农具外,很多也聚集到了卫生院。 一时间赋税的减免,小孩养育压力的减轻,治安清明,医疗普及,让番禺周边的农民逐步对朱雀军产生了认同。 但这种认同,是基于朱雀军还在番禺,若是朱雀军被打跑了,大部分百姓们可不会举家跟随,这都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另外,秦邑乡和谷北里这两个响应朱雀军大地主分田地的地方,朱雀军直接拿他们当典型宣传,同时派遣民兵组织指导乡人兴修水利,路过的巡逻队还会进乡里帮忙挑水,搬运重物。 这让在番禺投诚的秦四五每次经过家乡,都有衣锦还乡的感觉,倍感荣誉,这两地也投桃报李,总共出了四五十青壮参军。 整个南海郡,韦恩集团控制的人口有十五万之众,其中适龄儿童就占到两万,为了这批七八点钟的太阳,差不多一千名同道投入到基础教育事业中。这几乎占了全体同道差不多一半的数量。 就连军队系统都只投入了四百人,所以根本没有人手去治理南海的乡里。 这是押宝在了未来。 就算每天新增一名同道,十年才三千多,一个人影响着100人顶了天,那也才三十万,勉勉强强覆盖一个南海郡。东汉郡国数量一百零五个,韦恩等人撒进去,连声响儿都听不见。 但汉人是重恩义的,韦恩这边以仁政相对,南海人也会有相应的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回报会愈发明显。 韦恩势力的农村治理重心还是在集体村社上,之前打土豪,想将土地分下去,奈何乡人不敢,那既然不敢,土地也不好荒着,于是这些地都交由集体村社去种植打理了。 喜欢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