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公府。 黄子澄递上名帖,然后就安静在门房等待。 此时的文官地位,远不如后世。 李景隆身为功臣勋贵,又是皇亲国戚,架子自然大得很。 此时的他,正在梳妆打扮。 李景隆生得一副好皮囊,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 在一众武将勋贵中,极为出众。 也正是凭借着这副长相,李景隆才在上朝的时候,被老朱一眼看重。 问他问题,也回答得极好。 老朱也就更加喜欢了。 这才将自己的女儿,阳成公主许配给他。 由此也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时候,颜值都是非常有用的。 李景隆对自己的外貌,亦十分在意。 每天都要拿出一两个时辰的时间来梳妆打扮,以便用最好的形象见人。 黄子澄的帖子递上来,便被他扔到一边了。 区区一个文官求见,又怎么比得上自己的核妆打扮重要呢? “今儿个京城里,可有什么事吗?” 李景隆一边对着巨大的镜子,仔细打量着镜中的自己,接受着宫女们小心翼翼的侍候,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 旁边的小太监躬身道:“据《大明日报》刊登的消息,吴王殿下以监国之名,正式下诏,开办大明军事学院,招收勋贵功臣,以及统兵大将为学生。” “燕王殿下向天下公开请求,要入大明军事学院读书,拜侄子吴王为师。” 时至今日,《大明日报》早已是京中所有勋贵功臣,大小官员之家的每日必备。 开始见到吴王不再免费赠送的时候,他们还斗气不想花钱订阅。 但很快便一个个都老老实实,自觉购买了。 原因无他,《大明日报》上面的内容和消息,他们实在不能错过。 岂不说那些官方通告,民间趣事,就是上面关于皇帝陛下昔年往事的记叙,那也是需要第一时间知晓,并牢记心头。 虽然不少官员在看到老朱那些传奇往事以后,心里面都在犯嘀咕。 昔年的陛下,真有这么英明神武? 真的是所向无敌,鬼神跪拜,百姓景从,万人称赞吗? 要知道,当初与老朱一起打天下的人,还有不少仍在世呢! 别人不知道当年的情况,他们还能不清楚吗? 但偏偏《大明日报》上面说得有鼻子有眼,人物地点事件一应俱全,这就让他们不能不相信,也不敢不相信! 大家都清楚,《大明日报》可是每日都会送进宫,供皇帝陛下御揽的。 陛下都没有质疑它是假的,谁敢站出来说,《大明日报》在胡编乱造,陛下当年其实没有这般神武,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惶惶有若丧家之犬! 真要出来说,那就不是在质疑《大明日报》,而是在质疑皇帝陛下了。 脖子上纵然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老朱砍的。 相反,这些自己从前都不知道的皇帝陛下的光辉事迹,一定要第一时间了解,同时也要牢牢记住,记清楚,记明白。 说不定在与陛下谈话的时候,就能用得上。 能不着痕迹的拍拍陛下的马屁。 李景隆对别的事情都不甚在乎,唯独对两件不一样。 一是自己的外貌和仪容打扮。 二是对于如何吹捧上位者,如何在陛下面前表现自己。 听到太监的话,他不由得眉头微皱。 随手将报纸一把抢了过来,自己迅速看了一遍,道:“燕王还真……” 他本来想说燕王真不要脸,但很快又反应过来,可不能当着宫女太监的面,说这样的话,连忙停了下来。 一转念,李景隆突然又想到另一件事。 吴王的大明军事学院,可是要收武将勋贵当学生的。 燕王都去了,自己身为曹国公之子,是不是也要去呢? “不行!”他迅速摇了摇头。 吴王有什么本事?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论年龄,足足比自己小了九岁呢。 他上过战场,领过兵,打过仗吗? 他懂怎么打仗吗? 凭什么当一干武将勋贵的老师? 此时的李景隆,完全忘了自己也没有上过战场,同样没有战阵拼杀的经验。 可是……连燕王都主动去拜师,自己又能怎么办呢? 他不觉有些心烦意躁起来。 好不容易梳妆打扮完毕,他又瞥了一眼黄子澄的帖子,心中忽然有了主意,道:“让这个黄子澄进来吧。” 下人们立即去传令。 此时的黄子澄,在曹国公府的门房内,早已久候多时。 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坐在那里脸色从容淡定。 心里则早已暗骂了对方无数遍。 这些武将勋贵,个个都架子大得很。 根本不将文官们看在眼里。 殊不知自己也不过就是靠着父辈的荫庇而已。 若不是眼下有求于李景隆,他早就转身离开了,哪能来受这样的气! 倘若有朝一日,能扶着献王殿下登基,一定要好好给这些武将勋贵一点颜色瞧瞧。 打江山可以用他们。 可如今天下已定,就该“飞鸟尽,良弓藏”。 日后治理天下,还是得依靠咱们这些文官。 至于武将勋贵,尽数解除兵权,送回家养老就行了。 若有人因此而不满,甚或生出反心,那便通通都杀掉。 心中正思量着,已有下人过来。 “黄大人,曹国公有请。” 黄子澄连忙起身,收起心中不满,恭敬道:“劳烦带路了。” …… 皇宫。 老朱仍如往常一般,翻开了《大明日报》。 “好,写得好!” “咱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 看着日报上的传记,老朱拍掌赞叹。 “当年咱奉天化缘,双脚走四方,救英雄豪杰,杀豪强恶霸,美名天下传诵。” “也不知做了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可笑如今的起居郎,只晓得记载咱如今的一些琐碎事,却全然忘了咱早些年的英勇事迹。” “还是大明日报好!” “都给咱补上了,哈哈哈哈!” 老朱看得爽朗大笑。 旋即,目光又转向后面的内容。 那里正刊登着大明军事学院正式成立,开启招生,以及朱棣公开拜师的消息。 “咦,这个法子倒是妙得很。” 老朱连连点头。 “想不到啊,熥儿竟然能让他四叔做到这般田地。” 他之前一直都担心,朱允熥的提议虽好,可武将勋贵们自持身份,不愿去军事学院读书。 没想到,朱允熥竟然会用出这样的法子。 有了燕王带头,那些人也就再也不好端起架子了。 老朱很清楚朱棣的性子,知道他这样做,必定是被朱允熥给拿捏了,才不得已为之。 但朱允熥能这么快便驯服燕王,委实让老朱高兴。 这也意味着,将来他执掌大明江山,也会很轻易便驾驭好其他大臣和勋贵,以及一众皇亲国戚。 老朱将报纸逐一看完,心情大好。 此时,吉垣从外面进来,递上了锦衣卫密探和检校们打听到的消息。 老朱没有立即翻开,而是问吉垣道:“那日派人去给吴王报信示警之后,吴王可有什么表示吗?” 吉垣欠身道:“吴王只说他知道了,并无其他表示,似乎丝毫也不感到震惊和意外。” 老朱脸上的笑容消失,神色有了几分凝重,又夹杂少许萧瑟与疲惫。 他仰头望天,轻轻叹了口气。 “吴王这是早就心里有数了。” “他只是不愿和咱说,以免伤了亲情,真是个好孩子!” 一番感慨后,老朱方翻开刚才呈上来的密报。 “户部尚书赵勉与其老丈人韩林学士刘三吾在喝酒时,言及监国吴王根本不懂财税,胡乱行事,必成大乱。” “赵勉说,商税由三十税一,改为十五税一,肯定推行不下去。” “赵勉还说,如今吴王让他将户部所领的国库交出去,迟早又会乖乖送回来。” “哼!”老朱看到这里,生气地冷哼了一声,龙眸中杀机隐现。 “这个赵勉,好大的胆,竟然敢妄议吴王。” 老朱发完脾气,又自言自语道:“不过,这商税由三十税一,改为十五税一,会不会太收重了一些?” “咱虽然是重农抑商,但四方货物,都是靠商人贩卖运送。” “若给他们加税,只恐物价也会跟着上涨,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和困难。” “况且,商税占比极低,就算加税一倍,对国家财税的影响也极小,熥儿不会不清楚这一点,为何会如此行事呢?” 老朱心念飞转,很快又觉得,朱允熥这样做,必然有他的道理,且先看一看再说。 他接着想起另一件事,问道:“咱记得之前有上报,熥儿派出去查封户部账簿和国库的人,是一名老和尚?” “正是!”吉垣忙道:“此人法名道衍,俗家名字叫姚广孝,以前曾在燕王府随侍燕王,这段时间,才刚到吴王身边。” 老朱立刻想了起来。 姚广孝? 这不就是之前熥儿向自己告状,说就是他鼓动燕王做坏事,要狠狠惩罚的人吗? 怎么现在熥儿竟对其委以重用了呢? 难道此人真有什么大才不成? 正思索着,吉垣又从怀中掏出一个本子,道:“姚广孝封了户部的账簿之后,正组织人马,一边核对数目,一边重建账簿。” “不过,他所用的记账法,与从前大有不同,听说是叫复式记账法。” “姚广孝重新培训了一众账房先生,让他们按复式记账法建账。” “下面打探消息的人,已经将此法都记录了下来,还抄了用复式记账法新建的账本。” “奴婢也不懂这些。” “只能请陛下御揽。” 老朱闻言,从他手中接过账本,细细看了又看。 初看之时,还有糊涂,后面却越看越入迷,龙眸中的震惊之色,浮现于外,久久不褪。 老朱出身贫寒,故而在其发达之后,对于钱粮之事,特别上心。 以前的时候,户部的每一笔账,他都要自己亲自算一遍。 近几年上了年纪,精力实在不济,才渐渐丢手。 但老朱对于如何记账,如何算账,如何管理,都有着极为丰富且老道的知识。 在这方面,他可以算是一个专家了。 对于复式记账法,老朱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奥秘。 “好法子,好一个复式记账法!” 老朱大声赞道:“此法当真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 “咱大明的户部,以后用上复式记账法,账目可就清晰多了。” “姚广孝,有大才啊!” 他此时并不知道复式记账法是自己的孙子想出来的。 听到姚广孝在推广该法,便想当然的认为是对方所发明。 对姚广孝的看法,立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个人,咱得见一见。” 老朱吩咐道。 “是!”吉垣连忙应声,道:“奴婢这就去传姚广孝前来见驾。” 他说完,正待转身,却又被老朱叫住。 “先缓一缓吧。”老朱站起身,来回踱着步子,道:“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 “熥儿好眼光啊,先用了一个杨士奇,如今又得了一个姚广孝,都有大才。” “咱先等等,看看熥儿的搞商税改革,建大明银行,发行新钞,究竟会有一个什么结果,到时候,再见姚广孝也不迟。” 吉垣垂手弯腰行礼,道:“遵旨!” 老朱又坐了下去,翻开了一封新的密报。 “黄子澄和方孝孺对吴王开办大明军事学院的事极为不满,他们派了更多的人,散播吴王当为天子的谣言,希望以此来激怒陛下。” “两个蠢货!”老朱冷笑了一声,道:“亏得咱家以前还挺看重他们的,如今看来,这二人,皆是又蠢又坏。” 以前老朱对朱允炆身边的人都十分信任,虽然亦有监视,却并不是很上心。 收集而来的情报信息,也不是很多。 并没有发现两人有太大的问题。 何况那时候,老朱对朱允炆的看法不一样,连带着对他和他身边所做事,容忍度也大不相同。 之前便是知道了两人在背后造朱允熥应该被立为储君,登基称帝的谣言,在老朱看来,这也是两人忠心耿耿,欲助朱允炆一臂之力。 为主人效忠,并不算多么过分的事。 可如今自己都明确说了,要让吴王执掌大明江山,还让吴王监国,他们此时仍不收手,便是心怀叵测了。 不过,他们这样做,对于提升朱允熥在民间的威望有百利而无一害,老朱反而乐见其成事。 由此也可见两人的愚蠢了,还自为是的以为,这样做能坑害别人。 却不知是在帮着对方。 自从开始怀疑吕氏和朱允炆,老朱便立即让锦衣卫密探和检校加强了对他们及他们身边人的监视,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他忽然想起那日让朱允熥拜方孝孺为师的事。 方孝孺自傲拒绝,朱允熥也一点也不想拜师。 “还是熥儿英明,早就看透了这个方孝孺啊!”老朱轻轻感叹。 对于朱允熥这个孙子,他是怎么看怎么喜欢了。 感慨了一番之后,老朱又接着往下看。 “黄子澄今日前去拜访曹国公李景隆,在门房苦等许久,方得见面,所谋不详。” 老朱的脸色,立即再度变得凝重起来。 “黄子澄是想干嘛呢?” “李景隆此子仪表堂堂,长得威武英俊。在勋贵当中,颇有名声,人又极好面子。” 老朱忽然眼前一亮。 “老四带头拜师,其余功臣勋贵,皇亲国戚,也只好跟随。” “以李景隆的性格,必然对此事不服……黄子澄此时登门造访,肯定就是想怂恿他从中坏事了。” 他的目光,骤然变得凌厉起来。 半晌,老朱吩咐道:“待明日送报纸的人来了,你找个机会,偷偷和他说一声,让他传讯给吴王。” “就说咱说的,让吴王只管放手施为。” “有敢阻挠办事的,不管他是皇亲国戚,还是功臣勋贵子弟,都可依法严惩。” “具体该怎么办,让他自己拿主意,不用再先启奏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