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营区距离大沽口七十余里,众人骑马一路狂奔,半个时辰后,顺利抵达大沽口码头。 果真如冯元飏所言,码头停靠了各类船只两百余艘,其中有一半是官府运输专用的大船,一半是普通渔船。 粮食马匹和饮用水大部分装在渔船上,大船全部用来载人,随着号角声响起,这支船队疾速驶入大海,朝南方浩浩荡荡奔去。 时值春季,海面上主要刮起西北风,一路上可谓顺风顺水。 从天津到南京的海上路程约为三千四百里,按照每日航行四百里的速度,抵达南京应该是九天之后,也就是三月二十八日。 历史上,直到四月十三日夜,南京才知道北京陷落、皇帝殉国的消息,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才举行登基大典,时间还完全来得及。 在海上还要漂泊几天,朱慈烺也正好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静下心来思考,到南京后怎么办。 现在的大明王朝已如同风烛残年的花甲老人,他穿越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改写历史,不由得朱慈烺不小心谨慎。 历史上,南明之所以没能像南宋一样,撑起半壁江山,短短二十年就迅速被灭亡,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内部党争不断。明后期的党争贯穿于万历以后整个政治生活中,一直延续到南明。 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间党争基本上限于在朝、在野的官绅当中。弘光以后军阀势力介入,朝中文臣往往以武将为靠山,使党争变得更加复杂尖锐。 弘光政权从酝酿建立开始,就发生立福、立潞的争议,所谓“立贤”、“立亲”不过是表面文章,实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为争夺新政权垄断地位的一场争斗。 朝内马士英、阮大铖和东林党斗的死去活来。朝外,史可法在定策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朱由崧乞援于武将。 弘光既立,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江北四镇以败军之将坐收“定策”之功,军阀操纵朝廷的局面形成。 其次,是基本国策失误。在弘光立国的一年时间里,朝廷上下全都沉浸在借用满洲贵族兵力扫灭“流寇”的美梦中,但讽刺的是,最后却是农民军一路支持南明政权,拥明抗清达二十余年。 再次,是南明内部的腐败。史籍记载,朱由崧好酗酒好美人,不以国事为念。刚登基就大举充实后宫。 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是醉生梦死,利用手中的权力鬻官肥家,弘光朝廷的苟且偷安达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然后,是财政收入困难。南明资产都集中在东林党为首的官绅阶层手中,掌握最多的钱却不用交税,导致南明财政直接崩溃。 最后,是皇室正统之争。崇祯死后,几个皇子下落不明,导致大明没有法理上的正统。 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支持潞王、而马士英和江北四镇支持福王。马士英抢先一步拥立了福王登基,却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自福王弘光政权后,各地相继有潞王、益王、靖江王等人称帝或宣布监国,争斗得你死我活。 总结起来,就是军阀腐败,皇室内讧,党派斗争,士族阶层坐大,百姓民不聊生。 想要破局,还得对症下药,逐项解决。 好在,随着自己重生穿越,大明正统的问题解决了,当务之急,是尽快遴选一批能臣干将,搭建班子,辅助自己稳住局面。 像李邦华、李若琏、冯元飏等自己嫡系就不用说了,必须委以重任。细数南明的文臣武将,有名望且有才干的屈指可数,必须提前盘点一下。 史可法,南京兵部尚书,东林党左光斗的得意门生,崇祯自缢、弘光尚未登基之前的大明核心,在南明群臣中威望极高。 扬州十日,带领军民抗击清军,身死殉国殉国。其人清廉忠义,但行事优柔寡断,没有战略眼光。可以用,但不能重用。 马士英,凤阳、庐州总督,弘光朝廷兵部尚书。结党营私,贪财敛财,跟阮大铖沆瀣一气,是很多人都公认的奸臣。 但马士英虽然贪,但却颇有骨气。弘光政权覆灭后,马士英因为跟阮大铖私交甚好,各方势力都不能容他。 然而即便如此,马士英依旧没有投降清朝,在浙江一带继续组织抗清义军,直到最后被叛徒出卖被害。 像这种能搞钱还颇有骨气的权臣,对于朱慈烺来说也有可用之处,可以让他做黑手套,帮自己搞钱,替自己扛骂名,帮自己对抗东林党,万一犯了众怒还可以推他出来背锅。 即便如此,南明灭亡跟马士英结党营私有很大关系,可以选择性使用,但绝不能重用。 阮大铖,朱由崧登基后,在马士英力荐下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反复小人,三姓家奴,南京城破后降清,随清军攻仙霞关时死于道途。必须除掉。 钱谦益,东林党魁首,弘光朝廷的礼部尚书,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只知争权夺利,一个贪生怕死的爱国者。 清军攻破城池,妻子柳如是劝他一起投河自尽,钱谦益一句“水太冷,不能下”让他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此等误国殃民的货色,绝不能用。 左良玉,拥兵二十万割据武汉,崇祯求他勤王救驾时,他选择按兵不动。而当崇祯于煤山自缢后,他却又痛苦哀嚎,悔恨到哭泣吐血。 弘光元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顺江东下,掀起内战,最后病死在途中。此人德不配位,不能重用,但不能不用。 高弘图,弘光政权户部尚书,忠义清廉,不结党不营私,口碑很好,虽然不是什么济世之才,但在东林党中算难得一用的人才,可以将就着用。 姜曰广,弘光朝廷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永历三年正月,南昌在被围困八个月后,最终被清军攻破,姜曰广拒绝部下突围的建议,大喊道:“吾今日不死,尚何待!”,带领全家三十二人自杀殉节,可用。 张慎言,弘光朝廷吏部尚书,颇有才干,在当地很有名望,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