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形容眼前的状况,应该称得上一场最高级的危机公关! 面对突然出现的危机情况,当事方是跳出来大放厥词且毫无底线的造谣,还是选择快速低头认错进行整改,很显然绝大多数后世的公司选择的是第一种。 周延儒作为首辅宰相,理论上应该也是一位危机公关大师。他敏锐的察觉到,满清就是希望明朝方面纠缠,越纠缠越说不清,德王身份的情况就越模糊。只要这个水足够浑,想要把他变清就几乎不可能了。 与其现场继续纠缠下去,不如暂时立刻闭嘴,吃瓜的群众太多。不是说吃瓜群众为人不好,他们未必是杀人放火的坏人,也没有做过什么大奸大恶的坏事。但是别看他们大多也读过书,却带着相当程度的愚昧和无知,他们会在简单的得到表面的信息之后,顺着大风向肆意的发表自己的所谓意见。 场内的文武百官没有读过书吗?肯定读过!他们不仅读书识字,甚至还是当下这个时代的精英和统治阶级。但是毫无疑问的,在谣言面前,他们同样和那些只掌握了片面信息的吃瓜群众一样。 这也与明皇室的公信力大幅下降有关! 要是朱八八和朱老四还在,这两位老铁那是一口唾沫一个钉的人,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朝廷的公信力配合他们的武功,可以得到各阶层绝大部分人的认可。 反观江南这边,先是发生了福潞之争,所谓的皇帝,变成了江北军阀和江南士绅操弄于股掌之间的玩物。随后又发生南渡三大案,朝廷的公信力,或者说老朱家宝座上那位的公信力,已经下降到相当危险的地步。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历史上南明的皇帝就会变成军阀手里的玩物,虽然还不到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那步,但也与兵强马壮者之傀儡无异。不提那二三十个监国的亲王郡王,只说被永历方势力攻打的绍武政权,以及被唐王势力攻击的鲁王势力。 明皇算个屁! 此番若非朱由桦力挽狂澜于既倒,在京口击败了满清了渡江部队,又在江北指挥诸路官军打破清军的江北大营,使得满清的势力再度退缩至淮水以北,明朝皇室和中央朝廷的权威必然崩溃瓦解,逐步走向灭亡。 朱由桦的这一口仙气度上来,加上占据南京这座天然的南方首都,这才维持住南京朝廷的虎皮。不管这虎皮下面的内里烂成什么鸟样,可表面上看起来还七彩斑斓的,像是个能吃人的大老虎。 现在冯铨这一句德王在京师,是直接一刀捅在虎皮上,而且加上一句朱由崧已经确认,等于这刀还划了一个大口子,把虎皮下面的烂肉都抖出来了。 如何补救? 只好朱由桦这个当事人先走,避开,不要正面回答。这可能会有负面效果,但是绝对比这时候说出什么气话,或者做出什么决定来的强。负面效果以后可以慢慢消除,甚至他自动就会被众人遗忘。可要是现在朱由桦下场抬杠,那场面就扩大化了,想收拾也难以收拾。 而周延儒那句在山东被掳的德王就是释放出一个新的信号,同时一个合情合理且相当真实的解释。 因为在朱由桦之前,实际上有两位德王落到了满清的手里。一位是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济南被多尔衮打破之后,被掳劫至关外的德王朱由枢。不过这位老兄在崇祯十五年二月便病死在了关外,已经去向朱元璋报道,不必多说。 另外一位德王,也即现在在京师顺天府的德王,名唤朱由栎,乃是纪城温裕王朱常澍之子。崇祯十三年(1640年)六月,得到了朱由检的首肯,得以从旁系继承主支,被册封为第七代德王。 彼时山东全境被灾被乱,济南城在满清的屠城之后,积尸数十万。根本不可能再回到济南去就藩,且山东各府普遍遭受东虏和流寇的蹂躏,几乎没有一处是安全稳妥的地方。所以在如此时局艰危的情况下,朱由栎只能投靠山东总兵官刘泽清,暂且躲避于运河要道临清。 刘泽清这人能相信吗? 虽然可以说是个玄学问题,没那么绝对,如果朱由检有钱的话,他可能还乐意听两句。可惜的是当时朱由检和朱由栎都是穷鬼,既然都是穷鬼,他当然不会真的给你老朱家下死力。 朱由栎在阿巴泰入寇那段时间,只能继续跑路。山东的情势已经崩溃,他暗中躲避于乡间,也没去投靠邱祖德。结果就是不久后邱祖德带着朱以海跟着周延儒的大军跑了,却没带着朱由栎跑。 清兵南下,对于旧明宗室,那是务必搜尽。普通的宗室可能不太在意,直接编户为民的也有,但是像朱由栎这样的亲王,怎么可能跑得了。没办法,朱由栎便只能在去年的五六月间向满清投降,请求恩养。 不出意外的话,这位老兄还真的得到了多尔衮每年五百两银,五百石米的恩养。只不过历史上南京朝廷崩溃,明清间强弱已分,旧明宗室成了无用之物。于是多尔衮便撕毁了伪善的面皮,直接以意图谋反的罪名把朱由栎给砍了。 如今局面不同,南北对峙的格局大致形成,这些旧明宗室对满清而言还是有一 定作用的筹码,多尔衮想来对这些人不会太差,衣食无忧是必然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满清手里确实有个真的德王,只不过这个德王叫做朱由栎,不叫什么朱由桦。他也是个德王,咱们朱三也是个德王,仅此而已。 老周这一招太极推手,直接把宝座上的朱由桦真伪问题给推开不论,而是变成商议满清对虏获的旧明宗室的照料问题。 转折的一点儿也不僵硬,甚至可称十分的恰当合理。大伙儿就事论事,你要谈德王咱们就谈德王,朱由栎是德王受到朱由崧确认有什么错呢?他确实是真的德王啊。 此德非彼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