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错啦! 咱们这一仗确实是进援威虏军城,但是只要能保住威虏军城就行了,并没有说一定要击败或者击溃清军。威虏军城左近没有什么民户耕地,他的补给全靠漕运,也不用考虑什么战争蹂躏之类的事情。 只要能够让威虏军城内的一千多人吃饱,光是城下那个二十米高的土台,就是难以逾越的天险,鞑子想要复制商丘城下的战术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二十米高的土台加上十二米高的城墙,长弓重箭,第一箭能往天上窜三十二米,第二箭呢?第三箭呢?人力有时穷! 是嗷,韩道浚当时就豁然开朗,他是有心结的人,脑子里都是杀鞑子。毕竟老家遵化被黄台吉打破屠城,全家死难了,有大恨。加上身为江北经略大臣,本身就是要打鞑子的,所以一时间没有走出这个小圈子。 现在在商丘这座大兵营,有江北六镇的马步官军两万,江北经略大臣的标营五千,朱由桦的亲兵四千,王燮的马兵两万,钮绍瑜的水师五千,合计五万四千众。 够了! 已经完全有逼退清军的实力和可能了,重点在于怎么逼退,进而保全威虏军城。至于后面什么有威虏军城在,明军在河北就有据点,可以保证清军不能南北夹击山西之类的,那还管不到那么久远的事情,先把眼前的解决了完事。 所以怎么打? 朱由桦没有太多的预案,但是第一点现在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坚定威虏军城守军的意志。然后明军这边不管损失有多大,也要继续往城内输送军粮。城内多一天的粮食,那城就多稳固一分。 之前那两拨“大侠”,有一拨从城内又冲了出来,按照朱由桦的诏命,带头的那个军前保举,授副千户世职,临阵就给了一个把总。别看把总小,能带兵的把总那就是大官,现在武官可一点儿也不贱,手里有刀枪的军头,朱由桦都得哄着。着 其余人则是拿了赏钱,该回家回家,该继续做大侠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就继续做。张华山就在阵中,当年朱由桦可是就差脱了裤衩送给张华山,表示将来同富贵的。谁还能不给张华山几分薄面。 艺高人胆大的肯定不止这一两拨人,让他赶紧再叫几拨来才是正经。官军里面见着真有重赏,肯定现在也有跃跃欲试的,都一齐上。 立刻安排! 五千两白花花的银子一垛一垛的安置在中军行辕,连“大侠”都能给世职当把总,我凭啥不行啊。只要钱到位,凡事都好说。官军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太多人响应,主要是以前明朝的一帮狗皇帝把自己的名声给弄臭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蓟州南兵的那档子事。 招募和出发的时候和人家说一个月给二两五,还有双倍的行粮,所以人家离开家乡几千里到蓟镇来当兵。不然在家种地开矿不比刀头舔血来的强? 可狗皇帝和一帮文官不是人,不仅答应的双倍没有,连打仗的犒赏都不发。然后就说人家是兵变闹饷,一路杀过去,坏的没法说,根本就是畜生一样的朝廷。 朱由桦这几年足额发饷,而且一开始是亲自监督,后面也是交给阎应元、笪闳等亲信发放,保证钱和粮能够到士兵手里,这才勉强恢复了一点信誉。不然这会子你就是许下再大的赏赐,也不可能有士卒站出来。 要不是穿了老朱家这身皮,朱由桦早把那一帮昏君都给砍瓜切菜送去见朱八八了。一点儿脑子都没有,越到王朝末期,这暴力机器的工资就越不能拖欠啊,这点道理都不懂,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东西。 这便选了几十个敢于划船运粮进威虏军城的,每个人先给十两,成功了那就是五千银子一起分,死了给双倍抚恤。 除了粮食以外,还带着朱由桦的圣旨,告诉他们现在商丘已经糜集了十几万大军,正在星夜兼程向北移动,很快就能赶到河南地方,与威虏军城遥相呼应。反正现在大军也移动到了商丘,依仗运河、淮水和黄河的水运,后勤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朱由桦也不算说谎啊。 至此开始,络绎不绝的有明军船只冲入威虏军城,甚至有人冒险在夜间强渡黄河,竟然也给他成功抵达。威虏军城城内的守备愈发坚定,而朱由桦在发饷十万,鼓舞诸军之后,便沿着黄河,大张旗鼓的向北前进。 延津以南,天朗气清。 望着南岸旌旗飞扬招展,欢呼雀跃的明军,硕塞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心情波动。他对明军并无多少畏惧,甚至因为最近的胜利,还有一两分轻视。不过看对岸明军的旗鼓人马,恐怕有小十万的样子。 现在八旗不能够再死人了,死多了这人就补充不上,而且补充上来的也不是历经大小战役的精兵,而是普通的旗丁,还是以保全大军为要。 就是这样退兵的话,面子上不是很能过得去。硕塞如今也号称百战百胜嗷,即使是死惨了的延津会战,硕塞在满清内部也是以胜利者自居的,更不要说后面的征朝鲜和掠淮北了,均是大胜仗。 所以他不想打败仗卸了自己的面子,即使是对峙个平手,也有点不乐意。一连十余日,南北两军隔岸对峙,除了水师有过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和试探以外,并没有任何的交战。 拼一个耐心罢了! 然后就拼到了雨季,河南河北开始大雨,这雨一下,两边好家伙,硕塞和朱由桦都不用暗示,一大帮子将领士兵就上前请求。别打啦别打啦,这仗没法打啦,还打个球啊,这雨下的马蹄子都要沤烂了,赶紧撤吧。 各回各家,场子面子明年再找回来就是了。大伙儿都是这个意思,陛下走吧! 是你们求我的,我还准备打呢。明确一下啊,是我体恤将士嗷。有了台阶,清军随即相次退兵,朱由桦这边也松了一口气,往威虏军城送往补给,犒赏了大军,留王旭戍守之后,便也带兵南下。 但也可以预见,明清之间的对峙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