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出监国府,朝廷将赎买奴婢的消息便传了出去。反正是朱由桦要推行的政策,也没什么好遮掩的,只要不瞎传便是。 当日下午,南京城内的大小公卿,外加民户百姓,就都知道一个丁男十两的赎买价。同时也知道赎买了之后是要被迁移到江北去的,而且是全家一起迁移。 江北有些州县整村整乡的人丁绝灭,土地大面积抛荒,缺的就是人口。甚至朱由桦还认为可以在淮水北岸设置一定数量的军屯,这样可以为淮南提供更早的预警,以及更多的准备时间。当然去淮北的主要是有罪充军的,而不是赎买迁移的。 颍亳之间现在真叫一个炊烟断绝,人影湮灭,数百里方圆都是草木。乡村城镇荒败的街道上面,不说跑老虎吧,跑野狼也是常有的事。若是将来朱由桦想要收复开封,从凤阳出发,一千里的漫长距离,怕是一丁点能就地获得的补给都得不到。 所以在颍亳之间恢复军屯,大致和徐州是一个概念。徐州变成了淮安的前哨,还能支持山东地区义民抗清,接应南逃的反清百姓。使得淮安不至于在冬天,就直接面对满清的铁蹄,也让满清不能放肆攻城。 恢复颍亳也是这个意思,使得颍亳变为凤阳、寿州等地的屏障,让明军不至于在淮水中游以北,连个驻马的地方都没有。 之所以诏书还未下发,主要是等户部、兵部拟一个章程出来,迁移到淮南的给多少田亩,迁移到淮北的又安置在何处军屯。朱由桦当年从河南逃命的时候,虽然也走过那一片,但是那时候那一片就已经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情况了。 当年咱似乎还把夏邑还是虞城县令的大印交给了一个姓吴的世袭百户,那个吴百户倒也是个实在人,拿五十斤白面换了朱由桦的县令大印。也不知道这位老兄现在是不是还坚挺在他那座小小的寨堡之中,夏邑就在亳州以北,几十里路而已。 也算是个故人呢…… 对于南京城内的百姓而言,什么赎买奴婢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虽然也有不少奴婢居住在南京,但他们不同。只要给高门大户打工,这日子就过得下去,没必要冒着风险去江北充军实边,真正影响的是那些分散在广阔乡村街镇中的奴婢。 城镇的工作他们没有那个技能,也干不了。乡下的土地又已经各个有主,轮不上自己去耕种。给他们的选择就很少了,要么逃亡进入太湖为盗,要么就只能在原地等死。 老爷们对于不能实际产生价值的奴婢,心里面也矛盾着呢,多少是个财产,就这么凭白没了也有些心疼。可是掏钱出来养活吧,又感觉得不到几倍几十倍的回报,很不值当。 朱由桦要赎买这些奴婢,那真不譬于意外之喜! 很快整个赎买的情形就传遍了江浙两省,许多豪绅大户之家心中暗暗激动。但是表面上还是拿捏着,正在发动自己的关系,了解丁男是不是真的一个十两。至于奴婢们被朱由桦驱赶到哪里去,这不是老爷们在意的事情。 对于流传出来只有二十岁到四十岁才算是丁壮的消息,这一点也没有什么人质疑。这年头普通的男人能活四十岁,那就已经是老天爷开眼了哇。无穷无尽的苦役和赋税倾轧下来,把老百姓都逼上了绝路,能活到四十已经是不易。 什么以户为单位赎买之类的,那都是细节末节。至于老弱不算钱,那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之前浙江大旱,杭州城外满地都是被人遗弃的小女孩,不下数千人,就那么随意的丢在路边上,根本没人要。 过不了几天,就在饥寒之中全部倒毙于街旁。都没有草席一裹的待遇,随意往沟里一踢,草草掩埋了便拉倒。 消息不断地发酵,也不断地传播,朱由桦这边也在反复权衡和商量整个赎买以及移民的详细章程。最后大致上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并上报给朱由桦。 所谓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讲的是先不一次性赎买二三十万户,而是将江南科举舞弊案的数千户作为一个试验品,开始向前不久被满清大肆屠戮过的正阳、下蔡、涡口等处迁移。那里是淮水重镇凤阳的左近要隘,需要人丁屯驻。 而且这些人肯定是全部充为军户,直接交给王旭军管的,不可能给他们自由散漫的随意分布。一切以淮水防线的军事需求为主,不谈其他。 等这几千户安置完毕之后,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再扩大移民的规模。但是也不是立刻全部都拉去淮水沿岸,而是先安置到扬州这个后勤转运忠心。 扬州方面的黄端伯,几乎是日以继夜的在给江北各处转运军械粮草,手下的百姓奔走于道路,人数实在不足。需要先紧着他获得足够的人口,维持整个江北的军需供应。大概这里也需要起码五八千家,甚至更多一些。 等扬州填满以后,才是淮南各处沿河关隘的布置。淮南地方,一户可以给田五十亩,主要是沿淮的各处水浇田。暂时实行军管,一切为军事服务,约定那些田地的一半出产都要交给沿淮的军仓积蓄起来。这是把五十亩水浇田授予给他们的代价,暂时以十年为期。 十年生聚教训以后,咱们朱三可能就要北伐了,到时候淮南便不是前线,就不需要这样严厉的征收粮食。如果十年后没有北伐成功,那么对不知,这个田还是要收一半出产的。 淮北颍亳地区最后恢复,先命王旭派员北上侦查,拣择水利条件较好,容易屯驻的地点,恢复军堡,大致上以千家为限,能在淮北设置十几个军堡便可以形成足够的警戒区,既能发挥延迟清军的作用,上千家人屯驻一处也能有自保的实力。 两三年后要是能执行的好,就沿着颍水、涡水等河流,继续向北屯驻,恢复中原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