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这个崔孝一绝对是个精神大明人,透自己家老底儿一点不含糊! “怎么说?”朱由桦虽然不是很清楚如今朝鲜国内的局势,但是也有一个浅显的印象,朝鲜现在应该还是有点实力的吧。 “我国原以马兵见长于世,后以重甲步射为要,如今则只得水师堪称一用……” 崔孝一侃侃而谈,李朝建立之初,乃是踩在王氏高丽的肩膀上的,国内最厉害的还是海东白衣甲马。当年隋炀帝到唐太宗,一直到契丹和蒙古,这一块都出能在马上奔驰飞射的白衣骑手。有一个十分悠久的骑兵传统。实话实说,这个地区当时就是处于一个文化交流的碰撞区,既有骑射,也有衣冠,反正是不能一言以蔽之的。 当初作为蒙古驸马的高丽国王,为了协助蒙古抵抗南方汉族起义军的攻击,不光是派遣官军,还组织了大量的“青军”参与镇压。而李朝太祖大王李成桂,便是在统帅五万高丽军进攻明军时,倒戈一击,回身夺取政权的。 明军见识了朝鲜军中的大量骑兵,又清楚在朝鲜的济州镇,也就是耽罗,有蒙古设置的马场。随即便开始了对朝鲜马匹的掠夺性索要。 前后不下十万匹朝鲜马送到明朝,以至于朝鲜士大夫在听到明朝又要索取军马时,向明皇哭诉国内只有用以担粪的矮马了,再也承担不起军马之需。 反正经历明朝初代的几位皇帝的破坏性掠夺性的索马之后,李朝的骑兵传统被彻底打断,国内几乎没有了什么骑兵的身影。同时因为元末的战乱,另一兵种逐渐崛起。 元失其鹿,其实连朝鲜都上去分了一杯羹,如今朝鲜的咸境道,原本就是元朝的双城总管府。这地方山川密布,根本就走不得什么骑兵,而且散居着大量的女真族人,以及少量的蒙古等其他部族。 李朝对这一地区又拉又打,持续了数十年的攻击和招抚,使得大量能披重甲,开强弓的重甲步兵射手加入到了军中。 有一说一,这部队和满清八旗的前身同源,自然也是能征惯战的强兵。可是了,咱们又要可是了,这不倭寇就来了嘛。倭寇来完了,东虏又接着来了嘛。 李朝本身家底就薄,就这么点人马,短短数十年内,就遭遇了两次大规模的外敌入侵,而且一个比一个穷凶极恶。杀掠朝鲜百姓均以百万而计算,朝鲜部分地区的生活生产,被一下子打回了原始社会也差不多。 那仅有的一二万重甲步射手,也算是彻底完蛋。以至于十多年前黄台吉进攻朝鲜,朝鲜的四万大军,被满清三百八旗兜圈玩弄,最终击溃。彼时的朝鲜步兵,就已经是一帮破产农民、农奴、城镇无业流氓组成的废物了。 但是满清再厉害,他也是骑着马打仗啊,不可能骑着马能踩过海面吧。朝鲜因为倭乱,而大大加强的南道水军,最终在胡乱中保留了下来。 现在朝鲜国力衰微,财政崩溃,根本无力恢复已经完全残破的步兵。然而倭乱时投入大力气,保全下来的水师,却没有在胡乱中遭受重创,反而渐次恢复经营起来。因为他们既痛恨倭寇。随时做好和倭寇开战的准备,却又在东莱和德川幕府以及诸大名大做公开或走私贸易。 有钱就有兵,朝鲜南道的水师诚然是朝鲜国中最后的一支精锐兵马,还装备了大量的火器,有可堪一用的鸟枪手和铜铳手。 这支水师如果在清史中,那绝对是举世罕见的烂兵,因为松锦会战时黄台吉让朝鲜水师运送一万石军粮去往前线。朝鲜水师居然在海上被黑衣贼打劫,又遇上大漩涡沉没,最后实际送到松锦前线军前的粮食只有二百七十石。 而后黄台吉又征调朝鲜水师进攻登莱明军,以为侧翼。好家伙,前来参战的一百一十艘朝鲜水师战船,居然有六十多艘半路就折损了,剩下又有二三十艘什么漏水啊,缺员啊,反正不能来。等到实际参战时,居然就来了三十条船,还不肯出力。 按照清史的记载的话,朝鲜那就没有好兵啦,都是垃圾废物。可是在崔孝一的口中,朱由桦还是可以确定的,朝鲜水师应该可堪一用,且由于朝鲜水师处于南道地方,在这一地区南方的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同时这一块也是当年受到倭乱侵害最严重的的地区,当地的两班士大夫极为爱戴恢复了他们人上人地位的大明神宗显皇帝。因为是大明神宗显皇帝把占据他们老家的倭寇给赶走了,护送他们还乡做老爷。 所以南道的朝鲜水军,尊周崇明的思想及其浓厚,大量军官的父亲都是靠着大明才继续做老爷的,也影响到了这些军官子弟。 “所以朝鲜国中,唯有二万水师,可堪一战?”朱由桦现在完全明白了。 “是了,南道诸营水兵,饷足兵多,可为大明天兵之前驱!”崔孝一连连点头。 朱由桦表示认可,但是心里面又担忧起另外一件事,朝鲜南道的水兵,对倭寇的戒心很重。而咱们这边暂时派不出明军重开东江镇,是准备用日本浪人做炮灰去东江镇袭扰满清后路东北地方的。 这些送过去的浪人能不能和朝鲜水师合作无间,就需要打一个大大 的问号了,保不齐这帮人鞑子没有打,先自己内讧一阵,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是真闹出点什么幺蛾子来,真的败坏了恢复东江镇的大事,那便不美了。 “这样,余派你潜回国内,联络李王,你可愿意?”担心归担心,事还是要做的,不能因为前景不明,就不办了。 先让崔孝一回国把明鲜之间的联系恢复上,然后瞧瞧现在位置上的是不是那个“精神大明人”孝宗大王。若是这位孝宗大王在,那么就设法和他讲明,大明这边要重开东江镇了,朝鲜方面能不能提供一定的方便。 “臣必蹈海赴鲜,达成君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