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九章 给大汉一点小小的庐江震撼

   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很值得期待么?   按照东汉末年统计的人口数量来算,整个华夏地区不算西域,至少也有着五千四百多万人,约莫一千多万户的百姓存在。301book.com   结合庐江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人口藏匿率,这就代表整个华夏,至少有七千万,甚至更多的人口。   ……   或许很多人不明白,这个数据对于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按照明清时候的人口比例而言,年龄在十四岁以下、十四岁到六十岁、以及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大体数量在四比七比一。   也就是每十二个人中,有七个人是成年人,四个是孩童,只有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而在东汉,由于卫生条件、生存资源以及战乱等原因印象,整体的人口比例还要更倾向于十四岁以下的人口……   按照张彦的估计,在目前的大汉,十四岁以下的孩童至少占据整个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四十!   ……   百分之四十!   这是什么概念?   在两千年后,也就是张彦曾经生活的时代,这个比例的具体数字是一比四比一。   也就是说在成年人总数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东汉的老年人数量不及后世的三分之一,而年轻的孩子,却要多上两倍都还不止。   这简直就是教育者梦寐以求的环境,拥有着整个世界最完美,也最年轻化的人口结构。   按照张彦曾经看到过的一份中国古代生育率的期望计算报告来看的话,秦汉时期的每一对夫妻,一辈子平均都要生育五到六个孩童。   结合他们约二十年长短的最佳生育年龄,也就是平均每个家庭每年出生三分之一个人……   ……   再回到刚才的数字。   ……   东汉的总人口数为七千到八千万,那么十四到六十岁之间的成年人口数,最少也有着四千多万人。   就算张彦再怎么保守,这其中的适育人口也要有三千万吧?   这三千万人里,有一千两百万对已婚夫妇,不过分吧?   每对夫妇每年生育三分之一个孩子……   那东汉每年的新生人口数,是不是在四百万以上?   ……   这可是四百万啊!   ……   要知道,即便是人口接近东汉二十倍的华夏人民共和国,每年的人口出生数量也才八九百万人。而东汉的总人口数为其二十分之一,新增人口数就达到了他的一半……   这又代表什么?   ……   这代表东汉的平均人口出生率为百分之一点二。   ……   这代表庐江每年约有一万八千名婴儿出生。   ……   这代表庐江每年都会有至少一万两千,甚至一万五千人进入适龄教育状态。   ……   ……   ……   假设张彦的政策能够顺利执行下去,即便庐江的人口再也不增长了,国立中央大学的“蒙学班”依旧可以为庐江每年稳定输出一万多名经过基础教育,能读会写的“知识分子”。   而就算张彦一口气将继续教育比例砍到五分之一,每年是不是还有两千多人进入庐江学宫?   每年是不是还有两千多名各个行业的人才从学宫出来,走向社会?   ……   等到学宫扩建,四大学院升级为九大学院,这个数字至少还能往上翻出一倍不止,那就是每年五千多名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进入社会。   这些人将会为庐江带来多大的助力?   这些人又将会给整个华夏的发展带来多少昂扬、磅礴的力量?   ……   可别说什么生源不够之类的问题……   要知道刚刚的计算,还仅仅是局限于庐江这一城一地罢了。   假若张彦将学宫的名声宣传出去,那到时候就是东汉每年四百万新增人口去争抢那仅仅五千个进入学宫进修的机会。   千分之一。   就连张彦那个时代竞争公务员岗位,都比在东汉末年考进庐江学宫轻松五十倍。   若是这个例子还不够形象的话,那就是每五个高考考进清、北、复、交等c9顶级强校联盟的高材生中,才有一人能够进入庐江学宫学习……   ……   当然了,这个比例也就是算算。真的计算难度的话,肯定是不能这样胡来的。   在这个时代,肯定有许多的穷苦人家、边远人家不愿意将自家的孩子送到庐江接受教育,而在未来,当全国各地都开始出现这种类似于大型学宫的机构之后,“国立中央大学”的竞争难度肯定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   只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张彦需要关心的。   他只需要知道,当这座奇观建设完毕,庐江就会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一样,拥有整个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甚至能够向整个华夏,整个世界输出人才,输出思想就够了。   就连傻子都听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那掌握了大量、批量“生产”知识方式的张彦,是不是就是整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   ……   不过话又说回来,除了这些种种吸引人心的东西之外,对于东汉现有人才的引进工作,肯定还是要进行的。   毕竟,就算刚才的愿景想象的再好,那也是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就算张彦能等得了那么久,三国的乱世也等不了那么久。   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实力,或者说提升自己麾下人口的素质,对于各地世家子、读书人的吸引工作也是国立中央大学不可忽视的一环。   ……   只要是愿意来庐江进修的,无论年龄大小,张彦都会给他们提供教材,安排他们统一学习,并且在次年参加考试。   就和“庐江小升初”的考试相同,这些人通过了考试,便可以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到学宫之中学习。   甚至对于其中的佼佼者,张彦还能够接受类似跳级一般的培养方式。   只要你的知识水平真的过硬,譬如华佗入学医学院,或者马钧去工学院进修什么的……那就算只用一年的时间,就从学宫毕业,也不是什么无法理喻的事情。   这样一来,也就有效避免了类似姜维、司马懿这样三十多岁的真大佬,和一群十二三岁的小屁孩儿共同学习的窘况……   ……   ps:都看我写了两百万字的人了,这章里那点加减乘除,应该不会有人看不懂吧?   ps2:数据来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