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92章 祖冲之

   第292章 祖冲之   张衡能得到后世的敬仰,这是各朝各代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在各朝古人看来,张衡最大的成就就是文学造诣,毕竟汉赋四大家的名号还是非常响亮的。   至于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大家并没有在意。   可现在听主播的意思,张衡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全在于大家所忽视的科学成就。   而且令大家最羡慕的一点,就是后世人以张衡的名字来命名星星,这是何等的殊荣。   如此一来,各朝各代很多对科学方面有所造诣的人瞬间激动起来。   既然鲁班和张衡能被后世人铭记,从而流芳百世,那他们会不会也有这个千古留名的机会呢?   想到这里,各朝一些对自己很有信心的人在弹幕上询问主播。   苏晨大致扫了一眼,特别注意到一人,正是他接下来要介绍的祖冲之。   祖冲之在圆周率π方面的这一成就,领先西方一千多年,可见祖冲之有多么厉害了。   “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   “祖冲之的先辈从范阳郡遒县迁徙到东晋国都建康,并定居下来。”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   也正因为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人们以祖冲之来命名月球背面发现的一个环形山谷。   “总明观内分设文、史、儒、道、阴阳五门学科,实行分科教授制度,请来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任教,祖冲之就是其一。”   “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爱好数学和天文。”   《缀术》五卷,据史书记载,有数十篇。   “也正是在总明观任职期间博览群书,才有了后来延续数百年的巨著《大明历》。”   尤其是汇集了祖冲之数学研究成就的数学专著《缀术》,更是让他钦佩。   祖冲之作为他的前辈,他是非常敬重的。   孝武帝刘骏去世后,然后是残暴荒淫无道的刘子业继位。   祖冲之所在的整个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祖氏家族世代掌管历法,家学渊源颇深,对天文历法的学习和研究十分重视。”   尽管祖冲之很早就编撰出了《大明历》,但可惜南北朝时期君主无能,一直被耽搁了。   其二是由面积差求边长或圆的直径,由体积差求边长或球的直径等内容。   是祖冲之在注解《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和儿子共同完成,包含了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计算方法等。   其三是天文历法中的有限差分法,他对天文的很多研究就是借用这一方法。   徐光启:可惜了,祖冲之的数学专著《缀术》失传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他和祖冲之都是科学方面的顶级人才。   “使祖冲之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由于受父辈的恩荫,祖冲之少年时进入国子监读书,还跟随他祖父的朋友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天文学知识。”   “祖父祖昌做过南朝的大匠卿,管理朝廷的土木建筑工程。”   “他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   “西晋末期至十六国时期,北方发生大规模战乱。”   朱棣:《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一直没有被朝廷采纳,想必祖冲之临死前都是充满遗憾走的。   “祖冲之的曾祖父祖台之,曾做过东晋的侍中、光禄大夫。”   该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其一是确定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点后六位。   “同时,主张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   “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从事文史撰述和历算研究工作。”   但要说祖冲之最为人所熟知的,那必然就是祖冲之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π。   “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   “429年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出生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丹阳郡建康县。”   到了唐朝,《缀术》被列入官方的“十部算经”之中,成为国子监的必读教材,需学习四年,是学习期限最长的算书。   “祖冲之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古代的中国科学院。”   唐朝以后,战乱不断,算书散失很多,《缀术》也在北宋时期失传。   “在这里,祖冲之接触了大量国家藏书,包括天文、历法、术算方面的书籍,具备了借鉴与拓展的先决条件。”   尽管如今已无从知道《缀术》的具体内容,但从该书在唐代官学中的学习年限及史书中相关的零星记载,仍然可以想见其学术价值。   一年后,十七岁的刘子业被叔父刘彧杀死。   “父亲祖朔之颇有学识,常被邀请参加皇室的典礼和宴会。”   内容深奥,隋朝掌管天文和数学的官员都看不懂,是自汉魏至隋唐水平最高的数学著作。   成功篡位后的刘彧,和侄儿刘子业一样,残暴无道。   政局随时更替,江山动荡不稳,君主也昏庸无道。   使得祖冲之的《大明历》在有生之年,便一直未获朝廷颁布施行。   或许那时的祖冲之,面对一個又一个接踵而至的昏君,早已断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想。   直到祖冲之去世十年后的梁天监九年,祖冲之之子向梁武帝萧衍上书三次。   才最终实现了祖冲之的生前愿望,《大明历》正式被朝廷采用。   那一年,离祖冲之编写《大明历》已过去整整48年了。   这部由梁武帝萧衍下令启用的《大明历》,后来历经陈、隋、唐、宋数朝,陆续被沿用达近八百年之久。   直到南宋时期,杨忠辅创制更精确的《统天历》之后,《大明历》才正式停止使用。   祖冲之的《大明历》走过了近八百年的光辉岁月,默默指导服务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他不禁猜想,祖冲之若泉下有知,亦当万分欣慰。   “南朝宋大明五年,皇室刘子鸾出任南徐州刺史。”   “祖冲之担任南徐州刺史府里的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吏、公府参军。”   “祖冲之在这一段期间,虽然生活很不安定。”   “但是仍然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宋大明六年,祖冲之在南徐州任职。”   “他系统地阅读了天文典籍,以浑仪漏壶配合亲自测量日影。”   “用祖冲之发明的以圭表测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发现前代历法已经误差很大。”   “历法推算和实际天象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   “祖冲之还发现,古代所谓六历并非出自夏、商、周时代的古人之手,都是后人伪托,产生于汉初周末。”   “刘宋时期,朝廷使用的《元嘉历》亦有错误。”   “祖冲之以此历为基础,加上他自己的细心研究和实际观测,编成《大明历》,同时完成圆周率计算。”   “同年,33岁的祖冲之向刘宋皇帝进献《大明历》。”   “同时上表请求对该历进行讨论,并予以颁行,但受到宋孝武帝的宠臣戴法兴的反对。”   “朝中百官惧于戴法兴的势力,大都附和,祖冲之写出著名的《驳议》进行辩论。”   “戴法兴认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状况是永远不会变的,冬至点永远在一个地方。”   “祖冲之便用元嘉十三年到大明三年这二十三年间发生的四次月食来检验他的《大明历》,其四次月食的时间和太阳当时在天空的位置均与《大明历》的推算相符。”   “尽管《大明历》比较科学,当时的朝廷还是不肯采用。”   “次年秋,皇朝加封刘子鸾为司徒。”   “刘子鸾信任祖冲之,让他兼任中央朝廷管理民政的司徒府工作。”   “于是,祖冲之开始来往于镇江与南京两地工作。”   李世民:祖冲之的辩论失败,在于祖冲之把政治想得太简单了。   他的大唐所采用的历法就是祖冲之的《大明历》,自然再清楚不过《大明历》被祖冲之提出来时会遇到怎样的阻力。   祖冲之在总明观任职,以及后来跟随皇子刘子鸾在南徐州任上时。   积五六年之功,潜心研究包括《元嘉历》在内的古代历法,发现里面有很多错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祖冲之才立志要制定一部新历法。   到南徐州后不久,祖冲之便研究出可以避免出现之前历法错误的办法。   一听说祖冲之有了重大研究成果,小皇子刘子鸾高兴得不得了,一定要去禀告孝武帝好邀功请赏。   于是,大明六年,祖冲之带着他的《大明历》和刘子鸾一道,来到了孝武帝刘骏的朝堂之上。   只是,文人和小孩一样,都把政治想得太简单。   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就一定能一呼百应、名利双收。   殊不知,很多时候,要朝廷承认真理,远比发现掌握真理艰难得多。   孝武帝派了权臣戴法兴,和祖冲之就新旧历法公开进行辩论。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辩论赛异常激烈精彩。   因为戴法兴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臣,所以这场辩论赛的结果,肯定是祖冲之输了。   祖冲之和小皇子信心满满的以为孝武帝会采用他们研制的新历法的美梦,当然是化为泡影。   不过聊以欣慰的是,最后《大明历》还是得到了采用,并沿用了八百年之久。   “宋大明八年,宋孝武帝死后由皇子刘子业继位。”   “刘子业把弟弟刘子鸾杀掉,朝廷内讧,祖冲之从南徐州被排挤到离京城五百里远的娄县去当县令。”   “之后十五年,皇室内部连年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   “更换了四个皇帝,其中三个被篡杀的,无暇顾及祖冲之的调动和升迁。”   “祖冲之在这任上继续做研究,最终与儿子祖暅之一起提出祖氏原理等。”   “宋升明三年,南齐灭了刘宋,祖冲之被调回到京城。”   “根据齐高帝萧道成的指令,开始仿造指南车,并试制木牛流马、千里船、水碓磨这些奇巧机械。”   “祖冲之花了较大的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最终造出了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   “发明了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和木牛流马、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水碓磨,还设计制造出计时用的漏壶。”   “凭借这些成绩,祖冲之在官场上被委以重任,起先任仆射,后来兼任校尉。”   “祖冲之的晚年,正值南齐后期。”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祖冲之的研究方向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着重研究文学和社会科学,同时也比较关心政治。”   “隆昌元年到建武五年之间,祖冲之担任长水校尉的官职。”   苏轼:遇到齐高帝萧道成之后,祖冲之从此以后,余生都是坦途。   祖冲之除了对天文历法有浓厚兴趣,还成天捣鼓各种小发明,研制各种新东西。   在战乱不断的南朝,刘子业被杀死后,继位的刘彧封萧道成为辅国将军。   早有野心的萧道成深知,要成就大事,得登大位,笼络人才的重要性。   所以在掌控朝中官员任免权的萧道成手下,祖冲之还担任过娄县令,直至最终官任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要职。   在萧道成的手下,祖冲之的第一个发明是指南车。   当年,宋武帝平定关中的时候,缴获了一架后秦时造的指南车。   这个指南车的构造如鼓车,上面有木人举手指示方向。   但是车子转向后,木人手指的方向仍然不变,需要人手动转向。   这在行军打仗十万火急时,非常耽误事。   于是,祖冲之奉萧道成之命,重造指南车。   祖冲之改用铜制机构,内置转轮,可以自动调节手指转向,这充分体现了祖冲之设计精巧机械装置的聪明才智。   消息传出后,不想来了一个打擂台的北方大汉。   于是,类似当年新旧历法辩论赛的场景,再次出现。   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比嘴上,而是比手上功夫。   在萧道成的主持下,这场工艺产品对决赛,在乐游苑正式开斗。   双方拿出各自所造的指南车,在广阔的乐游苑,纵横任意驰骋。   比赛的结果是祖冲之研发的指南车,始终全自动准确无误指向南方。   而北方大汉的指南车,却指向有所偏差,结果自然是祖冲之完胜。   最后,萧道成当众一把火烧了北方大汉的指南车。   祖冲之一战成名,萧道成的这一把火,从此映红照亮了祖冲之余生的半边天。   自成功研制指南车后,在乐游苑这个发迹之地。   祖冲之再接再厉,又开始研制水碓磨。   这个水碓磨,顾名思义,就是借由水力来舂米的工具。   要是萧道成没有去世得早,或许祖冲之后面的境遇就会大不一样。   只是有些可惜,在南北朝动荡的时期,祖冲之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黯然收场。   “当时祖冲之写了一篇《安边论》,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增强国力,安定民生,巩固国防。”   “齐明帝看到后想令祖冲之兴建可以利好百姓的土木工程,后因南齐的统治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   “国家政权摇摇欲坠,再加上南北朝之间的连年战争。”   “祖冲之良好的政治主张无法在国家内部施行,更无法实现了。”   “于是祖冲之告老,退出官场,以著述自娱。”   “在齐梁文学风气的影响下,祖冲之研究哲学、文学、音乐,写下了不少著作。”   “连同数学著作《缀术》《九章术义注》,汇编成《长水校尉祖冲之集》51卷。”   “《长水校尉祖冲之集》后来丢失,由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最后编定。”   “包括祖冲之的所有著作,也包含祖暅之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全集。”   “公元500年,卓越的大科学家祖冲之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600年后,北宋大观三年,祖冲之被封为范阳子,享受子爵。”   “祖冲之逝世后,他的儿子祖暅之进一步研究《大明历》。”   “并证实《大明历》比其他历法精密可靠,一再向当时的梁朝廷提出废除元嘉历、改用大明历的请求。”   “从509年末开始,学者道秀等人对《大明历》和《元嘉历》同时加以实际测验,结果证明大明历精密。”   “于510年《大明历》被朝廷采用,一直沿用到陈后主589年,在南朝境内前后使用了八十年。”   祖冲之:距离大限之日也没有两年了,只是可惜终究没有等来理想中的盛世。   他纵观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的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   从刘宋王朝就开始的宫廷血腥斗争,在经历南齐王朝短暂的停歇休整之后,再次如毒瘤般在南齐王朝蔓延开来。   因为不关注不参与不站队,虽身处朝野。   他倒也能隔岸观火、全身避害。   又因为自身才能卓越,在萧氏掌控的南朝,他也一直被赏识重用。   36岁那年,他就官至谒者仆射。   这谒者仆射,那可是皇帝出行的大总管。   65岁时,他更官至长水校尉,成为南齐八大校尉之一,是朝中四品大员,位高权重。   只是,这荣华富贵加身,于他,似乎可有可无。   年少时,他埋头经书,著书立说,研制新历,雄心万丈。   中年时,他醉心发明,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乐此不疲。   而今老矣,他亦再没有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和孜孜以求。   面对这流离乱世,战乱频繁,他再没有心力去研究天文历法、发明创造,举目是无休止的王权纷争、内斗叛乱。   此时此刻的他,眼里心里,只有黎民百姓,只有天下苍生。   他开始思考救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乱之道。   他写了一篇政论长文《安边论》,向齐明帝谏言,欲恢复汉朝就已建立的屯田制度。   让贫苦百姓耕者有其田,借此恢复农业生产,救民也救国。   由于连年战乱,汉初为恢复农业生产,开始实行屯田制,就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   而由朝廷派遣农官、屯田都尉,募民耕田种地,即为民屯。   他的初衷不过是把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农民集中起来,让他们有田有屋,既养活了一家老小,又能稍稍提振社会经济。   愿望当然是美好的,齐明帝也答应了。   还打算派他巡视四方,创建可以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千秋大业。   那一刻,他看到年轻的自己,仿佛又回来了。   那一刻,他是年迈的廉颇,却仍可以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战敌人。   可如今,他已经70岁了。   然而,纵他有廉颇之志,却终究败给了这南朝的乱世。   因为战争,看重他的齐明帝战死沙场。   至此,他此生最后一个政治心愿,也从此化为泡影。   齐明帝之后,其次子继位,却是昏庸无道的主。   这易主的江山,不论姓刘还是姓萧。   这昏庸之主,好像一直如影随形,从来不曾离去。   换了一个舞台,他们改头换面,重新粉墨登场。   这南朝的乱世,仿佛没有尽头,众生的苦难,亦没有尽头。   在这个人们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南北朝,七十岁的他早已活过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回顾这漫长的一生,他原以为这世道总是向前走的。   虽然无比艰难缓慢,可终究是一点一点往前走的。   可是到如今,这风烛残年,他才猛然惊觉。   原来这世道,走的并不是直线,而是曲折不堪的道路。   两年后,他将走完致力于科学研究、孜孜以求的一生。   只是让他有些遗憾的是,他是没有机会看到战乱结束的那一天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