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第四十四章 买二手船

   回到担担岛的第二天。   镇上信用社那边的人就来人了。   只是简单来走个流程。   确定李多鱼有没有那三十亩海带养殖筏后,一起拍了个合影。   考察就结束了。   ......   而第三天。   李多鱼就拿到了一本小小的活期储蓄存折,直接晋升为当下很牛逼的“万元户”。   至于李多鱼贷款这件事。   李家三个男人全都缄口不谈,把消息给压得死死的,甚至连他娘陈慧英都没让她知道。   周晓英还大着肚子。   李多鱼也不想让她承受贷款的压力,不然压力大了,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   这两天看他老爹连饭都吃不下。   李多鱼都有点后悔,让他爹跟自己一起去贷款了。   如果他爹不知道贷款这事的话。   压力也就不会那么大。   现在每天除了敲海蛎子外,剩下的时间,都在帮他到处打听船的事情。   现在资金到位了。   除了贷款下来的一万,李多鱼自己还剩个八百多左右。   他打算在这段时间。   把海上的渔排搞出来,也就是那种固定在海上的浮动房子,这东西在担担岛虽然少见。   但在他们县却有个没有陆地的渔村,下旗村,整个村是建在海上的,由竹筏、渔排和渔船连接起来,吃喝拉撒都在上面。   而在在古代。   这些渔民被人叫做疍民。   由于受到陆地居民和官府的歧视,疍家人的小孩不能在陆地上的学堂读书。   长大后也不能与陆地上的人通婚,甚至不让他们穿鞋,不能在陆上建房,一年四季只能在水上飘着。   到了民国年代。   疍民的地位才有所改善,可以到岸边搭建一些茅草屋,小木屋。   可由于常年被歧视。   大多疍民还是更喜欢在水上飘着,且还弄出了不少渔排,可以将那些捕获到的海鱼,放在渔排中的网兜里暂养。   而李多鱼想搞渔排和小浮房,就是为了方便管理海带。   三十亩海带说多不多,   说少也不少。   一旦管理起来,还是很累人的。   要是有个固定在海上的房子。   干活干累了,饿了,或者突然来个暴雨,也有个地方躲一下和做饭。   而固定海上小房子的木桩,在上次打桩时,就被李多鱼提前打下去了,现在他还缺一些材料,那就是担担岛没有的毛竹。   说起来,毛竹对沿海养殖户还真是个宝。   可以用来打海带桩,   可以用来做渔排,   可以搭建竹屋,   还可以打在滩涂上,用来晒紫菜和海带。   ......   可这玩意内地的山上一大堆。   李多鱼甚至很清楚,廉江县附近的顾山,山上的毛竹一大片,一根毛竹的价格甚至都没五分钱。   可偏偏这东西,   在靠海的地方种不活。   海边渔民想要买毛竹的话,就得到山上去采购。   可毛竹便宜是便宜。   但运输成本极高。   不单要货车雇一辆货车,从山里把毛竹拉到码头,还得雇一艘渔船将码头的渔船拉回海岛。   而在这个年代,运输成本加起来,恐怕是毛竹自身价值的十倍。   就当李多鱼打算找个时间去顾山买毛竹时,耳旁传来了他爹开心的声音。   “多鱼,我给你找到一艘好船了。”   李多鱼发现他爹,一边说话,一边喘着大气,额头上全是汗珠,看这情况,应该是跑回来的。   李多鱼见状。   赶紧给他倒了碗茶水,让他先缓一缓。   老李喝完茶水后,兴奋地说道:   “赶快跟我走,老叶他们家要卖船,要去晚了,说不定就被人先抢走了。”   “老叶?”   “码头边上那个叶双林?”   他爹点点头:“没错,就是他。”   “他不是去年刚买的船吗,怎么今年就要卖掉啊。”   “你先跟我走,我路上跟你说。”   “好,我们马上走。”   李多鱼随即骑起自行车,他爹也顾不上太多,直接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并跟李多鱼讲,那个老叶为啥着急要卖船。   原因是,老叶当年有个亲戚,逃到了海外省,这两年由于走私的缘故,恰好通过走私的大船,联系上了这位亲戚。   而他那位亲戚说,有办法将他们一整家都弄出去,所以老叶一家才着急着变卖家产。   听到这里。   李多鱼立马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没想偷渡大潮从这会就已经开始了。   两人来到码头后。   抽着烟的老叶,坐在一艘渔船上,见到李家父子后,便跳上了码头,热情地迎了上来。   “老李,考虑的怎么样了。”   “是我家老四要买,问我没用,最终还得他说的算。”   李多鱼到了码头后。   当场就看起船来,成色挺新的一条船,虽有些磕磕碰碰,但保养的不错,看起来也没大修过,配的还是12匹的单缸柴油机。   这样一艘全新的,在造船厂少说也要三千。   李多鱼喊道:“柴油机可以试一下吗?”   老叶回道:“没有问题,尽管试。”   李多鱼拿着那个摇把,插进了柴油机机头里,随后往手上呸了下口水。   摩擦摩擦。   一手按着减压阀,一手握着摇把,快速的摇动了起来。   刚开始摇的时候。   还有点吃力,等惯性起来后,就很轻松了,大概摇了二十来圈。   呛人的滚滚黑烟从机头冒出。   紧接着柴油机“哒哒哒”地响了起来,李多鱼稍微观察了会,发现柴油机没有漏油等迹象后。   这才满意地说道:“这船可以,没有问题。”   随后跳上了码头。   把老李拉到一旁问道:“老叶打算卖多少。”   “老叶说他三千多买的这艘船,现在想卖两千五。”   李多鱼微微皱眉。   两千五肯定贵了。   可他知道,老叶这一家着急着凑钱,当年他偷渡到岛国,就向邻居和高利贷借了不少钱。   李多鱼来到老叶面前,当场说道:“叶叔,你这条船是不错,但毕竟也用过一年了,要是两千能卖的话,我直接付钱。”   老叶听到这个价格后,眉头全都拧在了一起:“要不我吃亏点,两千二百五,你看行不行。”   李多鱼坚定地摇着头。   “我没那么多钱,要么两千,要么我就去等别人的船。”   船的事,他并不着急,实在不行到了下海带苗那天,直接找村里的人租船也是可以的。   可老叶不一样,他着急着要走。   老叶见李多鱼这么硬气的样子,叹了口气道:“算了,两千就两千。”   见价格谈下来。   李多鱼随即回家取出两沓崭新的大团结,一手交钱,一手交船。   摸着这艘小渔船。   李多鱼不禁感慨道:“从今天起,我也是个有船的人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