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百度和信鸽市值几何?
随着暑假接近尾声,在父亲这里疯玩了一个暑假的加琳,恋恋不舍的在父亲陪同下上了飞机,回到欧洲。 在欧洲呆了几天,张逸哲这才回海岛。 《百度、信鸽预计将在明年上市》 《百度和信鸽市值几何?》 新一期的金融街周刊上市,直接用张逸哲的照片,然后左右两手是百度和信鸽的图标,还有这两个新闻标题做封面,立马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还有其他媒体的转发和引用。 让不怎么关注经济新闻的人都好奇买上一本,以至于这一期的金融街周刊卖到脱销。 还在飞机上的张逸哲,不知道这个情况,然后不明就里的不断接到了解百度和信鸽上市情况的电话。 没等飞机落地,不少媒体来到海岛机场,等着张逸哲出现。 这架势,让出入机场的大小明星都有些莫名惊诧,等了解到情况,这才释然。 “张先生,百度和信鸽确定会上市吗?什么时候上市?” “百度和信鸽上市的原因是为什么?是因为缺钱?” “百度和信鸽上市融资,是接下来有什么大的收购吗?” ...... 等张逸哲走出通道,这么一大群聚集的记者便将长枪短炮的对准了他,各种问题不断抛出。 好在有机场保安严阵以待,否则身边的几个保镖都不见得能够保护张逸哲的周全。 面对蜂拥而来的记者,还有塞到嘴边的话筒,张逸哲作势让大家安静下来,这才接过几个话筒说道:“我刚从欧洲回来,你们的热情让我有些受不了,所以我简单的回答几个问题,大家放我一马,让我回去倒时差,如何?” “可以。” “没问题。” ...... 见张逸哲肯配合接受采访,一群记者连忙点头答应。 不然混乱之下,张逸哲不开口,在机场保安和保镖的护送之下离开,他们只能抱怨今天白跑。 知道这群记者想知道什么,何况他们刚才就问出了他们想知道的问题,所以张逸哲也没给记者发问的机会,直接说道:“百度和信鸽的上市传言是真的,但没这么快,最少也要等到明年。” “至于上市原因,并不是大家猜想的那样,两家公司有什么大的收购,或者缺钱。目前,百度和信鸽运转良好,没有负债,现金流充裕。” “如果不是股东要求,而且两家公司内部员工对上市的呼声高涨,我其实不想将两家公司上市,接受大众监督,然后让大家来对此指指点点,干扰到两家公司的正常业务。” “所以,事情其实很简单,没那么玄乎,也没有那么多阴谋论。”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两家公司运转的详细数据,等到上市路演的时候,自然会有详细的数据披露,大家不用着急这下子。” 说到这里,张逸哲将手中的话筒还回去,“好了,主要问题已经给大家回答,大家也可以回去交差,麻烦大家让让,谢谢!” 随后,在记者的配合下,张逸哲顺利的走出机场,回到家中。 张逸哲在机场的讲话,没多久便出现在新闻网站上,让大众得知。 这时候,大众一改之前的论调,除了少数人坚持认为其中有猫腻,这话是在糊弄大家之外,更多人不再讨论两家公司缺钱,或者是有什么重大收购目标,议论的重点转向两家公司业务构成,营收情况,市值多少...... 因为缺乏两家公司的营业数据,各大媒体和资本机构只能估算,所以各分析师给出来的偏差很大。 回到家中,张逸哲还是没能休息下,认识的各方人物打电话过来,旁敲侧击的询问上市的各种情况,是否需要保荐机构...... 甚至,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人都打来电话,了解百度和信鸽上市的进度,表达自己欢迎的态度。 第二天,张逸哲出现在辣椒工作室,听了汇报之后,让包丹宁发布一个通告,大概意思就是百度和信鸽经营状况良好,上市计划安排的大概时间表。 之后,就没人去管这事,任由媒体解说。 翌日,张逸则来到芒果影视,正式确定廖国彬为《黑客帝国前传》的导演。 接下来几天,张逸哲和吴宪林、廖国彬一起就《黑客帝国》的事情进行探讨,确保自己的理念能够准确传达。 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张逸哲带人开始实地考察国内火箭相关的企业,最重要的自然是火箭的发动机,这是火箭上天的核心。 张逸哲创建的辣椒太空探索公司,并不打算走目前一次性使用的道路,而是打算学马斯克,搞火箭回收,从而大幅度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那么,发动机的重复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一次性使用,和多次使用,其中差别巨大,需要发动机能够多次面对高温气体的冲刷,对材料的使用要求苛刻到极致。 张逸哲不知道这些火箭发动机工厂是否能做到这点,只是当他将这些问题抛出来,就受到了当初老马一样的待遇,那就是各方嘲笑...... 《张逸哲开发可重复利用的火箭!》 《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能成功吗?》 《火箭这东西,是要上天的,可以如此随性?》 ...... 没多久,张逸哲对辣椒太空探索公司的期望便被媒体得知,然后引来各方报道。 其中,以嘲笑居多,少数人看好。 但资本公司却没嘲笑,张逸哲做事向来以超前的目光而闻名,这才让他积累如此身价。 眼下不说别的,光是这个想法的提出,就打破了他们对火箭的固有认知,剩下的就是可执行性。 于是,有实力的公司询问专家的意见,专家的答案各异,但看好的成份居多,只是想要达成这个目的,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 不说人员的薪酬,就是火箭组装起来做静态点火测试,就是上百万的资金消耗。 更何况,火箭发射之前,还有无数的测试要做。 发射一次,最少也得上千万。 而一家全新的企业来发射火箭,第一次就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小得可怜,基本上是交足学费,收获经验之后,这才能保证发射成功。 而这还没涉及到回收,这部分更复杂。 更重要的是,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无数难题...... 所以,投入巨资,最后都不一定能保证火箭的成功。 这种投入力度,只有张逸哲这种穷得只剩下钱的人,才敢不计成本的投入。 他们想玩,就得掂量自己的小身板,是否能扛得住这种无底洞似的投入。 另外,怎么收回成本,然后盈利还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的火箭发射市场没那么大,整个世界一年才发射多少次? 还不到一百次,基本都是政府订单。 哪怕研发成功,还要和原来的火箭发射公司抢业务,要收回投入的研发成本,要等到猴年马月! 所以,大家拿着计算器一算,得到这个答案,一群资本公司是望洋兴叹,直接抛弃了投资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看张逸哲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