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包康来了(求追读收藏)
三日后,建德城北门口来了一名外乡客,此人胯下骑着良驹,腰间系着盘龙棍,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 虽是外乡人,但门口的军士也没有故意为难,“秀才也是来应试的吗?” 包康略微诧异:“什么应试?在下游历至此,并未得知应试的消息。” 军士手指告示,笑道:“那里有咱们太平将军的招贤令,秀才一看便知!” 包康看后眼前一亮,“太平将军真是好大的气魄。” “秀才有意应试的话现在赶往府衙还来得及” 包康抱拳致谢,“多谢指点。” 虽然相谈甚欢,但军士还是仔细查看了包康的行囊,确定并无利器之后便放行了。 过了城门洞,宽敞的石板路便映入眼帘。 在道路路两侧,正有不少人在忙着开挖沟渠。 包康过去攀谈一番,得知这是在疏浚水渠,防止涝害。 又往前行了没多久,只见路上行人如织,包康仔细打量,发现这些人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太平军真有如此魔力? 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竟然没有半点愁苦之意。 这跟包康在其他地方所看到的大为迥异。 大至杭州,小至泾县,包康走南闯北,四处游历,眼中见到的都是权贵嚣张、富人得意、穷人困苦之态。 像建德城这般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是从未有过。 包康对方腊更好奇了,他忍不住想要见一见这位太平将军。 如果包康自曝包拯五世孙的身份,想必方腊不会拒绝接见,可那样的话,包康觉得有违初心。 要知道,出身官宦世家的包康看惯了世态炎凉,对朝廷的**,地方吏治的无能,捐税繁多的种种情况,极为愤慨。 现在,方腊明明提供了应试入仕的条件,那为什么还要抬出家世来拔高自己呢? 想到这里,包康决定参加应试。 很快,在热心乡民的指引下,包康来到了府衙门口。 门口的书吏很是热情:“这位秀才这便请,我在这里负责登记籍贯、名姓,登记完成之后你需要到里面查验一下行囊,确定无事之后即可进去等候了。” 与官府的科举相比,太平军这样的过程简直像是在走过场,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包康很聪慧,他轻易便看出了方腊的苦衷。 眼下太平军刚刚占据建德城,正是百废待兴,需要各色人才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设立种种繁琐的门槛,很有可能会让那些原本打算投靠的人望而生畏。 大道至简! 如果包康猜得没错,方腊肯定会录用此番应试的所有人,这样就可以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 虽然猜透了结果,但包康还是认认真真完成了文武两场应试。 通过文试,包康对方腊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文试的题目很简单,一是以方腊的立场阐述如何应对朝廷;二是假如太平军夺得天下,该如何应对西夏、金国以及辽国。 这是一位锐意进取、不满足于现状的枭雄! 包康在试卷上挥洒着自己的抱负,书写着自己的理想。 文试结束后,方腊第一时间拿到了试卷。 应试的人并不多,只有三十六人,方腊逐字评阅,从中选出了一份上上卷,一份上卷,其他都是中卷。 上上卷上的名姓是包康,上卷的名姓是邓元觉。 听司行方说,邓元觉与包康的武力都是上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名叫杜壆的,善使丈八蛇矛,武力精湛,很是不凡。 别的暂且不论,就算此次应试只收到这三名人才,方腊也觉得自己赚翻了。 历史上,这几位可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有了他们的参与,太平军人才匮乏的情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人逢喜事精神爽,方腊决定为这些新人召开“琼林宴”,以示重视。 在此之前,先将榜单公布。 包康猜的没错,所有参试者都通过了考核,太平军没有剔除任何一个人。 但令包康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位列状元,而榜眼是一个名叫邓元觉的人,至于探花名叫杜壆。 根据榜单公示的内容,位列三甲之人可以自行选择文官或者武官,而剩下三十三人也可以根据名次自行选择职位。 也就是说,成绩越高的人,选择的余地越大,而最后一名没有选择权,只能接受别人挑剩下的。 这法子倒是新颖的很。 包康选择了征北校尉一职,可以统领两千兵马,邓元觉选择了辎重校尉一职,负责后勤辎重,而杜壆选择了东征校尉,麾下一千兵马,其余人或是选择医护营、或是选择县尉、县丞。 将三十六人聚齐之后,方腊有言在先,“诸位既然相信我方腊,愿意为太平军效力,那方某有句丑话就要说在前头了,我太平军杀的是贪官污吏、为富不仁之人,救的是黎民百姓,水深火热之人,无论各位官居何职,负责何等事务,一定要秉公而行,决不可徇私枉法,如果真有人胡作非为,别怪我不念旧情。” 众人自然应允。 敢在今天应试的人,要么是无惧无畏的外乡客,要么便是图谋从龙之功的豪杰,他们更在意的是能否实现自己的抱负,至于其他的东西,目前来说吸引力不大。 酒是从张徽言府中搜出来的绍兴美酒,入口甘醇,味道极佳。 菜肴并不铺张,每人面前都有一份两荤两素的四菜一汤,就连方腊面前也是如此。 酒过三巡之后,包康问出了心中疑惑:“将军是想借今天的菜肴来提醒我们不得铺张浪费吗?” 方腊笑道:“有这个意图,但也不完全是,因为我在青溪县便定下了这个规矩,除了重大节日,官员、军将饮食一律按照这个标准,不得违制。” 包康略一思索,嘴里道:“敢问将军,什么人需要遵守这规矩?” “但凡我太平军上下军将、官员都需要遵守”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了满足口舌之欲,说不定会有人想法设法钻空子。 不过,最起码方腊开了个好头。 如果连方腊都带头享乐,那上行下效之下,还不知道会浪费多少钱粮。 糖衣炮弹防不胜防,后世里太平天国用血淋淋的教训说明了享乐之风要不得。 方腊现在只能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后期人手宽裕了,还会成立相应的监管机构。 包康出身官宦世家,看惯了娇纵奢靡的士绅官员,对铺张浪费的风气深恶痛绝,如今,方腊以身作则,提倡勤俭节约,这行径让人眼前一亮,“将军如此行事,实乃百姓之福!”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