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毛衣
小汤山张家的土豆地一片忙碌,张德进跟张大有站在堆成小山似的土豆面前不知所措。 张晓珲兄妹俩的两个庄子一个三千亩地都种了土豆,另外三千亩种了冬小麦,本来他们兄妹俩都是农盲,但是张晓瑛因为帮着她爹看顾过后园子,又加上农业科学这一块也非常重要,她花了不少时间了解和整理资料,现在也算是大乾的半个农业专家了。 同样满脸愕然的还有跟在张晓瑛身边的户部劝农司大人们。 “十一叔,大有叔,这几位是农司的大人,来了解土豆种植情况的。” 张晓瑛给他俩介绍道。 古代平民对官员多少都有一些心里上的敬畏,她叔叔显然还没适应怎么跟官员打交道的过程。 今天张晓瑛头上戴着一顶深灰色渔夫帽,大大的帽沿把她的小脸遮挡得严严实实,京城到了秋冬季节跟现代一样,天高气爽时阳光紫外线特别强烈,她可不想自己未老先衰。 “草民张德进见过众位大人。”张德进恭恭敬敬给官员们行礼。 虽说自家哥哥现在也是官,但其实他哥当官以后他俩也没在一起相处多久呢! “张兄弟不必客气,我等今日是专程来请教学问的,叨扰了。”为首的大人也姓张,张晓瑛喊他司农大人。 这位可是安平郡主的亲叔父,如今看着虽是一副庄户人家模样,可安平郡主看着也是庄户小娘子的样子,只是这家子如今可不得了,父亲是文官培训机构的筹建掌事人,兄长是武备学堂的筹建掌事人,一家子把大乾的文武都占了。 朝里也不是没人嫉妒,可人家是有真本事,好比张小将军那火器,谁能造得出来呢? 因此自己也万万不可在张家人面前失了分寸才是。 “大有,你两茬土豆都种了,你来给众位大人介绍。”张德进对站在自己身后侧的张大有说道。 “十一叔,这亩产得先算出来,这样好判断土豆产量有没有降低,如果降低要及时脱毒,不然日后土豆产量就会越来越低,能低到一半了。”张晓瑛说道。 “瑛姐儿,上一茬土豆亩产多少?”张德进问道。 “四千五百六十二斤。”张晓瑛答道,她记性好,记得清清楚楚,这相当于现代的六千两百多斤。 张司农和别的户部大人们面面相觑,难怪这土豆堆的跟小山似的,难怪皇上专门传话让他们跟着安平郡主跑一趟,这土豆若是大乾都种上,哪里还用担忧有饥荒? “司农大人,这土豆在大乾各处都可种植,耐旱易成活,这一整颗都可食用。”张晓瑛拿起一颗形状标准外表光滑的土豆递给这位司农大人,这位就相当于大乾的农业部长,他的部门主要的工作就是督促各地按时开展农业耕种活动,这土豆要让农民们种到自家地里,还得靠他们去大力推广。 张司农接过这颗他从未见过的土豆,上面还带了些泥土,他忍不住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气味清新自然,想来味道也不错。 “如今这地里亩产几何?”他问道。 “回大人,这是半亩的产出,两千零八十五斤。”张大有拿出一张记着数字的纸张递给司农大人。 他很是羞愧,没能把土豆种出跟上一茬一样的产量。 “非常好,大有叔,你肯定很用心了,这秋土豆产量原本就比春土豆低许多。你跟大人们说说土豆是怎么种的吧!”张晓瑛夸赞他道。 “好,大人请看,这是小的种了一年土豆做的记录。”张大有给司农大人递上一个本子。 司农大人诧异地接过本子打开,里面清清楚楚按日期冷暖天候记着土豆的状态,一目了然。 他忍不住问道:“此册的内容都是你所作?” “是,这图表是我家小姐教会小的做的。”张大有说道。 难怪啊!人家便是种庄稼都做得如此精细,难怪深得皇上器重。 司农大人看着手中的册子想道,转身对张晓瑛说道:“郡主,这册子可否借与我等整理成册?” “自然可以,如今科学院也在做农业科学研究,司农大人若是发现有对这方面有兴趣的人还请推荐与我。”张晓瑛说道。 “一定,一定!”司农大人连连点头。 这么好的庄稼他要是不把大乾的空闲土地都种上,这个司农的位置他也不用做了。 下午张晓瑛回到家,叶氏正在前院翻晒放在大圆簸箕上的辣椒,红艳艳的辣椒看起来煞是喜人。 “婶婶,咱们可做麻辣火锅了。”张晓瑛笑眯眯对着叶氏说道。 她刚刚看到门房里摆着一排黄灿灿的火锅,这是她画了设计图请人手工打造的,全部是老式纯铜火锅,就是中间有个圆筒的那种,她一共打了一百个,送了八十个给阑珊阁,但是一直都没机会使用,大乾可没有空调,大热天的围着火锅可是会汗流浃背的,现在天凉了,终于可以开始吃火锅了。 “过几日珲哥儿生辰,到时再吃罢。”叶氏说道。 “不用,他生辰都不一定在家,咱家也不兴给孩子过生辰,婶婶,咱们今晚就吃。”张晓瑛说道。 啧啧,她哥又老了一岁,三十岁的男人了,还过什么生日。 而且今天算是把土豆在大乾推广这件事完成了,她心里也觉得轻松。 如果曾经的历史资料记录确切,大乾如今正处于我国有记录可循的第三次小冰河时期的末期,也就是从唐末开始经过五代直到北宋初,而小冰河期由于冬天奇寒无比,夏天的大旱和大涝交替出现,使得粮食大幅度减产引发社会剧烈动荡,有学者认为小冰河时期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当时最冷的一年,甚至海南岛上都飘起雪花。 好在现在应该已经是到了末期,但是也不敢大意,张晓瑛就觉得今年好像比去年冷了许多,她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毛裤。 今年冬天京城刮起了一股打毛衣的风潮,从城中心的皇宫到城南的胡同串,随处都能看到坐在日头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打毛衣的妇人。 “陛下,这一身毛衣毛裤是王贵人给您织的。”刘大伴手上捧着一身灰色的衣物跟皇帝说道。 “朕哪里穿得了这么许多,传话下去,不必给朕织了。”皇帝说道,这两日他已经收到五套毛衣毛裤了。 这张家果然个个都是身怀奇才,这针织毛衣的技艺据说是安平娘亲传授给妇人们的,这织毛衣的毛线也是她的毛纺厂生产的,貌不出奇的一件衣裳穿在身上既贴身舒适又暖和,还轻巧柔软,比那皮毛好上不知几何! 卫国公府里,卫婷带着她的妯娌小姑子们一起回了娘家,这些日子她每到这个时辰就会准点到达,原因无它,是京城的一家名叫“温暖手作”的针织工坊派了织娘到卫国公府给她们培训打毛衣,当然,所用的毛线都是“温暖手作”出品的。 她们之所以这般热衷来学习打毛衣,当然是因为体会到了这毛衣的好处,“温暖手作”这家铺子名字虽是有些怪异,却是名副其实,这毛衣太暖和了,最最让夫人小姐们难以抗拒的是,它穿在身上就好似长在自己身上一般紧紧贴着身子,这么一来暖和不说,还不像穿着棉袄那般臃肿不堪,个人形象一下子好上不少。 最妙的是,这“温暖手作”用四根针还可织出极合尺寸的手套、袜子,甚至还有帽子围巾,在家中穿着的拖鞋,且还愿意免费传授针织技艺。 “吴娘子,我这上衣的长度该收针了吗?”卫国公夫人询问“温暖手作”的织娘,她要给卫国公织一身厚厚的毛衣,已经织好了裤子,还在膝盖处做了加厚处理,老头子年轻时太劳累,天转冷了就会有各种不适,虽然他自己不说,但她也能看得出来。 “这要看穿这衣裳的人个子有多高,您可以在他身上比一比。”吴娘子说道。 她是张晓珲带回来的六个小娘子之一,如今已经成了毛纺厂的技术骨干,又因为她心思灵巧,总能编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花型,被抽出来做针织推广老师。 如今她心里很是安定,当初跟着凝秀嬷嬷回京城,她其实也只是抱着无谓的心思,能活着就活着,活不下去就死了也无妨,可如今她却想要好好活着,而且她相信自己定能好好活着。 夫人总是跟她们说,咱们自己养活自己,谁也不用靠,没什么大不了的。 且夫人从不嫌弃她们,到了毛纺厂都是跟她们一起用膳,厂里是集体食堂,每个人都是拿着自己的餐盒打饭,但夫人这么尊贵的身份跟她们坐在一张餐桌上,就已经让她很感动,也让她面对更多的夫人小姐时心中有底气。 “母亲,还需再多织一些,吴娘子上回不是说这毛衣水洗会缩水吗。”卫国公世子夫人宋媛说道。 她这两日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因为收到了她远在怀远的夫君寄回的信件,知晓他平安无事,这便够了。 “夫人,姑奶奶到了。”丫鬟在门外禀道。 “她今日又晚了。”卫国公夫人嗔道。 吴娘子业务繁忙,在她家下课后还需赶回店里给许多平民百姓家的妇人们培训。 “娘,不是我晚了,是您女婿非要骑那自行车送我,我哪敢让他送啊!摔了咋办?”卫婷说道。 大家鱼贯进了屋里,卫婷的两个妯娌和三个小姑子都向卫国公夫人婆媳俩行了礼。 “快坐罢,一会吴娘子就该走了。”卫国公夫人说道。 “这自行车男子们都爱骑,立铭立铎如今在府里去哪都骑,整日就见小厮们跟在他俩车子后面跑。”宋媛说道。 “我瞧着这自行车可真不错,比养马合适多了,也就一匹马的价钱,还不像养马那般得吃草料,我还见过三个轮子的,后头带着一个车斗可坐人。”卫婷最小的小姑子赵云琉说道。 她其实已经利用兄长的自行车学会骑车了,自己可以控制着车子不歪倒,那感觉别提多带劲了,跟骑马全然不同,因此她一学会骑车就拿着自己的私房钱到车行去定了一辆,再过十日她就能拿到货了。 她听车行小二说第一批次的车一百辆,还没出厂就被订完了,他兄长这辆原本是卫国公府给三个孙子订了三辆,结果最小的立宸到云南郡去了,车子放着不骑也容易生锈,卫国公夫人便送给女婿。 不是卫国公夫人偏心,女儿卫婷生的两个都是闺女,她老人家觉得小娘子骑车简直太不能入眼了,府里的孙女她也没给她们买。 “可不,你大哥如今上衙都不骑马了,他说如今他的同僚都蹭他的车学会了骑车,好几个都去自行车行订车了。”宋婷笑道。 “这想出自行车的人可真是巧思,还起了’飞鸽’这般好听的名字,可知是谁家的产业?”卫婷一个妯娌好奇地问道。 卫婷另一个妯娌看了看她心道,真是蠢啊!谁家的产业还用问吗?旁人家买都买不到,卫国公府还有多余的,这还能是谁家的产业呢? 近些时日京城一样样新鲜玩意儿出来,除了安平郡主家还有谁家呢?便是她们如今手里拿着的毛线也都是张家的,她那日路过毛纺厂附近,看到工人在搭一个甚是奇异的架子,好奇之下让下人去问了问,人家答说在盖幼儿园。 这幼儿园她也没听过,不知晓是什么,更加好奇了,便亲自下车询问,管事的看见她一个贵妇人相询,赶紧过来答话,她才知晓所谓的幼儿园便就是幼儿的园。 她看着那幼儿园甚是有意思的样子,想来安平郡主家里做的自然错不了,便想给自家的娃报名,结果人家说是公司员工的孩子优先入园,有多余名额才对外开放。 她心中一直挂着这事呢!谁不知晓安平郡主日后便是卫国公府的小儿媳?她便想通过卫国公府使使劲,先把那多余的名额定下来一个。 “安平家的产业。”卫国公夫人答道。 她已经不担心张晓瑛太过能干自家儿子配不上了,虽然她如今确实是发现儿子还真是配不上人家,可满大乾也没配得上安平的,她儿子也就成了矮子里的高个子了,最主要的是,安平心里有她的傻儿子啊! “难怪啊!”那妯娌说道,也不知晓她这个“难怪”是“难怪”什么,不过大伙也不问她,大家都是一边忙着打毛衣一边闲扯,遇到问题就请教吴娘子。 打毛衣就是这般好,可以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干活,不像绣花得全神贯注下针。 张晓瑛倒不清楚有人在议论自己,她终于要吃上了心心念念的麻辣火锅了,因为要在阑珊阁推广,她特意请了萧元锦到家里一起尝尝,两个人都是吃货,萧元锦更加了解古代土著的口味,可以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萧元锦对张家已经算是很熟悉了,除了张晓珲见得不多,张德源李岚陈灵秀都是常常见面的,她发现张家人不像旁人那般待她恭恭敬敬的,他们对她虽说也注意礼数,但跟她说话的态度更多把她当成一个邻家孩子一般。 她反而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她亦不需时刻端着公主的架势,让她很是放松,比回自家外祖家还让她觉着舒坦。 张晓珲照例没有回家,护卫们饭量大,因此除了火锅也另有别的菜给他们,张晓瑛她们一家就只吃火锅。 锅底只有两种,微辣锅底和清汤锅底。 铜锅里的汤汩汩冒着热气,羊肉片在锅里翻滚。 “真香啊!”萧元锦说道。 她对这种新奇吃法实在是太好奇了。 “来,公主尝尝,这个更香。”张德源刚好端了一碟花生进了中厅,知道萧元锦要来以后,他特意亲自下厨做了这道油炸花生。 他和李岚都看出来这孩子的心思了,可他们也不清楚儿子是怎么想的,他们也不敢问,只能尽量待人家孩子好一些。 这孩子可真是难得了,身为真正的金枝玉叶,竟然真的就当了妇产科医生,他们夫妻俩可是清楚这古代土著是怎么看待稳婆这一行当的,原本以为她只是好奇玩玩而已,没想到竟然做得有声有色的。 “多谢伯父。”萧元锦站起来接过那碟花生,一股浓香扑鼻而来。 张晓瑛抗议:“爹,我要吃您都没给做,公主一来您就下锅炒。” “你不是会自己炒了吗?”张德源说道。 “我不如您炒的好吃。”张晓瑛说道。 “多练练,你不能只会做一个菜,不然日后嘴馋了谁给你做。”张德源说道。 “公主赶紧趁热尝尝,油炸花生刚出锅最香了。”张晓瑛不想讨论自己会做几个菜的问题,转过头对萧元锦说道,同时用小勺给她舀了一勺进碗里,又给自己也舀了一勺。 因为小朋友们都吃清汤锅,所以妞妞蛋子三妞六郎他们都坐厨房那一桌,张德源已经留了油炸花生给他们,护卫们也让奚三娘送出去了。 虽然不多,但能保证大家都有机会品尝。 萧元锦早就知晓这花生的珍贵,放了一粒进嘴里细细品尝,轻轻一咬就满口浓香,真是又香又脆,难怪安平每次跟自己提到的时候都是一脸垂涎欲滴。 收花生那日保健院有产妇生产她没来成,弟弟要上学也不过来,直到今日她才知晓花生原来是这般形状。 “真是太好吃了!”她说道,脸上满是一个纯粹的吃货尝到美味以后散发出来的光彩。 “幸亏我回来了,不然就错过大餐了!”门外一道清冽的男子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