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探访宏达轴承厂
“你这个小懒虫,现在好点了吧!”吴林霞想到他睡了一天一夜,就气不打一处来。 “还要倒时差了好不好?你以为我愿意啊!”钟国仁颇为无奈。 不过,小别胜新婚的感觉还是蛮好的,两人很快就摒弃前嫌,深情拥抱。 等两人激情退去,钟国仁感谢霞妹替他做了那么多工作,让他回来后没有丝毫压力。 接着,他就绘声绘色地讲到了这次到德意志的见闻。 他说到让二毛随地吐痰给邓工谭工争取时间时,吴林霞咯咯咯咯笑出了声。 “这办法太恶心,以后可不准用到我身上啊!” “怎会呢,放心吧,霞妹!” 吴林霞抱着他又亲了一口,这才高兴地回去了。 钟国仁这几天跟着秦省长跑了几个省直单位,了解今年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座谈了解,除了极个别的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可能会对我们产品带来冲击,再次变成外国商品倾销之地外,大部分人还是持乐观态度,毕竟这是我们国家多年的夙愿。 不知不觉,三天时间过去了,又是周末。 这三天,秦省长安排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地组织成立盾构机研发制造机构。 在领导的支持下,回来后,谭得力和邓文昌就拟定了一个名单,大部分都是本地高校的老师和涉及机械制造工厂的技术业务骨干。 在秦省长的主持下,依托工业厅高新科技中心成立了盾构机研发中心,是正处级事业单位,成立了华夏盾构机生产制造有限公司,是省国资委主管的省属国有企业。 这些人员,原来是事业单位的,安排到研发中心,原来是企业单位的,安排到制造公司,邓文昌任研发中心主任,谭得力任党委书记,已经在华夏硅谷挂牌办公了。 秦省长把他叫到办公室交代:“这周我要回京市一趟,你尽快到洛城市了解那家轴承厂的情况!有什么问题及时给我联系。” “好的,谢谢秦省长!” “对了,邓文昌他们提到的需要邀请几名专家到盾构机研发中心的事儿,看能不能协调一下!” 秦省长当然知道这件事,缓缓说道:“让人家从条件好的京市到咱们这儿来,确实有点难度,我看了一下,有几名是国防科大的教授,我当面去拜访一下,请他们到咱们省分校来工作,业余给咱们指导一下企业的生产!” 这下,打开了钟国仁的思路,他兴奋地说:“对,您说得对,咱们出聘书,聘人家给指导就行了!当然,工资不会少发!” 是啊,这些技术大拿,不一定非要到你公司来坐班,能给你解决问题就行了呗! 看着钟国仁开心的样子,秦省长也非常高兴! 这孩子,一心刻在了工作上啊! 周六早上,钟国仁和二毛一起,让他的司机开车,直奔洛城市社林县清誉镇宏达轴承厂。 他要亲自去看看这家民营企业的轴承是怎么远销海外的,有了这样的宝贝,必须保护得好好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疾驰,他们来到了清誉镇宏达轴承厂。 这里距离镇区有4公里远,正好位于省道322旁边,处于清誉镇北巷村和南庄村中间,占用的是北巷村的土地。 在工厂的大门上,写着“宏达轴承”四个大字,大门旁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社林县清誉镇宏达轴承有限公司!” 只见厂子大门紧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 钟国仁心里一凉,坏了,难道这家公司停产了? 按说不该啊,有这么好的生意怎么会停产呢! 二毛沉不住气了,焦急地问:“钟哥,该不会是停产了吧!” “闭嘴,你这乌鸦嘴!”钟国仁也感觉有点不妙。 不过,钟国仁仔细看了一下,大门外面的停车场上,还停着几辆车,门口也打扫得很干净,不像是停产很久的样子。 还有,银白色的大铁门看上去没有锈蚀,怎么看都不像停产的样子。 他让司机龙蛋把车停到了停车场,和二毛一起来敲大门旁边的一个小门。 “咚咚咚!”二毛生怕人听不见,使劲擂着门。 谁知,根本没人理他。 这时,他们看到从远处走过来一个人,钟国仁赶紧上前问道:“这件轴承厂怎么没开业!” 对方看了他一眼:“你们是外地的吧,人家老板姑娘这几天出嫁,全厂放假,你可以去他家里看看!” “他家是那儿的呢?” “就是前面北巷村的!”你们到那儿一打听就知道了! 钟国仁他们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只要没停产,一切都好说。 何况,这还是喜事,钟国仁一高兴:“反正中午了,咱们就到他家喝喜酒去!” 大不了随个礼,反正咱也不差钱。 他们重新上车,把车停到了村口,这才一路打听往申宏达家走去。 他们这才知道,这家轴承厂的老板就叫申宏达,原来在镇办机械厂当技术员,后来机械厂倒闭,他也失业了。 再后来,镇上又重新上了一家机械厂,谁知没有投产就又趴窝里了。 申宏达一狠心,借遍亲朋好友,把这个厂子买下来了,改成了宏达轴承,专门做各种轴承。 他学历不高,但是善于钻研学习,勇于实验,几年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小日子国到洛城轴承厂求购轴承的参数。 洛轴根本生产不了,他就动了心思。 没明没夜地钻研实验,竟然让他搞成了。 于是,他找到县里外经委,找到省里外经委,要求产品出口。 要知道,当时的企业,不达到一定级别是没有进出口资格的,必须要外经贸系统给你代办。 经过层层审批下来,他也只能挂靠在县外经委下属一个倒闭企业,用人家的名号向小日子国出口轴承,硬生生地养活了那个倒闭企业。 因为人家要抽管理费的啊! 这也没什么,把多余的管理费加到产品价格里就行了。 本来这样也挺好的,每年挣个几十万。 谁知从两年前开始,小日子国的需求量突然变大,申宏达敏锐地意识到了商机。 他从银行贷了500万元,连同这几年的积蓄,在旁边买了一块更大的地,建设新厂房,把生产规模扩大到了原来的6倍。 现在,新生产线就准备投产呢!遇到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