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三藏佛劫生
唐三藏一身水衣,战兢兢的道:“悟空,这是怎的起?” 孙悟空气呼呼的道:“师傅,你不知就里,我等保护你取获此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此所以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之耳。一则这经是水湿透了,二则是你的正法身压住,雷不能轰,电不能照,雾不能迷,又是老孙轮着铁棒,使纯阳之性,护持住了,及至天明,阳气又盛,所以不能夺去。” 唐三藏、猪八戒、沙僧方才省悟,各谢不尽。 少顷,太阳高照,却移经于高崖上,开包晒晾,至今彼处晒经之石尚存。 他们又将衣鞋都晒在崖旁,立的立,坐的坐,跳的跳。 真个是,一体纯阳喜向阳,阴魔不敢逞强梁。须知水胜真经伏,不怕风雷熌雾光。自此清平归正觉,从今安泰到仙乡。晒经石上留踪迹,千古无魔到此方。 他四众检看经本,一一晒晾,早见几个打鱼人,来过河边,抬头看见,内有认得的道:“老师父可是前年过此河往西天取经的?” 猪八戒道:“正是,正是,你是那里人?怎么认得我们?” 渔人道:“我们是陈家庄上人。” 猪八戒道:“陈家庄离此有多远?” 渔人道:“过此冲南有二十里,就是也。” 猪八戒道:“师父,我们把经搬到陈家庄上晒去。他那里有住坐,又有得吃,就教他家与我们浆浆衣服,却不是好?” 唐三藏道:“不去罢,在此晒干了,就收拾找路回也。” 那几个渔人行过南冲,恰遇着陈澄,叫道:“二老官,前年在你家替祭儿子的师父回来了。” 陈澄道:“你在那里看见?” 渔人回指道:“都在那石上晒经哩。” 陈澄随带了几个佃户,走过冲来望见,跑近前跪下道:“老爷取经回来,功成行满,怎么不到舍下,却在这里盘弄?快请,快请到舍。” 孙悟空道:“等晒干了经,和你去。”陈澄又问道:“老爷的经典、衣物,如何湿了?” 唐三藏道:“昔年亏白鼋驮渡河西,今年又蒙他驮渡河东。已将近岸,被他问昔年托问佛祖寿年之事,我本未曾问得,他遂淬在水内,故此湿了。” 又将前后事细说了一遍。那陈澄拜请甚恳,三藏不得已,遂收拾经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犹有字迹。 唐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 孙悟空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师徒们果收拾毕,同陈澄赴庄。 那庄上人家,一个传十,十个传百,百个传千,若老若幼,都来接看。陈清闻说,就摆香案在门前迎迓,又命鼓乐吹打。少顷到了迎入,陈清领合家人眷俱出来拜见,拜谢昔日救女儿之恩,随命看茶摆斋。 唐三藏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肴,又脱了凡胎成佛,全不思凡间之食。 二老苦劝,没奈何,略见他意。 孙悟空自来不吃烟火食,也道:“彀了。” 沙僧也不甚吃,猪八戒也不似前番,只吃了几口就放下碗。 孙悟空笑道:“呆子也不吃了?” 猪八戒道:“不知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 遂此收了斋筵,却又问取经之事。三藏又将先至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及至雷音寺参如来,蒙珍楼赐宴,宝阁传经,始被二尊者索人事未遂,故传无字之经,后复拜告如来,始得授一藏之数,并白鼋淬水,阴魔暗夺之事,细细陈了一遍,就欲拜别。 那二老举家,如何肯放,且道:“向蒙救拔儿女,深恩莫报,已创建一座院宇,名曰救生寺,专侍奉香火不绝。” 又唤出原替祭之儿女陈关保、一秤金叩谢,复请至寺观看。 唐三藏却又将经包儿收在他家堂前,与他念了一卷《宝常经》。 后至寺中,只见陈家又设馔在此。还不曾坐下,又一起来请;还不曾举箸,又一起来请,络绎不绝,争不上手。 唐三藏俱不敢辞,略略见意,只见那座寺果盖得齐整,山门红粉腻,多赖施主功。一座楼台从此立,两廊房宇自今兴。朱红隔扇,七宝玲珑。香气飘云汉,清光满太空。几株嫩柏还浇水,数干乔松未结丛。活水迎前,通天迭迭翻波浪;高崖倚后,山脉重重接地龙。 唐三藏看毕,才上高楼,楼上果装塑着他四众之象。 猪八戒看见,扯着孙悟空道:“兄长的相儿甚象。” 沙僧道:“二哥,你的又象得紧。只是师父的又忒俊了些儿。” 唐三藏道:“甚好!甚好!” 遂下楼来,下面前殿后廊,还有摆斋的候请。 孙悟空却问:“向日大王庙儿如何了?” 众老道:“那庙当年拆了,老爷这寺自建立之后,年年成熟,岁岁丰登,却是老爷之福庇。” 孙悟空笑道:“此天赐耳,与我们何与!但只我们自今去后,保你这一庄上人家,子孙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雨顺风调。” 众等却叩头拜谢,只见那前前后后,更有献果献斋的,无限人家。 猪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时节吃得,却没人家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却一家不了,又是一家。” 饶他气满,略动手又吃过八九盘素食;纵然胃伤,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已皆尽饱又有人来相邀,唐三藏道:“弟子何能,感蒙至爱!望今夕暂停,明早再领。” 时已深夜,唐三藏守定真经,不敢暂离,就于楼下打坐看守。 将及三更,唐三藏悄悄的叫道:“悟空,这里人家,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 孙悟空笑道:“师傅说得有理,我们趁此深夜,人皆熟睡,寂寂的去了罢。” 猪八戒却也知觉,沙僧尽自分明,白马也能会意。遂此起了身,轻轻的抬上驮垛,挑着担,从庑廊驮出。到于山门,只见门上有锁。 孙悟空又使个解锁法,开了二门、大门,找路望东而去。 出了陈家庄,四人往东而去,猪八戒呵呵大笑道:“好,好,好!这正是走得快,跌得高!” 只是几人往东一连行了数日,也不见当初熟门熟路,孙悟空心中顿时大惊,只对只对唐僧说道:“师傅,我怎觉有些不妙,我等是不是迷失方向了,我们且打听明白这是甚么地方,在何国土。” 唐僧道:“悟空说得是。我听得远远的有水响,不知是不是我们走过的河水。” 孙悟空纵身跳在空中,用手搭凉篷,仔细看了,下来道:“师傅,那一带树林过去,果然是一条大河,河身像是很宽,很长;水势却不汹涌,不像是流沙河,也不像是通天河,也许是一条我们不曾走过的大河。” 唐僧问道:“徒弟啊,那边可望得见人烟么?” 孙悟空答道:“河的对岸好像有一个城镇。有船只载着人往这边来。河这边有一座高塔。船上的人好像是朝着这塔来的,也许是来塔上烧香祭赛的。” 猪八戒喊道:“只要有人烟,我们都去!” 猪八戒沙僧把经卷驮在马上,四人步行,穿过大树林,果然望见一座高高的宝塔。 师徒四人朝着宝塔走去,看看太阳将落时,他们到了宝塔面前,只见二三十个人,全是天竺国服装,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从塔下走出来,朝着河边回去,那些人见了唐僧四众,都很惊异,渐渐围拢来。 妇人孩子见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的怪模样,都很害怕,躲在老年人的背后,窃窃私语。 内中一位老者,认得唐僧的状貌衣装是大唐人物,走过来问讯。 唐僧叫三个徒弟站开,他自己上前施礼问讯唐僧道:“贫僧是大唐人氏,这三人是小徒,往西天取经回来,流落在此,不知路途方向。请问老丈这里是何国土,这宝塔供养何种尊神,此去大唐国土应走何方向。” 那老者答礼道:“不知法师是大唐上国求法高僧,失敬之至,此处是婆罗涅斯国,前面的大河是殑伽河。顺河流东行,约三百余里,便是战士国境。法师若要东行,可用船顺流下去。这里的宝塔是敝国最著名的古迹,叫做‘三兽窣堵波’,是如来在过去劫初修菩萨行时烧身供养天帝释之处。每年八月月圆时,是月光王菩萨的节日,敝处的人来此扫塔祭赛。今天正是月光节,我们来此祭扫,不想得遇上国高僧。可否请到对河村子里供养一宿,明天准备船只相送东行?” 唐僧听闻‘三兽窣堵波’之名,心里大欢喜,心整衣帽,朝塔礼拜,并叫孙悟空三人同来礼拜。 礼拜毕,唐僧又谢那老者指引的好意,说道:“贫僧久闻‘三兽窣堵波’之名,但恨无缘拜扫瞻仰。天幸今日无意中亲到塔下,岂可错过机缘?贫僧师弟都是修行之人,今夜决计在塔下打坐一宵,以表礼拜的诚心。多蒙老丈厚意款待,明早一定渡河到贵村来拜谢。” 那老丈听说,知道唐僧决心扫塔,又有点害怕那三个怪模样的徒弟,也便不坚留,便留下姓名,率领众男妇回河边上船去了。 话说唐僧别了众人,回过头来,欢一喜地的对三个徒弟说道:“徒弟啊,谁料我们从陈家庄出来,却遇着这意外的奇缘!” 猪八戒笑道:“师父,想必是打听得你的祖宗的骨塔了?” 沙僧和孙悟空齐声问道:“师父,这个古塔有何因缘,叫你老人家这样高兴!” 唐三藏回头用手指道:“你们不见这里是三座塔么?” 孙悟空顺着唐三藏手指的方向看时,果然中间一座高塔,左右两旁各有一座小塔,在远处望见的只是中间的高塔。 唐僧说:“这就是西域地志上有名的三兽塔,又叫做‘月中玉兔塔’。三兽是一只兔子,一只狐狸,一只猿猴。中间是兔塔,两边是狐塔猴塔。” 猪八戒呵呵大笑道:“怪道老师父欢天喜地,原来他替大师兄寻得了祖坟也!” 唐僧喝住猪八戒,说道:“劫初之时,我佛如来投生为一只白兔,他本性不昧,在树林中修菩萨行。他有两个同伴,一狐一猿,受了他的感他,也同在树林中修行。一日,天帝释要试验他们的修行工夫,下凡变化作一个老人,到树林中来。三兽见那老人形容憔悴,行步艰难,都来问他有何病痛。老人说:‘我要饿死了;来问你们求一点东西吃。’三兽请他坐在树下,他们都出去寻食物款客。狐狸先回来,嘴衔着一条鲜鲤鱼。猿猴也回来了,摘行一堆鲜果。只有白兔空手回来,心怀惭愧。老人说:‘狐哥猴哥都寻了东西回来,难道兔哥不肯布施一点么?’白兔闻言,对同伴道:‘敢烦两位师兄替我采点干柴,生起火来,我自有佳肴供客。’狐猿出去,寻了一些枯枝干叶,生起火来。白兔见火焰正旺,就对老人道:‘丈人,我自愧有心无力,不能救丈人的饥饿。敬献区区身体,供丈人一餐。’说完,就跳入烈焰之中。尔时老人复现天帝释庄严宝相,从火焰中提出兔身,嗟叹不已。天帝释道:‘兔子舍生救人,是真菩萨行。吾当令世间人永永敬礼他的形容。’天帝释言讫,一只手攀住须弥山尖,撕下了半个峰头来做他的画笔;一只手捉住月亮,做他的粉本,就在月亮上画下了玉兔的形状。至今月中有玉兔,便是这样起原的。后世天竺国人纪念这个玉兔烧身的故事,在这里建塔纪念,就是这个‘三兽窣堵波’。” 直到此时孙悟空才知其中竟然还有这等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