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一鸣惊人
这是因为……那些源自天道的功德,早已在她精心策划下,悄然转化为滋养身心的灵力,成为她力量的一部分。 这一意外的收获,犹如甘霖滋润干涸的心田,让她的心情瞬间明媚如春日暖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底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和自信。 午后,阳光正好,司琪如同一团热烈的火苗,风风火火地找上门来,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惊叹:“姐妹,你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这回的动静,简直是震动了整个天地间。” 司琪热情四溢,笑声清脆。 面对如此直白的赞美,盛珺薇显得有些羞涩,这是她首次在人前展露非凡手段,难免感到一丝不自在。 “哪里,我只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罢了。” 司琪的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多亏有了你,咱们的盛琪慈善堂可算是声名远播了!” 尽管慈善堂悄然开张,既没有大肆宣传,也没有沿街叫卖,但因它神秘低调的作风,反倒激发了周围人们的好奇心。 对于这个突然出现,既不卖货也不吆喝的场所,众人揣测纷纷,却少有人敢于轻易踏足探究其真相。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连官府都无暇顾及老弱病残,谁又能相信会有富人愿意无缘无故地伸出援手呢? 在普通人眼中,这慈善堂的背后必然藏着某种目的,即便这目的不那么明显,也足够让人保持戒备。 因此,直至昨日盛珺薇展现那震撼人心的力量之前,慈善堂真正援助到的,只有孤苦伶仃的王老头一人。 而今,随着盛珺薇那超凡脱俗的一幕被广为传播,加之她官员身份的背景,以及李乐管家恭敬地称其为“大当家”,这些无疑将慈善堂与盛珺薇紧紧捆绑在一起,大大增强了慈善堂的信誉。 门庭若市,来访者络绎不绝,他们心中最迫切的问题便是:盛琪慈善堂,究竟为何而存在? 司琪嘴角挂着狡黠的笑意,解释道:“以往我们总是东奔西走,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可怜人。现在好了,名声在外,他们主动上门寻求帮助,省去了我们不少寻找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盛珺薇却不禁忧虑起来:“可是……会不会因此引来一群企图占便宜的人呢?人心的贪婪,往往是难以预料的。” 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前世的经历让她深知人性中那些暗藏的阴暗面。 不仅寻常百姓之中不乏贪婪之辈,就连军营那种纪律严明的地方,也难逃弱肉强食的法则。 那些贪婪且有势力之人,不仅不会同情弱者,反而利用自己的权势欺凌新兵或是弱小,将本应属于他人的军饷私吞。 若连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士都可能如此,更何况那些身处市井,面对诱惑更加无力抵抗的普通人呢? 司琪却是一笑置之,满不在乎地道:“放心吧,这点我早就想到了。咱们调查组就是为此而设立的,对待每一位求助者,我们都会严格审核,绝不会仅凭一句‘救命’就盲目行动,散财给不值得的人。” 听到这里,盛珺薇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 她的天眼之力并非取之不尽,若要逐一筛查,对她而言无疑是极大的负担。 有了司琪这番周密的安排,她肩上的担子减轻了不少。 司琪话题一转,忽然想起一事:“对了,说到王老头的儿子,他现在情况如何了?” 提及此事,盛珺薇神情一黯,话语竟一时哽咽在喉。 正当盛珺薇欲开口之际,司琪已轻轻挥手,截断了即将脱口的话语,眉宇间带着一抹淡然:“罢了,你无需言明,时候一到,自会揭晓。” 她从盛珺薇细微的神情变化中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司琪心性柔软,深知一旦知晓全部,免不了心生哀伤。 虽然现实终需面对,但在生命的旅途中,谁不渴望能够多沐浴几日阳光,享受片刻宁静? 次日清晨,盛珺薇褪去了平日里的华丽服饰,换上朴素便装,一心准备前往盛琪慈善机构。 晨光微露,云逸阁的门外,裴煜早已静候多时,他嘴角勾勒出温柔的笑意:“意欲前往盛琪慈善?让我伴你左右可好?” 盛珺薇略微诧异,轻声反问:“你不必前往吏部处理公务?” 裴煜的笑容中带着一丝轻松自在:“时辰尚早,稍后再去不迟。” 他身为八品小官,朝会并非必行之事。 吏部办公始于巳时,此刻辰光尚且悠闲,他不急于一时。 盛珺薇无意与之同行,坚决摇头拒绝:“若你真想亲眼见证寻觅王老头之子的过程,怕是要旷工半日了。因他并不在京中,往返一趟,少说也要大半天时光。” 裴煜的笑容刹那间凝固,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失落:“原来如此。” 但随即,他又提议:“不如我先送你至目的地,之后再回衙门如何?” 盛珺薇正欲再次推托,裴丞相的身影却意外出现于眼前。 见二人立于门前,面带疑惑:“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一副欲走还留的模样。” 裴煜连忙解释:“珺薇欲前往盛琪慈善,我正打算相送。” 裴丞相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头:“哎呀,瞧我这记性,竟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昨日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他自然也有所闻。 “你陪薇儿去正好,今日必定人多眼杂,你可以在旁协助维护秩序。”裴丞相如是说道。 盛珺薇见状,心中虽有些无奈,却也意识到多一个裴煜这样的帮手未尝不可。 果不其然,盛琪慈善周围已聚拢了不少人群。 多数人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而来,毕竟自古至今,私家出资救助贫弱的情况实属罕见,除非是在饥荒年月施舍粥饭,以图名声。 在这样一个盛世,这样的善举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也略显格格不入。 其中亦不乏真心求助者,他们带着既期待又谨慎的态度围观。 社会上有太多声音被淹没,连朝廷都对此类事务漠不关心。 假若真有一处愿倾听他们苦痛与冤屈的净土,那无疑是他们心中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