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在大盛帝国那尘封的记忆之中,刑部的档案室内,一本本积年累月的卷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无奈。 那些陈年旧案,每一桩每一件,无不因证据的缺失和线索的中断而陷入漫长的沉寂。 即使有人能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从细微之处抽丝剥茧,推理出隐藏的真相,但对于那些发生在遥远边陲之地,或是关键证据隐匿无踪的案件来说,搜集确凿证据依旧如同大海捞针。 “一天解决一桩悬案,实在是过于苛求。”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感慨,更是刑部上下共同面临的困境。 “堂堂盛国的国师,以你的能力,此等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皇帝的声音沉稳而威严,一言既出,如九鼎震响,不容置疑。 盛珺薇心中涌起一阵愕然:“?!” 国师? 这个突如其来的称呼让她措手不及。 她明明是来请求辞去现有职务,渴望一份宁静的生活,怎么眨眼之间,命运就给她开了这样一个玩笑? 竟然让她成为了传说中的国师! 在大盛帝国的历史长河中,自古以来,国师一职并非寻常。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头,更是一种特殊的权柄象征。 国师虽无固定官阶,却能够直接与皇帝沟通,对国家政策施加影响,某种意义上,其权势甚至可能凌驾于宰相之上。 因为宰相处理政务还需遵循既定规则,而国师的行动,在世人看来,往往不受俗世法则拘束,仿佛一切行为皆遵循天道,自由而神秘。 然而,“天意”二字,又怎能轻易定义? 谁又能确保所谓的天意,不会被某些人利用,成为操纵权力的借口? 想那前朝末代君王,耽于享乐,畏死如虎,迷信道士能使其长生不死,因而供养众多僧道,其中甚至还册封了一位国师。 这位国师的真正实力无人得知,但他上任之后,前朝皇帝大肆修建道观,短短数年间,道观遍地开花,民众纷纷弃农从道,田园荒芜,民生凋敝。 大盛帝国成立之初,正是鉴于前车之鉴,果断废除了国师之位。 面对皇帝如此任性的决定,盛珺薇感到一丝不安,这突如其来的国师之位,似乎暗藏玄机,令人难以琢磨。 她该如何应对? “臣妾斗胆言之。”盛珺薇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她轻轻说道:“微臣学识浅薄,实难担此重任。再者,我玄门有自己的规矩,不可随意干涉朝政,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刑部郎中,专注刑律,不涉其他,尚能不违背先辈遗训。 但国师的职位,则触及更深层次的权力核心,加之她还背负着“相府儿媳”的身份,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回忆起前世,她曾是郑亦扬背后的推手,助其步步高升。 那个过程中,她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平衡,既成就了他,也锻炼了自己。 不同的是,郑亦扬身处边疆,作为将领,只要远离京城,不惹是非,他便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呼风唤雨。 而她当时所追求的平衡,是如何管理好手下。 但今时不同往日,她现在似乎站到了被他人操控的位置上,她必须学会向上寻找平衡的力量,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她的心愿简单而纯粹。 积累足够多的善行,希望有朝一日能超脱尘世的束缚。 只是这条道路,为何如此坎坷不平? 盛珺薇在心中默默叹息,声音轻得几乎无法察觉。 这时,皇帝眉头微扬,“莫非你真的看不清形势?这是天大的恩赐啊!换作旁人,怕是早就欣喜若狂了。” 然而,盛珺薇心意已决,她用最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拒绝,那份坚决与从容,即便是皇室尊贵,也不禁为之动容。 “陛下,我们这些修道之人,一旦被朝堂的风云变幻所卷,那其中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又岂是寥寥数语能够轻易剖析清楚的呢?修行之路,本就是逆天之举,每当我们修为攀至一个新的高度,天道之下,必有雷劫随之而来,考验我们的道心与力量。” “如若我真的成为了国师,那么我的命运,便会与这大盛帝国的兴衰紧密相连,届时天劫降临,它将不再仅仅是我个人的劫数,而是整个国家将共同面临的试炼与挑战。 “为了天下的大局,为了万民的福祉,请陛下收回旨意吧。” 言至于此,再做过多的坚持,便显得有些失礼了。 皇帝那深不见底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人心,直视着盛珺薇:“也罢,盛卿,你便继续担任你的刑部郎中之职吧。“ 盛珺薇恭敬地施礼:“多谢陛下的宽宏与恩赐。“ 这一次,她没有再拒绝。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她深刻体会到,有一个官职在身,于行事上是何等的便捷。 若是换作他人,处理南德县的事务,或许还需多方周旋,费尽唇舌。 而她,只需轻轻一挥那枚代表官权的令牌,便足以震慑宵小,畅通无阻。 “哦,对了。“盛珺薇突然想起了她今日入宫的真正目的。 即便今日陛下没有召见她,她也会主动寻求机会面圣的。 “陛下,先前我曾提及,臣下设立了一所慈善机构,旨在援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然而,仅凭我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杯水车薪。敢问陛下,是否可以调拨一些人手,助我一臂之力?“ 皇帝眉毛一挑,略带玩味:“你行善积德,却想借用朕的资源为你服务?“ 盛珺薇坦诚以对,眼神中没有丝毫躲闪:“陛下,臣之所为,并非全然出于私心,这同样是为了大盛帝国的长远发展,以及陛下的盛世基业。在臣看来,唯有确保最底层的百姓能安居乐业,帝国的根基才能稳固,进而繁荣昌盛。“ 皇帝听了这话,一时之间,既想笑又觉得无奈:“你想让朕白白为你工作,竟也能找到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 “陛下何出此言?臣身为陛下的臣子,一言一行皆是代表陛下的意志。臣之善举,百姓所感激的,最终也是陛下。若非担心臣位卑言轻,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非臣力所能及,臣怎会打扰陛下,请求协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