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超级科技领航者

正文卷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问题

超级科技领航者 大脸猫脸大 4491 2024-07-05 14:32
  果然,听唐超说着说着,人们就陷入想象了。  这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造空间站啊,国际空间站只能成为过去式。  最长109来米对上最长300多米。  最宽73米对上最宽近200米。  最重420吨对上最重约2500吨。  不到1000立方米的加压空间对上10000立方米。  这怎么比?  而且听闻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比如高山上的日出日落前后,国际空间站的反光特别明显,此时它的亮度也最高,如果使用单反相机加长焦镜头,是有可能把国际空间站拍摄下来的。  就是拍摄难度很大。  不仅需要提前查询国际空间站的轨道位置,还要把相机的焦距和曝光值提前设置好,然后对准天空,在国际空间站出现在视野中的瞬间连拍,整个过程是比较短暂的。  但只要能拍到,基本上可以拍清楚国际空间站的轮廓。  当各种条件都适合,并且你的眼神有很好的话,你用肉眼都可以看到,顶多就是没有单反相机拍的清楚,一个光点而已。  其实不止是国际空间站,就算是一般的人造卫星在展开太阳板时也有可能把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如果角度合适,地面的人就能看到一颗快速移动的“星星”。  它们还常被人们误以为是UFO。  一般的人造卫星和国际空间站都这样了,那么比国际空间站大好几倍天庭空间站是不是可以看的更清晰?  要是展开的太阳翼的那面正对地球,条件又合适,是不是肉眼可见模糊轮廓的光斑,长焦相机可以拍摄更清晰的结构呢?  是了,人类除了喜欢大的,喜欢奇观,还是视觉动物。  【只要五官长得好,三观跟着五官跑】  不仅看人是这样,看机械设备也差不多。  喜欢大的,喜欢奇观,那也得看得见啊,之前国际空间站能用肉眼看到一个亮点,之后的天庭空间站可以用肉眼看到隐约轮廓亮斑,这对比不就出来了吗?  网友们的脑洞更大,在弹幕上畅所欲言。  “搞快点,我想在地面上就看到空间站!”  “想想那个景色,应该会很美吧,以前只在晚上看过快速划过的光点,知道那是人造卫星或空间站,但根本看不清什么样。”  “以后宣传太空探测就有模板了,到时候讲完课,然后直接指天让他们看就行。”  “这么大的空间站不改成太空堡垒可惜了,别忘了火星上还有外星人呢。”  “它的工业区里边不是有制造中心和维修厂吗?制造中心造零件,维修厂能维修就能组装,那么理论上它是不是可以变身为轨道造船厂?”  “好家伙,你是说直接在太空轨道上造太空飞船吗?我感觉很有搞头啊,想想就激动!”  “我感觉可能有点困难吧,毕竟不是专业的太空造船厂,更多的应该是进行试验,最多造点小零件对保证天庭自己的维护,或者对卫星进行维修,其他的……它能修奔月号飞船吗?”  “不好说,这得看奔月号飞船出问题的地方吧?如果是坏了一点小东西应该能修,如果是坏了发动机,天庭空间站的轨道维修厂估计就修不了了。”  “说那么多,都得等它建设完成了才能知道,这么大的太空设施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建成?”  “快进到天庭空间站建成,然后抽奖我中了旅游票,我已经等不及了。”  一说到具体的建设过程,这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毕竟有国际空间站的例子在前。  它由十几个国家合作,花了十几年才建成。  如果天庭也是这样,甚至因为体量更大花的时间更长,那岂不是等的黄花菜都凉了?  现在的人普遍没耐心,他们恨不得今天提出计划,成品明天就能造出来。  当然,现在科技已经进步了,而且还有领航者的参与,应该不会用那么久的时间。  不过算算领航者和天夏现在拥有的太空运输设备,好像也不轻松。  轨道穿梭机可以方便的往太空运东西,现在的人们已经都知道了,不过它的舱室太小了,运上去的也只能是小零件和少量原材料。  两吨多的运载量太少了。  而且用小零件和原材料建造巨大的天庭空间站,就不是拼积木那么简单了,必须让宇航员进行大量的太空行走作业。  一旦涉及到宇航员的太空行走作业,那消耗的时间就更长了。  就目前的人类技术来说,科幻电影里那种需要焊接的太空设施建造方法,只能是继续在科幻电影里进行。  所以轨道穿梭机最合适的工作还是运人。  那么天庭空间站最好的建设办法还是在地面造好各种模块,然后用火箭运到太空轨道上去“拼积木”,这才是人类目前熟悉的太空设施建造方案。  目前领航者能用的火箭就是远航号超重型火箭,初航号火箭都退役了,技术出售给了其他航天公司。  而天夏官方能用的火箭是回收版的长征九号和回收版的长征五号,其他的火箭都太小。  尤其是长征九号,它对大型空间站的建设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使用10米直径的整流罩。  只不过看领航者搞过芯级直径5米的火箭顶着直径15米的整流罩飞天的情形就知道,长征九号火箭的整流罩也不太够,天庭空间站太大了,一次能把多个模块运上去总是好的,并且天庭结构里边有的模块确实巨大。  所以就肯定需要更大的火箭,比长征九号还要大。  这唐超也知道,而且后边他还要建造飞往火星的载人飞船,模拟重力舱肯定也得上。  这次搞了测试用的小型重力舱,展开直径30米,折叠起来直径15米,现在参与测试的宇航员们已经有些反馈了,问题不少,基本都是跟直径小有关。  那么之后造火星飞船,重力舱的直径肯定得扩大,折叠起来的直径肯定也得扩大,远航号估计够呛了,比15米直径更大的整流罩估计真得翻车。  而长征九号的原始设计让它不能像远航号一样瞎搞,它的整流罩限制更大,能扩大估计也就15米左右了,根本运输不了更大的重力舱折叠机构。  所以更大的火箭是早期太空大建设的刚需,人类目前最好的太空设施建设手段就是在地面造好,最好几个模块先组装好,省的在太空多次组装,然后直接由大火箭运到太空,再跟更大的模块进行连接。  当然,也可以让宇航员太空行走进行一些辅助组装公祖,但一定要简单,也就在外边拧个螺丝、插个插槽、连个线之类的。  要是搞一条长长的缝隙让宇航员焊上,那就是为难人了。  如果这个焊缝还不是直线的,而是犬牙交错的,那宇航员得自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