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378章 北伐计划
一间封闭的密室里,几盏油灯带来一丝光亮。一身黑色龙服的嬴政高坐在主座之上,周边则是李斯等大秦的重臣。 “朕这次不想知道抓了多少匈奴俘虏,也不想知道你们斩杀了多少匈奴士兵,朕只想知道匈奴是否被灭了”。 嬴政最先开口说话,这一张口,便是满满的杀气腾腾,目光中射出令人胆寒的寒光。 李斯蒙恬等人微微皱了皱眉头,虽然早就已经知道了此次北击匈奴的作战目标是什么。 可是战争毕竟是战争,不像一句话,上下嘴唇碰一碰便可以了,说的简单,但是真的做起来的话,恐怕难如登天。 尤其是匈奴的机动性远远高于大秦,一旦对方真的想要放开逃跑的话,大秦士兵就算长了四条腿,也不一定能够追得上。 蒙恬作为大秦的上将军,更是多年镇守边疆,知道这个目标实在是有些难以完成。 虽然现如今被嬴政名声暗降,心里有些不爽,但是大秦毕竟是几代人打下来的,自己也对其有感情。这要是由于过于急促得到战争目标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忍不住的想要开口说话,却被坐在一旁的陈峰制止住了。 此次北极匈奴的计划虽然是自己提出来的,但是嬴政的内心也早就想将北方的草原当成大秦的牧马场,训练大秦的骑兵。 尤其是自己在提供马鞍等物后,大秦上下,无论是嬴政还是在坐知情的将军也都认为日后将会是骑兵的天下,步兵很有可能只是作为辅助。如此一来,更加坚定了嬴政心中的想法。 “陛下,灭亡匈奴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此次我们只需要打的匈奴俯首称臣便可。 到时候贫道自有办法,让匈奴国运尽灭”。 陈峰在一旁开口说道,这个时候自己说话绝对比蒙恬说话十分的管用。而且自己也不希望出现意外情况,否则的话,对于日后的局势很有可能产生极大的威胁。 嬴政思考了一下,轻轻的点了点头。自己虽然没有指挥过军队打仗,但也知道打仗打的是一国之力,一旦此战失利的话,对于大秦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一些六国余孽很有可能会趁机作乱,自己是想要长生不老药,但是也不愿意看到大秦四分五裂。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由国师看一看,到底打到什么程度才行”。 嬴政说完之后闭口不言,静静的看着周边的李斯的人,想要见一见几人的反应。 “陛下正所谓欲治兵者,必先选将。 此次北击匈奴,对于大秦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为将者必然要慎之慎之。 臣恳请陛下能让蒙将军重回边疆,统帅北疆二十万秦军”。 李斯看了看众人之后,闭目思索了一下,率先站起身来,一脸郑重的看向嬴政。 “准了”。 出乎陈锋预料的是嬴政连思考都没有思考,直接开口便同意了李斯的请求。 这样的事情不但出乎了陈峰的预料,甚至连在座的诸位大臣也是有些反应不过来,甚至有些人已经做好了以死劝诫的准备。 短暂的错愕之后,李斯坐了回去,心中则在思索着嬴政的反常举动。 之前莫名其妙的便将蒙恬给撤职,已经让大家心里有些匪夷所思,只以为是蒙恬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从而让皇帝感到生气。可现如今却连思考都没有思考,便让蒙恬官复原职这般做法似乎有些出乎预料。 坐在主位上的嬴政,看着底下的人一个个面露思索,心中则是暗暗的满意为君者,怎可让君王的心思让臣下猜到。 至于让蒙恬重新统帅二十万秦军,也是自己的无奈之举。北击匈奴对于大秦太重要了,遍观整个朝中为帅者,不过数人罢了。 而蒙恬又常年处在边疆,多次与匈奴作战,熟悉匈奴的作战方法乃至匈奴人的心思,这要是换一个其他地方的统帅的话,很有可能会做出一系列错误的举动,从而影响大军的征法。 “此次北击匈奴乃重中之重,二十万秦军很有可能无法全歼匈奴。 朕打算从南越那边抽调二十万秦军增缘,另外再从京军之中抽调十万人驻守长城边,一旦出现险情可以及时增援”。 嬴政的再次开口,让众人再次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李斯更是眉头皱的深深的。 作为此次大军的后勤总指挥,李斯的身上的重担可以说是比蒙恬还要大上许多。本来已经预备了三十万大军的粮草,现如今皇帝却足足派遣了五十万大军,如此一来的话,恐怕粮草乃至民夫都大大的跟不上啊。 “陛下,此次大军调动是否过多,南越那边本来局势就有些不太平稳,一旦抽掉二十万大军北援的话,恐怕赵佗那边有些镇不住当地土著啊”。 李斯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委婉的提醒一下。毕竟一旦大军真的因为后勤出现问题导致前线崩溃的话,自己这个后勤总指挥的话,必然要承担最大的责任,权利虽然大了,可这责任也就大了呀。 “赵陀的那边的事情,朕自有安排”。 嬴政随口说了一句,但是目光中确实透露出一股杀意,不过又很快将其掩饰住了,以至于众人都没有发现。 “蒙将军,朕还有一件事情要托付于你”。 随后嬴政又将目光转向了蒙恬,蒙恬见状,则是急忙站起身来,向着嬴政躬身行礼。 “扶苏今年虽有二十有余,但从未在大军中生活过,无法与士兵同甘共苦。 朕打算此次北击匈奴,便将扶苏派到你那里去,一来让他见识见识一下战争的残酷,二来也是向你学习一下领兵布阵的能力”。 嬴政的话说的很轻松,似乎只是单纯的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在座的众人哪一个不是老狐狸。 一下子就明白嬴政的意思是什么,不过是打算把扶苏派到那里做监军罢了。 “臣领旨”。 蒙恬也是心里也明白,甚至还有些欣慰。 自古以来,大军出征必然有皇帝的亲信,作为监军存在。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战事,正是由于这些监军的胡作非为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扶苏的为人自己还是清楚的,该做的做,不该做的绝对不会去过问。更重要的是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的亲密,绝不会发生私下的争执,从而影响到大军的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