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二次徐州之战的失败,曹操在发动第三次徐州之战时,可是准备了万全之策的,明里联合了孙策一起出兵,虽然双方各怀鬼胎,但是,他们想要先消灭徐州刘备的心思是相同的。 在暗地里,曹操借用了汉献帝的名义,暗中派人联络徐州各个世家。据派到徐州的暗探们回报,刘备徐州实施的一系列新的政策,严重损坏了徐州世家们的利益,比如在东海郡、彭城国和下邳国,以及沛国和陈国一部分地区实施地类似于均田制的屯田,比如,刘备在徐州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 土地应该集中于地方世家和豪族之手,而不是由一州之主或者普通老百姓们占有,这是东汉末年,各州郡地方上世家和豪族们之间共识,人才也更是如此。比如,豫州颍川郡和荆州南郡对士人的培养,已经近乎于被世家所垄断。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徐庶。因为是寒士出身,又是游侠,他在颍川并没有受到荀家及其他世家的重视,可当他到了荆州,展现了才华之后,立即被鹿门收为弟子。 陈家是如今徐州唯二掌管一郡权利的世家。 另外一个家族就是东海糜家,因为有淑房之宠,糜家兄弟无论如何都不会背叛刘备的。所以,即便曹操依然用朝廷的名义册封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相,但是,曹操只也知道,这么做策反糜氏一族的几率会非常小。 陈珪被刘备任命为兼广陵从事这个徐州属官,心有不满。而曹操之前已经准备任命陈瑀扬州刺史,暗中窥伺江东,被孙策打败之后,没有敢回阜陵而是逃到了广陵,躲在陈珪那里,陈登却并不知道此事。 后来,曹操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又派汉使有暗中册封陈珪为徐州刺史,陈禹为下邳相,陈琮为东海太守,陈登广陵太守如故。若是按照曹操如此安排的话,整个徐州除了彭城国之外,陈氏一族可谓是布列徐州各郡了。 有了汉献帝的正式册封,陈珪就要比刘备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二把刀徐州刺史更加名正言顺了。 因此,刘备突然率军和徐庶一起离开下邳城的消息一传到广陵,陈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陈家夺取徐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不过,陈珪顾虑到长子陈登对刘备的态度,因此,在召开这次家族会议之前,并未将会议的内容提前通知他。 等到陈登没有带任何随从来开会议的时候,愕然发现,他已经被家族里的家兵软禁了起来。 “父亲,你们这是要干什么?”陈登一看到两位族叔突然出现在家中,心里面便立刻明白了,不过,他到最后还是试图要说服只的父亲。 可是,陈珪这个时候,已经不想再听儿子的任何辩词了。有汉献帝的诏书和印信在。陈珪他们才是正义的,而刘备才是擅自占据大汉疆土的叛臣。 起码,对外的名义,除徐州外的百姓眼中,双方的立场确实是如此。 可是,陈珪却忘了,现在的徐州早就已经不是被曹操杀得尸横遍野、百姓们狼狈逃窜的徐州,而是在刘备的率领下对所有敢于入侵徐州的敌人同仇敌忾的徐州。 更何况,陈登不知道陈禹和陈琮兄弟的动向,可徐庶却一直都在暗中派人严密监视他们二人的一举一动,甚至于,陈珪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府中,陈禹兄弟的身边,都暗藏着金珏派来的暗探,其中有男有女。 美人计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计策,金珏怎么可能不会呢?之前,之所以没有在汉中郡或者刘璋治下用,只是,他自觉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就打败张鲁和刘璋,没有必要为了争夺地盘就牺牲无辜的女子。 可曹操治下以及刘备治下则不同。刘备只要在徐州坚持一天,就能够将曹操拖住一天,牵制曹军,让曹操没有时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向周边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因此,金珏早就认为陈家迟早会成为刘备统治徐州的心腹大患。 别看陈登一直终于刘备,他的各方面能力也仅次于徐庶和鲁肃,但是,陈登毕竟是儿子,他上面还有族亲,还有父亲。更何况,历史上,在刘备颠沛流离的时候,糜氏兄弟放弃祖业,一直跟随刘备的左右,不离不弃,而陈登呢? 帮着曹操灭了吕布之后,刘备再次登临徐州的时候,陈登并未帮着刘备稳定徐州的局势,也并未派兵协助刘备抵御曹操大军的进攻。 当然,陈登这么做是对的,无可厚非。但要说陈登有多忠于刘备,那是自欺欺人而已。陈登与其说是忠于大汉,才选择了投效曹操,还不如说他是忠于陈氏一族,这才做出最符合家族的决定。 软禁了陈登之后,家族会议立即召开。 在会议中,陈家人一直决定,立即由陈登的弟弟率领广陵郡一半的守军赶赴下邳城。 那位汉使册封陈家的同时,也将孙策给卖了。陈家这个时候,也知道,孙策已经暗中派人准备随时进攻广陵郡,因此,值此关键时刻,他们并不敢一下子就将全部兵力调走。 到了下邳,陈达会以协助防御下邳城的名义,骗开城门,趁机夺取下邳城,城里刘备军的家属可都在城中。因此,陈家人一旦掌控了下邳城,就等于挟持住了包括刘备家眷在内的所有刘备军文官和武将们的家属,更不要说徐州兵的家属有七成也同样在下邳城内。 陈珪此计不可谓不狠毒,一旦成功的话,刘备军真得很有可能会在瞬间崩溃。 而这个时候,刘备给陈珪的这个监广陵郡从事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可以宣称陈登身患重病,不能理事,郡中的一切事物,包括调兵的印信在内,他都可以随意调动。他是陈登的父亲,其他人怎么可能怀疑他呢?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的筹谋,外人并不知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