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夏军的火铳
"大宋要迁都李谅祚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止,除非夏宋两国爆发战争,在宋室没有南迁之前李谅祚将其全部拿下,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宋室南迁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灭宋之事,李谅祚只能进行重新规划,重新进行布局。 兴庆府皇宫,御花园内。 李谅祚正在欣赏火器研技署送来的最新火器,在李谅祚的提示和大夏工匠上千个日夜苦苦的钻研之下,终于制作出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的神兵利器,李谅祚抚摸着放在盒子中的新式火器激动的不得了,这种新式火器就是鸟铳。 李谅祚向站在身边的金守城问道:“金爱卿,这鸟铳是您制作的吧!” 金守成回答道:“老臣老了已经没有这样的精力了,这是老臣的小儿子,金伯航按照陛下的旨意造出来的。” “哦,既然如此快让他来见朕。”李谅祚笑着说道。 “卑职,金伯航拜见陛下……” “爱卿平身吧!”李谅祚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问道:“朕问你,这把火铳是你制作的。” “禀陛下正是卑职制做的。” “那你告诉朕,这种火铳有效射程多远?” “禀陛下在一百步到两百步之间。” 听到这样的答案李谅祚摇了摇头又继续问道:“那这种火铳产量是多少?” “禀陛下一个月二十杆左右。” “二十杆?朕何年何月才能装备一直军队啊!”李谅祚不满的说道;“朕给你提几点要求,第一火铳的射程要增加,必须要超过弩的射程,如今我大夏帝国的单兵弩射程都在两百步到三百步之间,火铳连这个射程都达不到朕要他何用?第二提高产量,产量太低了朕根本没有办法列装部队。” “卑职明白,可是陛下,制作火铳需要的是精铁中的精铁,否则很容易炸膛的。” 李谅祚的前世是血冶金的出身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十分的了解,夏军现在所使用的兵器虽说已经是整个时代最好的钢铁了,但是还是达不到制作鸟铳的强度,为了避免炸膛因此只能加重枪管的重量,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对士卒的要求。 李谅祚经过慎重考虑以后说道:“这样,在精铁的要求没有达到之前,主要以增加射程为主,朕要求这一杆火铳的射程可以达到六百步,而且能够进行精准的射击,既然无法大批量列装那就要做到精中之精……” “是,卑职明白……” “小福子,去找两个人来,试试这火铳的威力如何?” “砰、砰、砰……” 放了几枪以后整个空气中都火药的味道,这是李谅祚最喜欢,也是最熟悉的味道,火铳虽然造出来了,威力也不小,但是精准度却很低,连着放了十枪,只有四枪上靶,远远没有达到李谅祚的要求,而且火铳的装填速度慢,李谅祚距离打造一支纯火器部队的愿望还很远,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火铳依旧无法取代弓弩在夏军中的重要地位。 自从有了火药以后,李谅祚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够打造一支火枪部队,有着这样一支军队夏军就可以横扫世界了,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自从大夏帝国火器研技署成立以后,李谅祚对火铳的研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最终得到的结果还是不满意,毕竟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科技积累的过程,这个时代能够做出火铳已经是超越历史了,但是距离李谅祚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毕竟现在的火铳无论是射程还是射速都比不过夏军所使用的弓弩。 “父皇,儿臣看着火铳的威力挺大的,您看是不是应该给我们禁卫军装备上一批几百杆也成啊!毕竟我们禁卫军是火器部队吗?”李钺找到李谅祚之后说道。 李谅祚对李钺说道:“火铳的技术还不成熟,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准度都不如弓弩,那你说朕装备他干什么呀?” “父皇,虽然火铳的威力现在不如弓弩,可是总有一天是可以超越弓弩的,到那个时候有了火铳却没有相应的火铳兵,还需要临时培养那不是大大的耽误时间嘛!儿臣的意思是先让他们用现在的火铳进行训练,成为一支合格的火铳兵,一旦有了新式的火铳就可以迅速大的形成战斗力。” 李谅祚想了想觉得李钺说的有道理,于是同意道:“好吧!朕批准你们装备五百杆火铳,由你亲自带着他们训练,积累经验。” “是,儿臣领命……”李钺喜滋滋的说道。 李钺虽然没有被外放担任什么封疆大吏,但是李钺的权势并不比那些诸侯王爷要小,掌握大夏帝国唯一的大规模使用火器的部队禁卫军,而且这支军队不光有犀利的火器,其士卒的战斗力也是爆表的,他们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由李谅祚当年亲自训练出来的老兵,经历过北伐、西征和抗宋的历次大战,其战斗经验十分的丰富,这是夏军精锐当中的精锐。 在获得李谅祚的批准之后,火器研技署开始大力生产这批火铳,按照之前的生产进度一个月二十杆,这五百杆最起码也要两年的时间,心急的李钺根本就等不起,要求三个月内必须交付,逼得金伯航不得不想招加快生产进度,调来了大批的铁匠使用标准化的流水作业来进行生产。 在火器如火如荼生产的时候,李谅祚接到了一个让其十分愤怒的消息,消息称吐蕃人北上侵占了析支之地,析支之地又被称为河曲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黄河流经这里的时候形成了打一个v字,这一片地方虽然狭小,但是却水草丰美很适合放牧,这里曾经是拓跋李氏的祖地。 李谅祚在占据河湟谷地的时候,曾经一路派兵南下收复这里,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夏帝国越发的强盛以后,这片偏僻的析支之地反而被忽略了,原本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北上迁入了河湟谷地,没有百姓驻扎在这里的少量的夏军也撤回了,于是析支之地就出现了真空,虽然名义上还是大夏帝国地盘,但是实际上已经不在大夏帝国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如今有一支北上的吐蕃人迁入到了这里,并且以此为前进基地不断的袭扰大夏帝国的边疆地区,虽然损失不是很大,但是却让人感觉到很不舒服,吐蕃人的行为已经严重的触犯了李谅祚的底线,而且随着夏宋进入到对峙状态,析支之地的战略地位开始突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