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城国名存实亡。 同尚城国接壤的是巴陵国,巴蜀国的附属国,在黎江边有那么不到百里宽狭长的地带,现在已经归属纵掖国。 这就是肖楚龙,从巴陵国手中要回来的江北两城其中一城;绩溪城。 绩溪城紧靠黎江,延黎江蜿蜒东西长三百多里,南北宽一百多里,西宽东窄。 西部便是绩溪城主城所在地方,紧邻着武陵北城。 实际上这座跨江石桥属于武陵城,经过常年战乱,石桥缺乏维护,在洪水爆发时,被冲毁了一段,桥断了,武陵城就硬生生一分为二,江南为武陵南城,江北为武陵北城。 这座石桥可有些年头了。 原本这里有个诸侯国;武陵国。 武陵城就是武陵国的国都,这座石桥是武陵国建造的,后来武陵国亡国,被纵掖国给占了,再后来就被武威国和巴陵国给瓜分了,现在又被纵掖国收回。 纵掖国国王本不想要回这个地方,他们都是山里人,善斗不善管理,这一带是平原,无险可守,三面临敌。 纵掖国人口少,彪悍粗鲁,同这里的原住民难以交融,得不到支持,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那座石桥,所以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旦战乱起,这里必定会成为争夺之地,有着一座石桥横跨黎江,南北畅通,何其便利。 想来武陵国灭亡绝对是跟这座石桥有关。 张显怂恿肖楚龙收回这五座城,其深意不言而喻。 现在这座石桥断掉的那百多步,已经被肖楚龙安排人接上了,只是没有用石材,而是木材。 而且还预留下可通中型战船通过的桥洞。 原来这里的桥洞,只能通过小船。 现在的武陵城驻扎着纵掖国少部分精锐,张宇的一部分水军也在这里协防。 想要夺取这座石桥,就必须得先征服巴陵国,可是巴陵国是巴蜀国附属国,巴蜀国是十大世家程家的俗世产业,秦国也不敢轻易招惹,也就是说还没有准备好对付他。 程家和秦军也不算对眼,两家表面上倒是没什么大冲突,可也相互看不上眼,暗斗也很剧烈。 巴蜀国也怕秦军趁机打击他,所以在张显派人联络后,也加入了联军,这也因为回归巴蜀国的程综撮合有关系。 程综可是张显爷爷张瑞拜把子兄弟,老牌神师。 张瑞、刘奉、李充、程综和罗褚是一起共患难,被罗利所救,得到张显无私资助,不但恢复了修为,而且还有精进。 晋阳侯所备木料被一把火烧个精光,失去了搭建浮桥的材料,这事追究起来也很严重,现筹集可是不那么容易,再说时间也不允许。 所以他的心腹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出奇兵夺取那座石桥。 巴蜀国肯定不会坐视晋阳侯攻取巴陵国,再说了那里驻扎着一部纵掖国、巴蜀国和巴陵国的联军。 他们的联营一字排开,驻守在牛角山到牤牛河数十里险要之地,由巴陵国名将程仟统帅,身后有肖楚龙、宗熙、程综等高手压阵,晋阳侯也不敢轻易触碰。 毕竟他现在不是主帅了,只是协助武岳候。 有些大事情需要武岳候批准才能去做。 因此晋阳侯决定出奇兵潜行过绩溪城,突袭武陵北城,夺取石桥。 绩溪城东部是山区,虽然山势不是很险要,可想大兵团通过也着实不易,所以联军这里没有多少驻军,只有少部分人驻守几道关卡。 秦军想要通过这里,只有两条路,一是走山路,但必须夺取那几道关卡,另一条路就是水路。 水路就不要奢望了,那里有夏国水军,山路只要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拿下那几道关卡,走百十里山路出了山,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了。 绩溪城和武陵北城相隔不远,派兵围住绩溪城,剩下的直捣武陵北城,只要占了武陵北城,并快速通过石桥占领武陵南城,只要守住,后续部队及时赶到,那么这条通道就被打开了。 这条通道打开,就不在望江兴叹了,联军也就被一刀斩断,东、西不能相连,除了原西掖国和巴蜀国易守难攻,这一片剩下的诸侯国就会全部落去秦国手中。 这个战略要是实现了,秦军横扫江南易如反掌,夏国也就危险了。 其实这个战略,武岳候也不是想不到,只是想要实现几乎是不可能。 因为联军中也不泛有很多军事人才,岂能看不到这一步,特别张显,他最重视这里,并且令扬威军不惜一切代价逆江而上驻防这里。 巴蜀国虽然加入联军对抗秦军,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同秦军并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只起着防御和策应状态。 秦军主要目标是武威国、苏里国和夏国,严格来讲,武威国和苏里国是受到夏国牵连,因为打击夏国,必须的通过这两国,他们隔在中间。 其实还有个苏汕国,可是苏汕国偏北,秦军倒没太重视他,若不然最弱的苏汕国,秦军大军一走一过就把他灭了。 主要目的是打击或者灭杀夏国,所以秦国还是尽量不要同巴蜀国冲突,多面作战秦国也承受不起。 这也是武岳候,没有把主要渡江目标放在那座石桥的原因。 大军要想畅通无阻走石桥,就得先灭了巴陵国和纵掖国一半,可那样一来,这仗就打大了,直接同巴陵国开撕。 别小瞧了巴蜀国,那可是山府之国,国势强盛,实力雄厚,惹毛了这西南猛虎,他出祁山八百里一马平川,可直接攻到建邺城。 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晋阳侯现在被逼无奈,才走这步,但是还是绕开了巴陵国。 但是他要真的成功了,秦皇以及武岳候或许改变策略,暂缓打击夏国为主要目的,转为夺取这条战略通道,那么秦国和巴蜀国就会正面冲突了,那样一来,两国就会出现持久战了。 从短期战略意义上,秦国失大于得,还树立了一个强敌,不得不放任夏国逐渐变强。 可从长远意义上来讲,那还是得大于失。 因为有了这条战略通道,不善于水战的秦军再不用为过黎江而犯愁了。 等磨平了巴蜀国的强烈攻势,解决了北疆东疆的事情,再来对付夏国就容易多了。 到那时武威国想抵抗也不能了。 消灭了武威国就直面夏国了。 通过石桥,大批的兵马过江而来,大批的物质畅通无阻,谁还能挡得住秦国大军的铁蹄。 真要形成这个局面,那联军也就崩溃了。 秦国只要不针对苏里国,苏里国危机解除,他必然退出联军,因为他也不想同秦国为敌。 纵掖国怎能退守大山里,巴陵国灭亡,巴蜀国倒是能同夏国联合,可也只能各自为战,毕竟被人家隔开了,只能相互策应了。 晋阳侯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 于是秘密调集兵马,准备出奇兵夺取武陵城。 但是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必须得上报主帅,也就是必须得到武岳候的批准,可晋阳侯知道,他要上报,武岳候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这不符合秦皇既定的战略意图。 他有了这个念头,却怎么也也压制不下去,可是私自行动那可是有违军规,私自调兵抗令不尊会被处斩灭族的。 他上次兵败,虽然秦皇没有太过斥责,也没削他侯爵,可这份耻辱却压得他透不过来气,他想要重新得到秦皇重视,恢复名誉,就得得到奇功。 所以在心腹怂恿下,他决定冒险行事。 一旦成功,以他的身份,不但不会受到处罚,还会受到嘉奖。 如果失败了、、、、 晋阳侯不敢去想。 晋阳侯手里还有二十几万人马,再加上后来补充给他的,他能纠集百万人。 作为奇兵,自然用不上百万人,但是后续跟进是必须的。 于是他带领不到十万精锐在一个夜晚悄悄离开了大营。 本来他想带着心腹良将历朝阳的,但是历朝阳却提议他留下来装扮成晋阳侯,这样一来,即便联军探子也不知道底细,一位晋阳侯还在营中,另外,晋阳侯一旦成功,他还指挥人马跟进。 晋阳侯想想也对,他这二十几万人马,除了他,也就历朝阳能指挥得了。 这二十几万人马是晋阳侯仅存的老部下,只是原本的将领死的没剩几位,是李贝奉那些保他冲出重围的将领宣誓效忠他后,他令这些将领接过了这些兵马的指挥权。 后来武岳候又补充给他不少人马,而这些人马,就被打乱编制,分配给这些将领。 当初拼死保着晋阳侯逃到江北的那十几位原李贝奉手下悍将,现在都成为带领十几万人马的将军了。 不过后补充过来的毕竟不是晋阳侯原班人马,如果不是他那二十几万人隐隐压制这他们,晋阳侯都怀疑自己能否指挥得动他们。 晋阳侯带走了十万人,这十万人其中只有自己原班人马的一万多人,但都是精锐,补充过来的人也是精挑细选的。 历朝阳是晋阳侯心腹副将,只有他能带领他原班人马镇得住那些后来的人。 历朝阳留下来,才能指挥得动这些人马后续跟进、、、 :。: (三七中文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