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九章 范公堤
第五八九章范公堤 话分两头,孟铁头暂时在劳动改造,张晨枫这边仍有许多事要忙。 幸得顾炎武相助,又及时获得了孟铁头的口供,搜缴行动当夜就开始了,因情报精准,各分队一扑一个准,几大盐枭的寨子一夜之间就被包了饺子。 这次行动,一举起获了将近两万石白米,大大缓解了扬州的粮荒,张晨枫这个焦头烂额的临时“军管会主任”,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不过,如何处理这几家阳奉阴违、窝藏鞑子粮食的盐枭,他有点吃不准——到底是只搜缴粮食,先放他们一马呢,还是趁机将之一网打尽? 他觉得,这件事非同一般,还是要征求一下队长的意见,听听他怎么说。 另外,他的二营等主力部队也即将抵达,如今他兵强马壮,除了派出部队急袭仪真,下一步如何动作,也要再请示一番。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便叫通了林啸的电台。 “我看还是直接抄家吧,” 听完张晨枫的汇报,林啸没有多少犹豫就下了决心,“两淮盐业,必然进入一个新时代,总商和场商这几个行业,本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对这些目无大义,唯利是图的奸商,林啸没有丝毫的怜悯。 这些靠盘剥盐民而发家致富的特权阶级,本来就是特殊时代下官商勾结的畸形儿,既然立志于改造这个行业,甚至改造这个社会,消灭这些吸血鬼是迟早的事。 “得嘞,人都扣押着呢,立马就能搞定。” 既然队长发话了,张晨枫心下大定。 他估摸着,队长还有句话可能不方便直说——顺手打掉这几个大家族,还能缴获一笔数目不菲的浮财。 由于只是暂时封锁了寨子,这笔浮财还没有真正到手,所以他还报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但粗略估计,再审一审,搜一搜,至少能有百万两以上的收获。 这对讨虏军来说,多少能减轻一些压力。 说到压力,张晨枫很清楚,随着队伍和地盘的急剧扩张,林队面临的压力,早已不比以前在安南的时候了,除了粮食永远不够,财政方面也是越来越吃紧。 就拿眼前来说,江南数省到处都缺食盐,他们此行就是搞盐来的,可是这需要一大笔银子,总不能从盐民手里白抢吧。 国家大事,千头万绪,既然大家一起穿越打天下,总不能万事只靠队长一个人,只能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各自努力才行。 他知道,刘旭磊、夏博敏和祝俞嘉等兄弟几个,已经在之前各次战役中多有缴获,多少解决了一些燃眉之急,如今自己也独自领兵在外,自然也要显显身手,为队长在这方面分忧…… “至于下一步的军事部署,我的意见是休整几天,观望一阵再说,” 林啸当然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他在话筒里继续说着,“战士们长途奔袭很累了,要给他们时间洗洗晒晒,也积蓄点体力……” “目前,六合已在鲁王的手里,” 林啸接着解释道,“我们拿下仪真后,已经离得很近了,有事随时可以呼应,他们不来接洽,我们不宜主动上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好的,我明白了。” “扬州的治安怎么样?匪患严重么?” “匪患倒是还好,湖匪不敢进城,” 张晨枫如实答道,“就是还有一些零散的鞑子溃兵,屡有打家劫舍的……” “这个要加紧清剿,把治安局面迅速稳定下来,是现在最重要的事。” “嗯,” 张晨枫略作犹豫,补充道,“另外,许多大户都结寨自保,都有私兵……” “这个,慢慢来吧,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林啸轻叹一口气,“等李涛的工作组培训完,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改,这些事才能彻底解决。” “好,知道了,” 张晨枫话锋一转,“不过队长,你现在到了哪里……还有多久能来扬州?” “怎么,离了我你不舒服?” “不是,” 张晨枫尬笑道,“这个……你不在,我这个军管会主任……还是怕干不好啊。” “怕这怕那的,你小子有点出息行不行?” 林啸轻骂道,“你看他们兄弟几个,哪个不是独当一面……你再不锻炼锻炼,以后怎么做封疆大吏?” “额……” “我现在刚到兴化的白驹场……也遇到了点困难,暂时还脱不开身,你先顶着吧,” 顿了顿,林啸说道,“不过这一路上,盐巴倒已经买了不少,你可以着手组织船队了,江南那边可望眼欲穿了。” “好的,我马上办,” 张晨枫应道,“我们已经研究过了,就从泰州过去,有运盐河可以直达盐场。” “嗯,行。” “对了,队长,” 张晨枫像是突然想起似的,叫道,“那个顾炎武,找到了!” “哦?” 林啸一顿,“真的?” “真的,要不要叫他过去找你?” “不,不用了……” 沉默片刻,林啸说道,“让他留在扬州等我吧,一定要保护好他。” “额……是!” 林啸的这个态度,出乎了张晨枫的意料,他有些疑惑。 听到这么大的喜讯,队长怎么好像不太兴奋的样子? 这个消息,不香么?你不是一直在苦苦寻找这位大儒么? “难道……出了什么事?” 他的心中,隐隐有些担忧起来。 …… 他想不到的是,他的林队虽然没出什么事,但面临的困难一点不比他小,烂事一大堆…… 自蛤蜊港送走舰队后,林啸便也随即启程,带人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直奔泰州而去。 八千民工分走了一半,整个淮安府,就都交给施琅以及张晨枫的一营了,他们这一路,除了沿途陆续收购一些盐巴外,盐场改造方面的事,就无暇顾及了。 他们这一半民工的配备,要比分出去的那一半好不少,因为他们的任务中,要先行运回一些盐去,以解江南的燃眉之急。 所以,数千人的队伍中不但有众多的挑夫,还配备了许多手推车,甚至还有数十架牛车。 浩浩荡荡一路行来,路很好走,大小车辆在土路上蹦蹦跳跳的,速度倒是一点不慢。 因为,他们走的是一道有名的大堤——范公堤。 提起这道范公堤,自然得益于先贤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