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邵深一脚浅一脚走在雪地里,除夕晚间的大雪到了初一中午还没有化开。 从宣政殿到宣德门,再到红狮子大街,也就几千米的事情,裴邵没想骑马,只想一个人静一静。 裴槐老太师的病好像一天重过一天,尽管裴府每天来探望的客人不断,但是裴邵似乎有一个隐约的感觉,这些人不是来探病的,是来催着老太师赶紧上路的。 名门裴氏,树大根深,栉风沐雨百年不倒,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可是在这无比繁华的背后,那是裴槐太师一个人的擎天之柱,自己?呵呵,自己不过是这片树荫下庇护的幼虫罢了。 这是裴邵十九年来首次反思,以前自以为文韬武略,样样全能,直到自己被禹僖皇帝提拔成为金吾卫的指挥使,方才感觉处处掣肘,步步惊心。 京城护卫军的屠元让,淮河军的燕须陀,步军统领衙门,镐京府的府兵统领,城外的演武台大营,京西护卫营,各个军队的将领整日里有事没事都过来喝两盅,让他不胜其烦。 偏偏在那一张张看似热情的脸的背后,似乎总觉得他们似乎隐瞒了什么。 一开始裴邵还以为是行伍兄弟部队之间的正常走动,直到御史台和枢密院也掺和进来的时候,裴邵突然觉得不对了,自己一身好像承担着整个皇城的安危,那是泰山一样重大的责任。 “这位军爷,请出示令牌。” 裴邵正自沉思,没料想却被兵丁盘问。 裴邵当时心里就打了一个突。 大年初一,乾坤朗朗,并无宵禁之说,怎么会有兵丁盘查? 裴邵犹疑地递过腰牌,上面八个小金字“宿卫皇城御前行走”。 兵丁恭恭敬敬行了个军礼:“原来是金吾卫的长官,标下失敬。” 两排身着黑色衣甲的士兵让开一条通路。 裴邵看了看兵丁的号坎,居然不认得,再看向四周,没有一个百姓,大街上冷冷清清,竟然是临时戒严了。 原来只有自己一个人走了这么长的距离。 慌忙问道: “这位兄弟看着面生,是哪个队伍的?谁家管代的麾下?” 那兵丁面无表情: “长官恕罪,事关行伍机密,不方便泄露。” 裴邵看了看兵丁,点点头,快步走向红狮子大街,入了大街口的拐角,施展陆地飞腾之法,几起几纵来到裴府大门前,连门都没敲,一个飞身越过三丈高的大墙,直奔祖父裴槐的起居室而去。 出大事了,一定是出大事了,裴邵略显慌乱,此刻像在找救命稻草一般冲进裴槐的屋子。 屋内大白天灯火通明,四周都堵着严实的窗纱,厚厚叠叠,外面根本看不清里面的东西。 裴邵“啊”了一声,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太师裴槐好端端坐在正中太师椅上,脸虽然老态,却是精神矍铄,右手拄着龙头拐杖,身上居然穿着一身金色的铠甲。 “爷爷,你这是...” “呵呵,老夫年轻之时跟随龙虎山张大天师修习的龟息功还不错吧,连你这个金丹境界的大修士也瞒了过去。” 裴邵转忧为喜: “爷爷,你没事就好,今日只怕这镐京城要有些大变化,刚才街上的驻军突然换成了一波不认识的人。” “我早已知道,你问问他可能更加清楚一些。” 裴槐用龙头拐一指,身后帷幕之中走出一个白衣中年人,细眼长须。 “李十朋?” 裴邵这才想起早朝之时李十朋确实不在宣政殿上。 随后向裴槐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他李十朋可是丞相府那边的人。 李十朋惨然一笑: “裴议郎勿要多疑,李某近几日已经发觉不对,也对相国大人做过提示,只是相国大人以不懂兵事为由,将李某的提醒拒绝了。 看看今日的情形,屠彬大将军定然是已经发动了兵变,丞相大人恐怕是已遭毒手。” “大胆李十朋,你竟敢妄议朝中重臣,该当何罪?” 裴邵已经拔出了宝剑,只是那握剑的右手却是颤颤巍巍的。 李十朋手摇小尾扇,手捻须髯: “裴郎勿惊,李某并非是丞相府派来的细作卧底,此时我朝乍逢大变,你我两家若不妥善处置,必遭池鱼殃及之危。” 裴邵手里的宝剑已经有些发软,口中问道: “你怎知屠大将军今日发难?有何凭据?” 李十朋眯缝着眼睛,慢条斯理道: “那下官就谈谈我知道的,但是裴郎未必知道的事情。 就在昨夜,步军统领衙门换防了,主任将官变成了屠大将军的小舅子郭怀礼; 镐京府的府兵统领周烈昨晚死于家中,验尸结果现在还没出来; 演武台大营和京西护卫营都被调往临潼关演练,奉的是大将军府的军令; 京城护卫军八万人全部换了副统领,由屠元让指挥,现下已经齐聚勤政殿和皇城的内外城; 大将军府伙同枢密院下了严令,非奉屠大将军手谕,任何人不能调动一兵一卒,否则按军法处决。 怎么样裴郎,这些除夕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你知道吗?” “当啷”一声,裴邵宝剑落地,除夕之夜他在干什么? 正在跟贵妃陈娘娘于普济寺里面饮酒作乐,裴邵记得自己喝醉了,和陈娘娘一同脱得光溜溜的,女人的衣服是自己脱得,而自己的衣服是被女人脱得,两人干柴烈火,尽享鱼水之欢。 此刻,裴邵的眼光似乎又清醒了几分,慌忙大叫: “爷爷,跟我走吧,镐京北门的镇守使胡一杰与我有些交情,咱们赶紧出北门。” “你是让我逃?” 裴槐此刻瞪大了眼睛,有些失望地望着这个滴亲孙子,随后一句硬朗的声音: “我裴槐历仕大禹三朝,每逢大难都是挺身而出,从不做流亡逃避的贪生之徒。” 裴邵此时也感觉说错了话,涨红着脸: “我的意思是暂避其锋芒,屠彬一朝得势,难免要大开杀戒。” “不能逃!”李十朋在一旁厉声说道: “裴家树大根深,已经是朝廷一面旗帜,这一逃动摇根本,天下英雄谁还敢来投奔? 再者,你裴家一逃,便给了屠彬勾结丞相府谋逆的口实,到时候百口莫辩,京城护卫军足有八万,你能往哪里逃?你还没渡过黄河,就给人家抓回来了。” 裴邵此时心乱如麻,虽然知道李十朋说的有道理,但是想想锦衣玉食可能顷刻之间就会化为乌有,喃喃道: “那,那如何?难道坐以待毙?” 李十朋走了过去,一把扶正裴邵: “裴郎,大将军面临风雨才显英雄本色。 依在下看,非但不要逃,还要给大将军屠彬上一道贺表,最好由裴老太师领衔上报,称赞其屠戮朝中奸臣有功,表奏陛下加封他公爵封地范围。 第二,联络在朝的裴氏旧部大臣表忠心,愿以大将军马首是瞻。 第三,让你那些食客赶紧带上文书,分赴大禹各地,让地方官员上表,愿以归顺大将军,尤其是贺兰关领兵的裴武吉,以及南疆平叛的裴金健二人,作为裴氏宗族的武将代表,一定要表态。” “对,动静越大越好,人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显示咱们裴家在朝中的人望,让屠彬有所忌惮。” 一旁久未开口的老太师此时已经是赞成了李十朋的建议。 裴邵此刻脑子已经冷静了下来,开口道: “李十郎说得对,我那些食客多是心思狡黠,鸡鸣狗盗之辈,定能想出法子出镐京送信。” 裴槐此刻吩咐家人:“ 来,把我这身衣甲脱了,硬邦邦的也不怕我老人家难受。” 随后拉起裴邵和李十朋的双手: “十郎,我这孙儿在蜜罐子里宠爱的太久了,还是太年轻,你以后替老朽多多管教才是。” 李十朋慌忙拜倒: “李某不过略有小道,引为裴议郎知己大感慰怀,以后相互辅助尽心竭力,李十朋不敢忘老太师今日所托。” 裴邵嘴上含笑,心下却不大以为然,暗想李十朋投机钻营,来回叛了好几个主公,如何能信。 但是场面上的事儿总得支应着。 【故事不错敬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