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大捷、官渡受降【求订阅】
天色迟暮。 袁绍呆坐在官渡大营中。 营外充斥着喊杀声。 兖州军正发起最强猛的攻势,同时不断往营地内射箭,连箭杆上都刻着招降的字迹:投降不杀,既往不咎! 人心浮动,断粮,归路的渡口也被切断。 越耽搁下去越被动,早投降还有活路。 攻营的曹军,齐声呼喊招降,声音不断涌入袁军大营。 这种时候,还有多少人会为了他袁绍,死战到底,不惜性命! 袁绍脸色苍白,双拳紧握。 他不服气,不服! 部众为什么要叛他?! 他没想到久经战阵的宿将淳于琼,重兵布防,竟然在短短时间里,被曹操击溃。 接到乌巢被攻占的消息时,袁绍并没死心,马上传讯,重新布防了黎阳。 冀州的留守部众,抽调兵力,全力严防黎阳被袭。 却不知正好中计。 曹操命令赵云转攻渡口,用兵就像脑筋急转弯,袁绍没转过来。 他接连被曹操意料之外的攻势,打懵了,感觉曹操在耍赖。 这打破了袁绍对军事的理解。 他在治政能力上,军事能力上,确实不如曹操。 但他对官渡之战的部署,其实没有大问题,一开始就决定用兵力优势,逼曹操打大会战。 问题是弓弩之利,挖掘地道,强攻猛打的正面碰撞,都没占到上风。 在曹操选择的官渡战场上,继续打。 袁军的三板斧用完,开始较量军事实力,用兵方略,形势就急转直下。 麹义也不是曹操的对手。 其实在数日前,张郃劝过袁绍,让他全力防备乌巢。 但袁绍没听。 他是那种平时犹豫不决,可关键时刻,最相信的始终是自己的人。 他想反过来利用形势,曹操去打乌巢,他就去打曹军大营,全力攻破其主营地。 然而淳于琼一晚都没守住,就败了。 逃回来的溃兵说,曹军天兵神降,转眼就将淳于琼生擒,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所有的防务,就此被打乱。 袁绍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拒绝了张郃的提议,导致其生出离意。 他和高览,为什么会轻易投降。 这就败了吗……袁绍紧握的双手,因用力过猛而发白。 就这么输掉官渡,输掉了兖州和冀州的对垒。 输掉了曹操和他袁绍间的交锋。 回头看向榻上脸色苍白,呼吸细弱的长子袁谭。袁绍胸膛起伏,血气逆行,嘴角溢血。 营地外,喊杀声愈盛。 ———— 张郃与高览,并肩策骑,带领他们麾下的部众,来到乌巢城外。 降曹不是临时起意,曹营早有兵马来策反过。 但当时被两人拒绝了。 到官渡之战,冀州军越来越不利,张郃屡次进言,袁绍不纳。 其投降的念头,才像是种子发芽般,变得茁壮起来。 当得知乌巢被占,渡口重归曹军掌握,粮备已失。 袁绍带领兵马反扑,除了增加消耗,一无所获。 张郃,高览便决定降曹。 兴平元年的一月,寒风拂面。 乌巢城门大开,曹操亲自出迎,迎高览,张郃的献降。 这两人降的好,可为表率。 他们的投降,会让失败的恐惧,在袁军大营中决堤般不可阻挡,持续扩散。 袁军完了。 张郃,高览的归降,不仅代表他们两人。 还代表他们背后各自归属的利益,代表着冀州此时愿意归降兖州的士族集团。 袁绍在官渡聚集的主力兵马,近十五万大军。 高览,张郃带来超过七万人,正好一半。 历史上的曹操,在官渡的受降时,做了两件事,一个英明,一个残暴。 因为残暴和任性的举措,损失很大,让本来归降他的冀州士族,又纷纷反叛,回头再次支持袁绍,从而延缓了北方的统一。 他所做残暴的事情,就是坑杀了张郃,高览带来的大部分降卒,多达数万人。 其中一个原因,是曹操对袁绍的忌惮,怕这些人反复。 凭袁绍的声望,并非没有可能再聚拢这些人,重归其麾下。 如果这数万兵马,投过来是权宜之计,曹操就反受其害。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粮备的限制。 养活这多出来的数万降军,会很吃力。 但现在,曹操留下了乌巢的大批粮草,没像历史上一样烧掉。 而兖州的强大,亦足可容纳这数万降卒。 也是因为自身的强大,曹操并不担心这些人再反复。 这一战,会让天下人看清他曹操的霸主身份。 只有跟着他,才有前途。 回到袁绍身边,再打还得输,那就是找死了。 曹操亲自出迎,也让高览,张郃松了口气,当即跪伏宣誓投效。 他们对袁绍保留的情面,是没抓他一起来献降。 曹操的大军,遂离营平推,来到冀州军的官渡大营外。 一月十四日的下午,天阴。 冀州军营大开,曹操一身黑色镶红纹的衣袍,单手压在腰间的承影剑握柄处,策马进入军营受降。 这意味着,他已取得了官渡之战主战场的胜利。 曹操进入中军大营。 其内一片凌乱。 袁绍跑了,带着儿子袁谭,在亲军护持下跑了。 他所在的大营内,留下许多东西,包括一些密简。 袁绍麾下,冀州的谍子,在这段时间,频繁往来各地,游说各方。 豫州汝南郡,袁氏祖地,看似只有李氏,崔氏等有数几家,重投袁氏怀抱。 但暗地里,更多的士族,甚至是兖州内部,一些士族出身的官吏,都和袁氏有信简往来。 这些人是骑墙派,倒不是已经投效袁绍。 他们想做两手准备,先观望,看看谁获胜,再决定往哪边倒。 这些人没有忠诚,谁赢就跟谁。 曹操走入袁绍的大营时,兖州已有部众先一步进来,整理探查有没有危险。 先进来的士卒报告,说找到了众多袁绍和各方士族,以及兖州内部官员联系的密简。 要知道,袁氏祖地的汝南,几乎是天下士族的中心。 各地官吏,出身汝南,颍川这两地的最多。 其基数之大,触目惊心。 和袁绍有过联系的各家,单是密简,就有数百封。 曹操感觉背后,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他从大帐内,又重新走出来,好整以暇的对所有人道: “袁绍故意在营内留下了许多信简,他是想分化我兖州。 冀州很强大,连我自己在战前也满是担忧,考虑过对袁绍投降,何况是其他人。” “密简全部烧掉。我说过,既往不咎!” 人群里有不少人,偷偷吁了口气。 包括兖州随行来清点冀州大营的部分文官。 曹操这一手安抚人心的手段,是从史书当中学的。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用过。 曹操熟读史书,以史为鉴。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这是所有人接收到的曹操传递出来的讯息。 但曹操转身就偷偷问贾诩:“文和,谁和冀州联系过,这些密简,都记下来没有?” 特么的,背地里通敌。这些人必须记下来,重点标注,秋后算账。 刚才明面上烧掉信简,是避免引起后续动荡的手段。 内部的害群之马,不拔干净,留着让他再害你? 贾诩:“记得很清楚,我让两拨人分别记录,然后再核对,绝不会出错,想隐瞒都做不到。” 曹操称善,贾诩办事他一贯放心。 官渡之战,已可以宣布大捷,昭告天下。 但袁曹之间的交锋,远没结束。 袁绍哪去了? “袁绍自昨晚就不见踪迹,应是在亲军护持下,带其子袁谭逃走了!” 不久后,便有人来报,找到了袁绍的踪迹。 曹营有兵马,已经追上去。 袁绍带着儿子,往北逃了。 一月下旬。 袁绍利用一处小渡口,重新逃回黄河北岸时,身边的兵马,只剩数百,狼狈不堪。 儿子袁谭承受这一路逃亡的颠簸,已在弥留之际。 袁绍站在黄河北岸,想起出兵时,数十万大军,坚定能击溃兖州的决心,恍如隔世。 前后三个月,官渡惨败。 他野心勃勃,雄吞南北的计划,大业未成。 泪水从袁绍脸上,无声涌出。 曹操在数日后,跨越黄河,登上了冀州的土地。 张辽,赵云,于禁,贾诩,荀攸,郭嘉,一众文武簇拥下,大军往北推进。 历史中的曹操,战败袁绍后,没有余力立即扩大战果。 官渡之战,对他也是个巨大的消耗。 他在战后,足足休整了半年,才稍稍回气。 此后又用数年,方彻底平定北方。 然而如今的曹操连番布置,消耗要小的多。 他带兵顺势杀入冀州,已是势不可挡。 曹操准备就此定鼎北方局势,彻底击溃袁绍。 袁绍逃回了邺城。 曹操知道,袁绍没多久可活了。 袁绍和楚霸王有一点略微相似。 项羽一生百战百胜,多次打的汉高祖溃不成军,老爹和媳妇都被俘虏过。逃命时,连亲骨肉也能狠心推下车。 但垓下一战,刘邦围歼了楚军。 项羽只输了那一次。 但就是这一次败,他的骄傲不允许他失败,输一次就要了项羽的命。 他宁肯自刎,也不接受失败,没有脸再苟活重新经营。 单纯在这方面,袁绍和项羽差不多,承受不了失败。 袁绍一生的成长,太顺利了,万人簇拥。 他这一败,感觉失去了所有,天下人都在嘲讽他,离弃他。 袁绍心态已崩,郁郁而不可活。 他回到邺城就病倒了。 其实此刻的袁绍,在冀州根基还没丢。 只要他振作精神,亲自回来坐镇。 他手里还坐拥完整的冀州,幽州,地域广袤,文武将领也还有不少。 曹操想对付他,至少要数次大战,以分胜负。 但袁绍的官渡之败,不是败在战场上,而是他的玻璃心。 一次重挫,便把他击倒了,再没有了雄心壮志。 他还没有项羽那种铁血征战,直面生死的英雄气概,敢自刎以谢天下。 他回到邺城,死又不敢,活着又觉得臊得慌,萎靡昏厥。 曹军大举杀入冀州。 冀州军慌乱下,群龙无首,再战就变得毫无悬念,连战皆溃。 袁绍颓然之际,下令往北撤离。 袁隗颤颤巍巍的带着袁氏的人,放弃了邺城大本营,往北避退。 曹操正要追击的时候,却是收到戏志才发来的一条讯息:“州牧,青州,徐州有些变动,刘备的踪迹找到了。”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