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自己人坐一起方便了。正好,他们一共是来了九人,就凑一张桌子,还剩个空位子。因着坐的桌子就是小溪家那种大桌子,板凳也是大板凳,并不是像后来那种摆上十个凳子,坐没坐够十个人一目了然。 像现在,要知道一桌坐够十人没,还得数一下。挤挤攘攘地坐一桌,不仔细还真糊弄过去了。所以,他们这一桌,直到完事了,都还是九个人,没有凑够人数。 还没上菜,几人就抓着盘子里的瓜子嗑,一边闲话着。硬糖也分了,一般的是一人两颗,不过大人们都不吃,让给孩子了。水果是橘子,一人分一个,还有酸奶也一人分一盒。 陈婆婆从衣服兜里掏出个塑料袋撑开,小溪和陈玉彬是一点儿都不生疏地把自己面前的酸奶和橘子放进去。这在农村吃酒席是很常见的,基本上吃席的每个人都准备了口袋,像这些水果和奶,还有后面一些干的耐放的也会装进去,回家慢慢吃。 趁着大家吃瓜子,表爸子把烟盒拆了,一人分发两根,大家都小心地收着。这烟好几块钱一包呐,要比他们平时抽的好多了。小溪和陈玉彬的则交给陈婆婆收着,回家给陈老爷子抽或者是来客了给人找烟。 找烟的意思就是人家帮忙或者家来客了,给人点根烟抽。 然后就是分纸杯、塑料碗和筷子。像办酒席也就是这两年才慢慢开始使用塑料碗的,就图个方便省事,吃完了一丢,不用多花时间洗碗。要知道,办一次酒席,这碗筷的消耗可是很大的,光洗涮就要累得几人直不起腰来。 其实这种碗一点都不好,很薄,一看质量就不好,后面还有热汤,小溪都不敢用这碗盛汤喝。 男人喝酒,就给女人孩子倒上豆奶,帮忙的也开始上菜了。 尽管是冬天,先上的一定是几个凉菜。一盘凉拌猪肝,一盘凉拌猪耳朵,一盘切片牛肉,一盘整只烤鸭切块,一盘炸鸡腿。 炸鸡腿一人一个,还剩一个让给了小溪姐弟俩,大婆也把她的那份让给了他俩,陈婆婆就装进手里的塑料袋里,表爸子两口子也把他们的鸡腿让给了赵娟兄妹俩。大家都知道这是要带回家吃的,见都装进塑料袋里,到也没说什么。 陈婆婆又夹了几片牛肉和几块烤鸭装进塑料袋,就不再夹了,扎好口袋,便忙活着自己吃。 凉菜过后是热菜。先上些家常的炒菜,像是尖椒肉丝、木耳炒肉片、蒜薹炒肉、黄瓜肉片什么的,再来就是重头戏了。 一条清蒸鱼,一碗酥肉,一碗烧白,一碗炖鸡,一碗甜米,一碗肘子,一碗刀尖,一碗龙眼,一碗夹沙,一小盆玉米冬瓜海带排骨汤,再上一盘凉拌豆芽粉丝。 上了凉拌豆芽粉丝就意味着菜上齐了,这酒席也吃的差不多了。帮忙的就会端着装有白米饭的大盆,在席间穿梭,给人盛饭。一会儿就有人抬着装了热汤的铁桶出来,捡了桌上的盆给盛汤。 一般这饭后的汤就两种,一个青菜汤,一个西红柿鸡蛋汤。 喝了汤,这饭就吃好了。几人下了桌,又凑到火堆旁烤火,这冬天坐席就是冷啊。 烤了会儿火,见天也不早了,人二轮子也快吃完了,就找了主家安排住宿问题。这么晚了,回去得花个四十多分钟,老的老,小的小,肯定是不会回去的。 农村都是房屋多,床铺多,虽然来吃酒席的人很多,但周围人户也多。被安排好,一群人就跟着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的酒席跟头天晚上要有少许不同。有的人家做酒席晚上要比早上好,有的是早上要比晚上好,其实这个好,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凉菜多了几个,像泡鸡爪、炸虾,肘子没了,换上了炖鳖,还有糕点什么的,炒菜也多了几个。 吃完饭,歇息了会,就去跟主家打招呼,说是要回家了。主家就拉着他们说什么也不让走,一群人又闲话了会儿,一方说:“快过年了,得回家收拾,准备东西了,怎样怎样。”另一方就说:“那是,那我就不耽搁你们了,姐姐、哥哥的,过完年了就过来耍两天。”一方就说:“对对对,要的。” 见人要走了,主家就回屋捡馒头,来吃酒席是要随礼钱的,这馒头是回礼。一家子回两个白面的开花馒头,这个一般都是在市场上买的,两块一个。 要是两家亲近一点,走了的时候,主家还会捡一些剩菜给带上。虽说是席面上剩下来的,但带回去好歹能全家换换口味,所以是不会有人拒绝的。 主家这会儿也是愿意给别人送的,一是卖个好,二是这快过年了,到时候又得收拾些吃的出来,这些吃不完就扔了,可惜了。 所以,一人提了几个塑料袋,就往家赶了,这几天有的忙的。 回到家,几人就开始忙活了。 找出灶房角落里的魔芋疙瘩,洗净之后,陈婆婆带上手套开始削皮,削完外面那一层黑皮,就用擦子将魔芋擦成细丝。 弄魔芋的时候一定要对手做好防护措施,不然过后手会发痒,奇痒无比,好几天都好不了。 锅里加了水,待快烧开了,将擦好的魔芋丝倒入锅中翻煮。 小溪家有根手腕粗的木棍,十分光滑,一看就是个常用的家伙事儿。这根木棍形似于擀面杖,不过不像擀面杖那样中间粗两头细,而是一样粗,有七八十厘米长。 陈老爷子看火,陈婆婆把着木棍,顺着锅边顺时针搅着,慢慢地,白色变成了灰色,魔芋丝没了,变得很是黏稠。放下木棍,端起一旁稀释好的碱,也就是小苏打倒进锅里,继续搅拌几分钟,再加几瓢水,加柴煮一会儿。待凝结成块,就用菜刀画“井”字,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继续翻煮,将魔芋煮的老一点。 煮好之后,就捞起搁一个盆里,待晾冷了,陈婆婆就收进手镯里。 中午饭,大家就凑合着吃了一口,就又开始忙了。 将用草木灰泡好的大米多淘几遍,清洗干净,就拎着几只桶去老院子了。 草木灰是碱性的。头天晚上,陈老爷子就将草木灰筛选出来,量好米,加入适量的草木灰泡上,这会儿去磨浆正好。 草木灰要用多少量,对于陈老爷子这个老手来说,是驾轻就熟的。草木灰放多了,这个凉粉做出来麻舌头,放少了,这凉粉就太嫩了,容易散。 老院子有一架石磨,陈老爷子爷仨齐上阵,推的推,拉的拉,搁米的搁米,齐心协力,一个小时就把两桶大米给磨成了两桶米汁儿。 回家,将两桶米汁分做两锅。 一桶米汁就倒了大半锅,也一样,灶头上离不开人,用木棍顺着锅边顺时针搅拌。 这个米汁随着水分的蒸发,渐渐变黏稠,是越搅拌越费劲,陈婆婆和陈老爷子就换着来。 将另外一口锅加水烧上,陈老爷子拿来洗好的蒸笼放上。这会儿的芭蕉叶没有新鲜的了,想着在那树上挂着反正又不会坏,也就没收家里。砍了两张黄芭蕉叶,洗干净就铺上了。 第一锅的米汁要煮老一点,这个还是要看经验的。一个是看颜色,稍微偏暗,一个是看粘稠度,用木棍挖一下,看看在棍子上挂不挂得住。 见差不多了,在手旁准备一盆凉水,陈老爷子挽起袖子,用勺子把锅里的半成品舀到蒸笼里。因着要弄成形,大体平整,所有得用手拍打,这盆凉水就用上了。 大半锅的米汁装了满满的两屉,加柴开始蒸。这两蒸笼出来,就是米豆腐。米豆腐切片加肉炒,是非常好吃的,只不过有些费油,要是油放少了,炒出来的米豆腐比较燥,不好吃。 洗好锅,又开始做另一桶的米汁了。照样用木棍搅拌,只不过这一锅要煮的嫩一点。还是,一切都得凭着经验。 这锅差不多快好了,把大柴退到中间的梯锅下,洗好加半锅水烧起。水沸腾后,搁入半勺的猪油,放入盐、辣椒等调料,又放入酸菜和葱花,一锅汤就好了。 舀两大碗凉粉端上桌,又舀了四碗汤,摆上筷子,这就开始吃完饭了。 用筷子夹起一筷子凉粉,浸入汤碗,浸没一会儿,捞起放入口中,又糯又Q弹。这就是热凉粉,很好吃,一般只有做凉粉这天才能吃上一顿,后来县城里就有人早上卖热凉粉,生意很是火爆。 吃完饭,这凉粉差不多就好了。这些凉粉是用来后面炖煮的,所以要比小溪他们刚才吃的要稍微老一丢丢。 找出家里的大小盆碗,把锅里的凉粉舀起来装碗。待凉了,倒扣出来,一个个碗状,很是喜人。 用火炭煨了一顿饭的时间,锅底有一层厚厚的锅巴,收拾起来,后面煮汤是非常好吃的。 米豆腐也差不多好了,揭盖,用菜刀切块,全摊在筲箕里凉着,锁进碗柜里。 这才烧水,一家子洗漱。完事儿已经八九点了,都累了,啥都没多说,倒头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