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九章 气感
天合书院依据其名义,便知此书院乃是府城所立书院,专门供奉一些贵胄子弟前来念学。 书院内大儒名师甚多,诸如前些年扬名海内的宋子阳便于书院内教书。 只是书院内士族豪族子弟甚多,纨绔者也甚多,故此管理甚为松懈。 那些海内大儒几乎只来讲学,至于是否听之,则全凭己身。 唐宣本来也就没有读书的念头,他对那些古言古文毫无兴趣,里面无非是记载着一些前朝大儒之行,记在书上使后人知晓礼道。 至于一些教人道理的书籍,他也丝毫不感兴趣。 前世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早已让他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个文化水平基于前时古代水平的朝代,接受他们的教育理念,那不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嘛。 书院建在燕山的支流之上,在此山上,秋意渐浓,一连片苍黄的树海,轻风拂过,沙沙声不绝。 地上覆满了苍黄的枯叶,一处简朴的青瓦黄墙院落便建在树影之中。 唐宣从山下缓缓的往上走着,腰间绑着的锦囊中装得便是十多颗乌鸦的血眼。 除此之外,书院中伙食并不如何丰富,故而他还在城中吃过牛肉后才上来。 自从他来了书院后,唐英则每月固定给他十几两例银,生活无虞,甚至还能游乐玩耍一番。 一路上遇见不少身着青衫的书生,不过唐宣来书院这些日子一直在房中修行,也便没有与其余人交际。 来到院中,唐宣孤自来到住宿区域,打开门一个极小的房间顿时展露在了眼前。 房中除了一张床几乎再也放不下其余东西,就这样还是唐宣出了大价钱从另外一个老书生哪里买过来的。 书院中的书生以后都是要当官的,而其中的老师也基本身上都带着官职,所以整个书院奉行清廉之风。 唐宣坐在床上,开始盘算了起来这些天的收获。 在书院中住了十多天,其间每一天都勤勉修行,从不懈怠,那怪异之事果然未曾扰过,只是偶尔还能听到一些莫名的声音。 至于鸦眼的修行成功率,他已然用九州派作弊器推演到了百分之九十。 这个概率若还是失败,那也真的没有办法了。 不过许是这些鸦眼俱是阴性之物,故此唐宣每日吞食修行,使得身体阳气有些不足,整日面色苍白,身体虚弱。 在书院中有几个嘴巴毒的还暗地称呼他为病鬼。 虽然时常能够听到,但唐宣一般只是微微一笑后便抛掷脑后。 若是别人随意一句话就要产生反应,那样只会徒劳的消耗自身的精力罢了。 如此一来,如何在修行途中证得大道,以求长生道果。 他所求之事便是于此世舒舒服服的活下去,每日不求开心,但也不想自寻烦扰。 而且在隐隐间,在修行这些异术之际,唐宣总有股淡淡的兴奋。 他打开作弊器继续观察起这几日获得的信息。 “配合特定姿势,于子时修行,心中无有杂念.......” “此具肉体发生微微的改变,感知到未知能量,分析中......” “服食鸦眼,祭祀鸦君,念静心诚,察觉到未知能量,身体捕捉中......” “失败,正在继续推演......” ...... 萧瑟的冷风在山涧中哀嚎,漫山的古树都发出飒飒的声响。 圆月悬空,乌云逸散。 于书院中独属于唐宣的小屋子中,他吞下十多颗乌鸦的血眼,而后在心中观想鸦君的形象。 口中诵念摩罗阴符经。 朦胧中,在脑海中观想的那尊鸦君神像仿若活过来了一般,丝丝血气萦绕在鸦君像前,令乌黑的鸦羽泛起一股令人迷醉的血气氤氲。 好像有一丝阴冷的气流顺着鼻翼流入到脑海中,再而后盘旋在腹中,顺着胸腔绕上一圈后又从咽喉间升起,直冲双眼。 “捕捉未知能量成功,经确认命名为法力。” 在多次进入到月路之中后,唐宣也渐渐掌握了进入月路的方法,只要在修行摩罗阴符经之时全神贯注的观想月路便会直接进入。 这种进入是类似于精神体一般的东西进入,肉身仍旧留在原地。 现在拥有了法力,他便想要尝试一番在月路中会有何不同。 随着观想那座青铜古门,唐宣眼前渐渐发生了变化,仿佛是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重合,眼前简陋的屋舍内忽然出现了雪山,黑暗中却泛起银光。 重新站在了高山上,唐宣这次感觉来自周身的束缚松懈了,他轻轻活动了下身体,发现只能勉强前进一步的距离。 “原来如此,法力的作用就是可以让我在这里进行移动吗,直到推开那扇门。” 而且根据从作弊器中推演的消息能够得知,如果推开那扇门进入到太虚之中还会觉醒一个本命天赋。 既然已经将这些事情搞清楚了,他也便退出了这里。 重新睁开双眼,眼前又是那个晦暗的屋舍。 他能够清晰的感应到在双眼中有一股阴冷的气息。 “摩罗阴符经中说道,十日生气感,百日之后才可练成鸦眼之术,看来还需努力了。” 在此世中修行各种秘术,或是在山野间得到某种传承,经过修行,最终能够追求长生之术。 长生,谁人不想。 唐宣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他不为荣华富贵,也不为声名,只为自身于这世间永恒。 他知道这个野心很大,期间也要遇上无数挫折困难,甚至会横死道途之中,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他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今日修出气感,就在唐宣打算休息之际。 月光流淌在纸窗上,一道人影悄悄的站在了门后。 “唐兄,不知道这么晚了,还能不能打扰了。” 外面传来一阵陌生的声音,但唐宣却仍旧第一时间回忆起了对方的身份。 曾经与他同行,途经野庙,祭祀鸦君,修行摩罗阴符经的李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