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听戏
苏染那个时候还不懂简轻衣为什么要在她爱上一个人的时候说那些话,只是后来,简轻羽一语成箴,她才懂的当她先动了心的时候,她就已经输了。 简轻衣虽然只是侧妃,但她是萧默言身边唯一的女眷,因此和正妃没什么差别,平日进宫的时候,宫里的人也都直接唤她为王妃。 她倒是不在意这些虚名,只是偶尔也会担心万一将来萧默言娶了别的女人该怎么办,她不能接受和别的女人分享一个男人。 “再过半个月就是除夕了。” 简轻衣站在廊下吹着风,在屋内闷得久了,吹吹冷风倒是觉得很是舒服。 “王妃,您可是想念小世子了?” “是啊,不知道呦呦能不能回京住两天。” 虽然简轻衣很想见呦呦一面,但是她并不知道天历阁是否会让呦呦回来,更不想再给萧默言添麻烦,所以只是一个人发愁。 “风这么大,怎么出来了。” 萧默言见简轻衣只是捧了个小手炉,便把身上的斗篷解了下来披在了她身上。 “别怪杏儿,是我自己要出来走走的。” 简轻衣犹豫了一下,问他可要在府上过年,还是要进宫守岁? “往年都是在宫里守岁,但今年柔妃有孕,在加上我如今也已经成家,父皇便让我和太子一样在府里过年。” “真的吗?” 简轻衣很高兴,马上让杏儿去好好的准备着,只是两个人守岁着实有些冷清。 萧默言笑了笑,说可不仅是他们两个,苏染那日也会来。 “为什么?” 简轻衣不解,苏染不是应该陪着苏将军吗? “苏将军明日要奉旨回天历城,苏染留下。” 年后西域的使者要前来觐见,途中会经过天历城,便有苏老将军一路护送着到京城来,现在他要提前一步去做准备,怕是不能在京城过年,苏染无处可去,也只能到王府来。 “还有,我已经命人去接呦呦来,想必年前应该能到。” “真的?” 简轻衣喜出望外,没想到自己没说,萧默言便已经知晓了她的心意。 “你与呦呦母子连心,我怎么会察觉不到呢?” 萧默言帮简轻衣裹紧了身上的披风,说要是她感染了风寒可就没办法好好的陪呦呦了,还是快些进去吧。 杏儿早就备好了姜茶给他们二人驱寒,杏儿煮的姜茶也不知道在里面放了什么,不仅喝下去身上非常暖和,而且也没有姜的辛辣味道。 喝了姜茶,四肢都是暖洋洋的,简轻衣有个问题已经在心里憋了很久了,想要问一问萧默言。 “我和你成亲,呦呦便成了王府的世子,你真的不介意吗?” 呦呦到底并非萧默言的孩子,只是他的徒弟,可萧默言对呦呦实在是太好了。 在玄黄大陆,女子的名节可谓是比生命还重要,但他从来没有问起自己以前的事情,他当着不介意呦呦的父亲是谁? 萧默言看了看简轻衣,顿了顿:“其实……。” 他也想了很久,觉得或许是时候把真相告诉简轻衣,但还没等他开口,木九便在外头说简家派人送了东西来,说是给简轻衣的。 “给我?” 简轻衣瞧了一眼,无非都是些金银珠宝,还有一份家书,是简父所写,大概意思就是说简家人过几日都要来京城,让简轻衣也回府上看一看。 “现在想起我这个便宜女儿了。” 简轻衣缓缓的把信折了起来,往年的除夕她都是带着呦呦在平水村守岁,就只有她们两个,简家就像是把他们遗忘了一样。 现在送来了家书也不过是因为她成了王妃吧。 虽然她不想去见那些道貌岸然的害人精,可总要顾忌萧默言的颜面,要是她做了王妃以后就不和简家人来往了,在不知内情的人眼中怕是会觉得她攀了高枝就忘乎所以。 罢了,她让木九去回话,说过几日她会去简家拜访的。 “对了,这些时日你也少进宫吧。” 她总觉得柔妃的孩子未降生之前,宫里一定会出大事。 一年到头百姓们都为了生计苦苦奔波,也就年节下的这几天清闲一些,街上人头攒动,都是卖年货的,花上两个铜板便能换来一串糖葫芦或者是糖粘,拿在手里,能吃上半天。 想着呦呦马上要回京,简轻衣便带着杏儿出门去置办些东西,她瞧见什么都想买,恨不得能把整条街都搬回去。 “轻衣!” 正挑选着她喜欢的点心,忽然听到有人喊她,简轻衣回过头,看到一身红色的苏染正笑着朝她跑来,而身后是白衣翩翩的琰汐。 红色很衬苏染,显得非常喜庆,看得出苏染很开心,一张脸红扑扑的。 “没想到这么巧居然在这里遇上你了。” “这条路是从王府出来的必经之路,琰汐说只要我们在这里等你就一定能碰到,没想到真的让她说中了。” 苏染拉着简轻衣的手,说她寻了个不错的茶楼,不仅有人说书唱曲,而且还有好吃的茶点,这天气那么冷,他们何不去茶楼小坐一会。 “也罢。” 简轻衣让杏儿先把买来的东西送回王府去,有苏染和琰汐陪着她就够了。 这才短短几日的功夫,苏染已经把京城中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摸得清清楚楚,紧了茶楼以后,小二便认出了她是常客,直接引着她去了楼上。 坐在二楼不仅能正好看到楼下的戏台而且还清净,小二上了茶点后便退下了。 今日唱的戏是一出苦情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苏染看得入迷,气的只拍桌子,说这天下怎么会有这么不要脸的负心人。 “男子薄情,女子薄命,向来如此,但凡是也总有例外不是吗?” 简轻衣想到萧默言,忍不住笑了笑。 一抬头,正好和琰汐的视线对上,她便微微举了下手中的茶碗,算是和琰汐打个招呼。 苏染觉得那唱戏的姑娘唱的着实不错,便朝着台上扔了几两银子算是打赏,那姑娘朝他们作了个揖,才去捡那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