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517章:苏良的国债契约书,疯狂的开封府富人们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上官不水 5800 2024-08-22 20:37
   六月二十五日,近午时。   垂拱殿内。   赵祯、两府三司的众相公、学士院、台谏、开封府的主官全都聚在一起。   正在阅读苏良刚刚撰写完成的《国债契约书》。   此文非变法条文,亦非朝廷诏令。   而是以书信的方式、朝廷的名义,写给全体大宋人的一封书信。   此信的主要内容是——   朝廷欲大力发展西北(包括即将灭掉的西夏区域)的民生商贸,完成开疆扩土的同时,也实现大宋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式安居乐业”。   使得大宋江山更加稳固。   然当下朝廷国库钱粮多用于战事,有所不足,百姓亦不愿前往条件艰苦的西北移居。   人力财力,皆有所不足。   故而。   朝廷拟定了一份“国债契约计划”,即向百姓有偿借贷,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   此契约,主要面向家境殷实的富商巨贾以及达官贵族。   借贷利息略低于民间利息。   但会对借贷者给予部分税收补贴及商贸扶持。   借贷时间分三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享有的补贴与扶持也越好。   另,此国债契约计划讲求自觉自愿,不强制执行,朝廷不会向地方下达任何指标任务。   但鼓励地方豪商为国出力。   开封府辖境内,将于七月初一发行国债,为期半个月。   开封府外,将于七月十五日发行国债,为期两个月。   总定额八千万贯。   最小额度一万贯,最大额度一百万贯。   开封府辖境内,由三司发行国债,其他地方州府则由各地州府衙门发行国债。   之后。   朝廷将根据发行的国债数额,确定移居西北的百姓的福利待遇。   若朝廷逾期归还百姓国债钱财,逾期后的日息以原有额度的五倍计算。   开封府之所以提前执行,乃是因开封府发行国债后,朝廷便可向秦风路募集百姓,先解决河湟区域的采棉、纺棉问题。   ……   这封书信,可谓是诚意满满。   将朝廷现状,对西北的规划,尽数告知了天下百姓。   让他们明白。   原来,朝廷在下一盘大棋,意在将大宋所有区域都发展起来。   莫看当下的西北贫苦荒芜。   可一旦发展起来,那将会是一片富庶之地,将会孵化出无数富商,以及为朝廷创造更多的赋税。   因为那个地方,连通东西近万里,资源丰富,竞争也小。   只要勤劳聪明的汉人将文化、风俗、技术传播过去,那里将有赚不完的钱。   而一旦那里民生富庶,百姓皆有衣可穿,有食可吃,还将会大大减少战乱的发生,使得整个大宋之民更加团结。   发展西北民生,不但具有经济利益,还有维稳之用。   八千万贯的数额、三类分期时间的设置以及年利息,都是三司精准计算出的数据。   三司使王尧臣预计。   若能筹得八千万贯,在没有特大灾情的情况下,朝廷三到五年便可回本。   十年之后,必有盈余。   当下,大宋的年税收已超亿贯。   向百姓发放国债,不是朝廷太穷,而是在投资,以谋得百姓在西北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为朝廷创造更多的税收。   ……   众官员看完后,都纷纷点头,甚是认同。   首相文彦博率先开口道:“此契约书写得甚好,真诚满满,但是我还是较为担心,万一百姓们不配合,购买国债的额度太少,怎么办?”   三司使王尧臣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文相,当下,朝廷乃是因战事而缺钱,其实只要凑够五千万贯,便能挺过去,之所以列八千贯的数额,乃是使得我们的储备能够更充裕一些。”   “成与不成?试一试不就知道了!老臣觉得,百姓心善,且很多巨商都是因全宋变法而富,对当下的朝廷有很强的归属感,并且这又不是赔本买卖,有些商人家族,几十万贯的铜钱堆在自家私库,并不能生钱,而拿出来不但能赚钱还能赚名,何乐而不为呢?”曾公亮笑着说道。   富弼接着道:“要知,咱们的百姓可是会主动朝着三司的院墙内扔钱的百姓,此举利国利民又利自己,为何不为呢?”   这时。   苏良笑着道:“我和国舅爷打过招呼了,他虽然将家财全捐于民,但与他交好的大商人都通了气儿,这些人都是愿意购买国债的,并且数额非常高。”   ……   赵祯微微点头,想了想后,道:“此策可行,另外,朕建议在此书信上标注为苏良所撰写。”   苏良一愣。   “官家,用不着,用不着!此书信乃是以朝廷的名义撰写的,无须添上我的名字,臣不图此等名声。”   苏良一脸谦虚。   “哼!”赵祯的表情略带傲娇。   “你以为朕是为你扬名?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购买国债。此书信表达的意思是朝廷之意,但撰写人必须是你,朕觉得,你苏良这两個字,至少也能值一千万贯!”   大宋民间有今日之富,全都仰仗全宋变法,而苏良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全宋变法的绝对核心。   再加上苏良在西北的表现。   为了西北河湟之民,冒着生命危险,领数百骑在几十个部落中劝降,救了十几万百姓和士兵的性命,还有其对辽和西夏的硬气。   这都是大宋文臣的典范。   许多百姓,相信苏良甚至高于相信朝廷。   一些百姓喜欢讽刺朝廷的某些新法措施,但若是苏良所撰写,讽刺者甚少。   因为苏良在民间拥有一大批支持者。   特别是女人、士子、商人这三类掌控着民间大量话语权的意见领袖,都甚是崇拜苏良。   苏良对此策乃是有甚大加成的。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众官员纷纷拱手附议。   苏良顿时笑了,他现在不但是官家宠臣,还是全民偶像。   ……   六月二十六日,正午时分。   宣德门前,开封府门前,汴京各个城门前,全都贴出了这封《国债契约书》,并称开封府将在七月一日午时,正式发行国债。   一时间。   汴京城的街头巷尾都热闹起来。   此乃朝廷第一次以书信这种柔和的方式向百姓有息借钱。   这让很多百姓的心里感到非常舒服。   “诸位,朝廷不是没钱,而是想着用国债为未来布局,此举利国利民利购买国债者,完全可为啊!”   “唉,最低就要一万贯,我若有这个闲钱,一定试一试,一想到能让朝廷欠自己的钱,我就觉得心里舒坦。”   “购买国债?此举对我们乃是大好事儿啊,做生意可能会赔,但这可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不用要账,也不用担心坏账,可买之,可买之!”   “我相信苏中丞,这封书信诚意满满,即使不是为了大宋,即使为了自己,不但能赚钱还能得名,我愿购买两万贯国债!”   ……   汴京城内,议论纷纷。   大多数百姓都觉得此策乃是“利国利民利购买国债者”之良策。   并且朝廷的这种真诚态度,让很多商人都愿意出钱。   朝廷本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或印制货币、度牒等更粗暴却更好用的方式筹钱,但却“诚意十足地求助于百姓”,这让街头巷尾的夸赞声不断。   六月二十七日,晚。   苏宅,卧房内。   唐宛眉一边为苏良揉肩,一边说道:“夫君,咱家还有三万贯闲钱,购买国债如何?”   苏良一愣。   “行啊,我没意见。”苏良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苏良也曾想到自家去购买国债,但考虑到自家的钱并不多,便没有向唐宛眉开口。   没想到唐宛眉自己提出来了。   此三万贯,乃是唐宛眉攒下来用于苏子慕日后成亲和苏沁一未来嫁人的。   当下,苏良的月俸综合下来有三千余贯,现钱有两千余贯,一年约两三万贯。   但他得到的奖赏甚多。   这些年,赵祯的赏赐加起来,都足足有二十多万贯。   不过这些钱,苏良基本都花掉了。   一部分用在了百家学院上面,一部分用在学堂书馆的建设上,另外他还帮助了扬州许多穷人家的孩子读书。   起初,是苏良在做慈善,后来唐宛眉也迷上了慈善。   仅留一小部分钱财自用,其他全都是行善花了出去。   他们夫妻,与其他士大夫官员相比,不爱买房买铺买地,不爱买歌女,不爱雇佣大量佣人,花销根本不大。   再加上待苏良致仕,还有高额的退休金,手里根本不需要存太多钱。   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才有价值。   ……   七月初一,还不到午时。   三司门前便围满了百姓,全都是来购买国债。   当下的汴京城。   家财超过二十万贯者至少有数千人,而家产过十万贯者,至少也有万人。   即使心不为大宋。   购买国债只为理财,那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曹国舅曹佾的鼓动下,一大批商人都来到了三司,除了豪商巨贾,还有很多皇亲国戚、士族大户。   唐宛眉较为低调,准备过两日人少了,再将钱财送到三司。   午时,三司衙门一开,一众购买国债者便冲了进去。   赵祯与中书众相公知晓后,都甚是开心。   百姓此举,不仅意味着他们手中有钱,还代表着他们相信朝廷。   ……   当日,刚入夜。   三司使王尧臣向中书汇报,购买国债总额已超过了八百万贯。   苏良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开封府的百姓,觉悟真高。   八百万贯,算是一个开门红,开封府境内,只要能收下两千万贯,就算成功。   而当下,很多商人还在观望,而有些人则想着卡在结束时购买国债,让自己露一露脸。   ……   七月初二,近午时。   开封府境内购买国债额度破千万贯。   七月初七,黄昏。   开封府境内购买国债额度破两千万贯。   七月初十,午时。   开封府境内购买国债额度破两千五百万贯。   ……   三司使王尧臣高兴得合不拢嘴,走路都是咧嘴笑着,没想到开封府的百姓竟然如此热情。   这一刻,他觉得已经完全稳了。   地方州府再不济,合起来也能购买五千万贯的国债。   有了这些钱,莫说发展西北的民生,即使将辽国、东瀛都打下来,他也不惧如何发展民生商贸了。   朝廷,只要有足够的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与此同时。   《国债契约书》也在半个月内,传遍了大宋的二百多个州府。   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   虽然也有称朝廷劫富济贫,或者意欲侵吞富人财产,或者别有用心,乃是一个大阴谋的,但大多数都支持此举。   ……   七月十五日,近黄昏。   三司门前。   身穿长衫的王尧臣亲自站在门口记录购买国债的的人员名单。   此时。   距离太阳落山只剩下一刻钟。   太阳落山,开封府境内的买债购买就完全结束。   而开封府境内购买国债额度已经达到了两千九百八十万贯。   王尧臣本想着凑个整的,哪曾想还缺二十万贯。   他看着名单,开封府的有钱人基本都购买了,而前期占的额度甚大,越往后,购买的额度越小。   就在这时。   一个面色黢黑的胖中年满头大汗地走了过来。   “官人,我……我……购买国债!”   王尧臣微笑着问道:“多少额度?”   “二十万贯,五年。”   “多少?”   王尧臣大惊,此等数额不是一般人能够拿得起的。   而眼前之人。   穿着非常朴素,看着也就四十多岁。   王尧臣挺直身子,道:“购买国债,最好用闲钱,若五年内缺钱,无法提前支出。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对购买国债者,三司都会如此提醒。   以防有人买过又要提前退,若引发连锁要钱效应,问题就大了。   “考虑清楚了,就买二十万贯!”   “我七年前还是个一贫如洗的小贩,因全宋变法,因苏中丞从乞丐做到当朝重臣的激励,开始往返于西北经商,慢慢赚了大钱,自然要报效朝廷,并且此举对我也有利,我相信朝廷,我也相信苏中丞!”   王尧臣看向他,笑着道:“你是开封府最后一个购买国债者,既然你如此崇拜苏中丞,那今晚老夫让苏中丞请你吃饭!”   “苏中丞请我吃饭?能……能有此等好事儿?我……我可以请他吃饭,伱……你能将其约来吗?他会不会已经吃过晚饭了?”胖中年甚是激动。   这时,一旁的吏员道:“这位是计相。”   “参见计相。”胖中年连忙拱手。   王尧臣笑着道:“他若是吃过晚饭了,我让他陪你再吃一顿。”   突然间。   王尧臣觉得若是将“可与苏良共进一餐”也作为购买国债的奖励,没准儿开封府购买国债的额度还能更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