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破天荒!官向民致歉,苏景明撰
垂拱殿内。 赵祯最后总结道:“此事,确为三司与开封府主罪,向汴京百姓致歉,理所应当,贫富实不应对立!” 此话一下子说到了众臣的心坎上。 历朝历代,但凡造反者为贫民阶层,皆是因朝廷无为、地方剥削,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所致。 百姓们能接受有人生来在云端,有人生来在泥沼。 但却不能接受,当自己努力从泥沼爬出来时,又被生在云端的人踹了下去。 活而无望,才会造反。 这时,新任参知政事宋庠站了出来。 “官家,三司与开封府有错认错,百姓亦应有错认错。今日诸多百姓集聚于三司门前,道出‘均贫富’之逆语,不可不罚。若不严惩,恐日后有刁民恶贼以此话生乱!” 均贫富。 这三个字对底层百姓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诸多造反者,皆是以此为口号。 “百姓不过就是发了几句牢骚而已,怎能入罪?”一旁的张方平皱眉道。 “牢骚?聚众于官衙前道造反之语,怎能置之不理,朝廷衙门的威严不可损!”宋庠反驳道。 宋庠乃是大宋天圣二年连中三元的状元。 属于学术类官员。 其本身也是个倔脾气,对认定的事情很难妥协。 这时。 欧阳修突然生出一个想法,连忙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百姓无错,错在‘均贫富’三字。” “自古以来,贫富难均,唯有减少差距。我朝抑兼并之策便是为缩小贫富差距。均贫富,非人人均财,而是防掠夺、垄断、侵害,富户以权财违法令而欺穷。应为此三字注新解,以此教化民众。” 听到此话。 赵祯笑道:“卿之意是要旧义新解,撰写一篇《均贫富论》?” 顿时,众臣都看向欧阳修,忍不住笑出声来。 欧阳修乃是“旧义新解”的行家,最经典的案例便是那篇《朋党论》。 朋党本是朝堂忌讳之词。 但在欧阳修笔下,小人为伪朋,君子为真朋,真朋聚之,则天下治矣。 此论,最初并不被赵祯所喜。 但后来却得到了诸多民间儒士的认可与传扬。 宋庠面带兴奋,道:“臣赞同此番旧义新解。与其堵住百姓之口,不如为百姓解惑,让其知贫富虽不可均,然所有人在当世皆可脱贫入富。” 这时,苏良忍不住补了一句。 “我朝明年将行之新法,便是助穷者脱贫致富之策,若将此意告知百姓,百姓必然会支持全宋变法!” 苏良此话,画龙点睛。 一下子将这篇《均贫富论》核心主旨升华了。 新法未变,便能先聚拢民心。 实乃上上之策。 “臣附议!”群臣齐齐拱手。 赵祯的心情也变得激动起来,问道:“谁来执笔,撰《均贫富论》?” 唰! 欧阳修大步走出。 在欧阳修走出来的那一刻,张方平、宋庠、吴育等人都下意识地缩回了腿。 与欧阳修争做此类文章,完全是自取其辱,不如直接放弃。 就在众臣都以为欧阳修将恳请撰写此篇文章时,他却道:“官家,臣举荐苏景明。其文风犀利且精通变法之策,尤为擅写此类文章,臣在其面前,也只能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 听到这四字,众臣纷纷向苏良投去羡慕的目光。 能使得欧阳修在朝堂之上说出此话者,全朝仅苏良一人。 而在众臣眼中,苏良的文章虽不多,但篇篇都是经典,都是民间畅销之作。 确实值得此等夸赞。 一旁,苏良有些哭笑不得。 他确实能写。 但欧阳修将他抬得实在太高,导致他压力有些大。 赵祯淡淡一笑:“朕准了,此文便由苏景明执笔!” 此话一锤定音,群臣皆无异议。 …… 十一月十八日,近午时。 三司与开封府同时在衙前贴出告示。 三司以“对蔬菜市场监管不力,导致蔬菜溢价、百姓疯抢”向所有百姓致歉,并保证将在半个月内妥善解决此事,使得菜价平稳,市场正常流转。 开封府则是以“对南郊市集监管不力,使得蔬菜交易出现诸多乱象”向所有百姓致歉,也保证在半个月内解决所有问题,令菜价恢复正常,令所有开封府百姓都能吃到蔬菜。 王尧臣和包拯皆罚俸半年。 负责汴京菜市流动的三司官员和南郊市场的开封府官员,皆降官一级。 官向民公开致歉,此乃当朝头一遭。 并且,朝廷在为贫民争利的同时,并未薄富轻富。 这使得穷户、富户都体会到了被尊重的感觉,对朝廷此举赞不绝口。 一些富户囤菜并无恶意,只是担心冬季无菜可吃,这种行为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他们对朝廷的不信任。 而今,三司和开封府表态后,富户们选择相信开封府和三司,纷纷售卖出了家中囤积过多的蔬菜。 开封蔬菜市场渐渐开始正常流动起来。 而其他地方的蔬菜也都通过漕运,源源不断地运往汴京城。 十一月二十日。 苏良所撰写的千字长文《均贫富论》传入民间。 汴京街头,人人抢购,争相抄写解读。 苏良写文,未曾失手过,欧阳修看后都是赞不绝口。 此文分三个部分。 其一,告知天下人,贫富不均为至理,然人人皆可由穷入富。 其二,朝廷之法,意在使得天下无贫,百姓安居乐业,非薄穷而厚富,亦非薄富而厚穷。 其三,劝富户善而不欺穷,劝穷户勤而不厌富,如此方可使得天下同心,江山永固。 这篇《均贫富论》,令富户明白,朝廷绝对不会剥削他们通过正途赚来的钱财,也令穷户拥有了勤可脱贫致富的信心。 此外。 开封府府报不仅刊载了苏良的这篇《均贫富论》,也刊载了三司与开封府的致歉公告,并令各个州府转载。 意在使得天下人知晓,朝廷敢于知错改错以及对天下百姓的态度。 一时间。 百姓们对朝廷赞声不断。 对明年的全宋变法也都产生了浓烈的期待感。 通过此事,赵祯也更加通晓,天下百姓不傻也不笨,唯有真心为他们考虑,大宋江山才能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