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290.第290章 官袍挂御前,实乃一石三鸟之计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上官不水 3699 2024-07-10 00:02
   第290章 官袍挂御前,实乃一石三鸟之计   汴京城西,金梁桥东。   赵祯结束了一场差点儿挨揍的微服私访后,坐上马车,在汴京城漫无目的地逛了起来。   今日,他经受的打击甚大。   商人们一下子拆穿了“宋辽兄弟之国”的假象。   宋辽之间,哪有一丝真感情,全都是用钱砸出来的。   “我们的脊梁骨挺不起来啊!”   赵祯回想着卸药巷牙子孙三郎的话语,不由得又想起了苏良那句:澶渊之盟实乃城下之盟,我等后人皆应以此为耻!   他的脸上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   从利益角度,澶渊之盟对大宋是有利的,但从尊严上来讲,大宋已然丢了脊梁骨。   大宋美其名曰:岁赐,其实就是花钱保平安。   赵祯能想象到,边境榷场大宋商人与辽国商人做生意时那种神态。   不服气,却又无可奈何。   当朝廷处于弱势之时,百姓便带着一种天然劣势。   卸药巷商人对辽人的仇恨。   来自于辽人长期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来自于大宋朝廷的不争气却还想着粉饰太平。   这些底层商人所经受的白眼与委屈,赵祯与士大夫官员们是根本看不到的。   岁币一日不除,燕云一日不复,百姓便一日在辽人的面前抬不起头来。   赵祯长叹一声:“朝廷,确实给百姓丢脸了!”   ……   一个时辰后。   赵祯终于确定了内心的想法。   大宋国运绝不可寄予别国之身,拳头才是硬道理。   军事不强,大宋便是畸形发展。   即使再富庶,一旦辽骑南下,所有的繁荣都会荡然无存。   既然是全宋变法,便不能只着眼于内部,取消辽国岁赐,收复燕云,也应成为变法的目标。   近黄昏。   赵祯回到了垂拱殿。   御案上,已堆起一份份奏疏。   赵祯不看也知,定是一些官员弹劾苏良“赤衣出禁中,君前失仪”的。   与此同时。   一名内侍将苏良午后呈递的奏疏也拿了过来。   赵祯翻开一看,苏良依旧在劝谏。   其称大宋若不整顿河北军备,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河北禁军武备皆废,毫无战力。   军费绝不可省,必须提前布局收复燕云之策,不然变法便是空中楼阁,皆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赵祯想了想,拿起一旁关于强兵之法的奏疏批阅起来。   约半个时辰后,他看向一旁的张茂则。   “去告知苏景明,接下来,变法司的变法重心,将会放在边境禁军上面,让他心安。”   “此外,他在君前失仪,不惩罚难以服众,便罚俸三个月吧!”   赵祯望了一眼不远处椅子上的官袍,道:“让他明日来垂拱殿,当着诸位相公的面儿,说几句软话,认个错,然后将官袍拿走。”   “是,官家。”张茂则长呼一口气。   赵祯如此说。   其实已经相当于向苏良认错了。   赵祯继续嘟囔道:“若人人都在垂拱殿内脱官袍威胁朕,那朕以后是不是也可脱龙袍应对,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你们都能撂挑子,朕就不能?”   赵祯看似在骂苏良,其实是在为自己找回一些面子。   毕竟,这一次是他错了。   ……   入夜,苏宅。   张茂则将官家的话语全都通传给了苏良。   “不,我不去拿官袍!”   苏良的脑袋摇的就像拨浪鼓似的。   张茂则一脸无奈。   “苏御史,官家已开始批阅强兵之法的奏疏了,你……你总不会想等官家登门向伱致歉吧!明日你只需说两句软话,承认君前失仪,然后拿回官袍,此事就算过去了!”   苏良撇着嘴。   “过不去!我不在乎官家道不道歉,我在乎的是官家以后再心生动摇,该如何办?官家的决心,决定着变法的方向与成败,不能再起波澜了!”   苏良走到张茂则面前,小声道:“张先生,我建议,将我那身官袍当作一个摆件,放在垂拱殿御案旁。以后官家意志不坚定之时,朝着官袍一看,想起我赤衣出禁中,没准儿意志就坚定了!”      张茂则没好气地看向苏良。   “苏御史,你倒是敢想!那垂拱殿是什么地方?将你的官袍放在官家旁边,你怎么不将其放在天章阁啊!”   苏良尴尬一笑。   他最想放的地方就是天章阁,但实力地位不允许。   张茂则想了想,道:“我建议,您亲自找官家说此想法,我去说,一定挨骂。”   苏良眼珠一转,将手臂搭在张茂则的肩膀上。   “张先生,有些事情看似不可行,但换种方式去做,没准儿就行了,我给你好好讲一讲我的想法……”   约半刻钟后。   张茂则看向苏良,道:“此……此法真的可行?”   “绝对可行,官家不可能不同意。”苏良一脸自信。   “那……那我试一试。”张茂则对苏良这个想法,还是较为认可的。   ……   翌日,清晨。   苏良身穿官袍来到了御史台。   作为一名士大夫官员,他的官袍自然不可能只有一件。   台谏官们皆是大喜,没想到苏良旷工一日半就回来了。   这意味着,他与官家的矛盾并不大。   ……   片刻后。   苏良接到内侍传召,去了垂拱殿。   垂拱殿内,两府三司的相公皆在。   而在赵祯的御案旁,一方衣桁之上,挂着苏良的官帽、官袍与鱼袋。   苏良不由得大喜,看来,他的计策成功了。   赵祯看向苏良,面色阴沉。   “前日,侍御史兼知杂事苏良因边境军事策略,与朕发生争执,其一怒之下,脱去官袍,赤衣出禁中,此举实为大不敬。但当时朕的言语也有些过激。好在昨日他再次呈递奏疏,言明了坚持己见的理由,朕看过后,方解其意。朕决定,对其罚俸三月,以儆效尤,苏良,你可有异议?”   苏良连忙拱手。   “臣无异议,臣愿意接受惩罚!”   随即,赵祯站起身来,看向一旁的衣桁。   “我朝向来不以言获罪,朕也主张众卿直言谏君,但是不可采取过激行动。比如:撞柱谏、绝食谏、血书谏,请辞谏等等。这些方式乃是在胁迫朕,以后绝对不能再使用了!”   “自即日起,朕便将苏良的这套官袍,摆在这里,意在告知众卿谏言之时,须有分寸,不可逼朕。不然,朕若也撂挑子逼迫大家同意朕的意见,那朝堂岂不是乱了!”   “臣等谨记!”   众相公齐齐拱手,皆认为官家的处理方式甚是妥帖。   而这时。   赵祯与苏良四目相对。   赵祯瞪了苏良一眼,苏良则是笑了。   昨晚,张茂则回禁中,向赵祯汇报,称苏良不愿取回官袍,而希望将其官袍置于御前,以此令官家自省。   赵祯听到此话,不由得勃然大怒,以为苏良是在恃宠而骄。   恨不得去苏宅将苏良痛骂一顿!   “你去告诉他,朕觉得将其官袍置于御前还不够,朕应该将他的画像挂在天章阁,他是不是疯了?在朕面前还摆上谱儿了!全宋变法离开他,难道就转不动了吗?”   但张茂则接下来的话语,却让赵祯改变了想法。   张茂则称,苏良道:将官袍挂于御前,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可以此为反面典型,告诫群臣,禁止以过激行为上谏。   至于其令官家自省的作用,只需官家知晓即可。   如此做,既保留了官家的面子,也使得官家日后不会再犹豫不决,还能告诫群臣,不得过激上谏。   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计。   赵祯如此一想,欣然接受。   这几年,有唐介的拦撵谏,包拯的唾面谏,还有一些官员的血书谏、撞柱谏、绝食谏等。   很多都传为朝堂佳话。   但赵祯却甚为不喜。   因为在这些故事里,官员是红花,他是绿叶,甚至还是一位做错事情的君王。   这些谏言方式带着威胁意味儿,让赵祯防不胜防,甚是头疼。   而今用苏良这种方式解决,虽然不一定能除根,但却能大大缓解。   此事对赵祯有利,他自然不会反对。   他还在官袍前郑重立誓:一日不夺燕云,此官袍便一直挂在御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