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郭嘉死后,夏侯惇从来没有见过。 曹操用如此谦和的态度跟任何人说话。 甚至跟自己以前对他的印象完全是两码事! 这也实在太不寻常了! 不过在接下来,一直等到他们聊起了江南和西凉的战事之后。 夏侯惇的感觉又有所不同了! 一旦深入了解了司马德真正的意图和思想之后。 他才一点一点的明白了自己这位主上之所以有这种态度的真正原因! 因而慢慢的开始理解了起来! 这位大兄虽然平时不苟言笑。 貌似喜怒不形于色,但是那也只是平常! 不过要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就完全不同了! 毕竟咱曹丞相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性格。 同样也是天下闻名的! 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尤其如此! 他可记得,当年官渡之战中就有一幕如此经典的画面! 在最艰难的相持阶段,正在面对数倍于己的袁绍大军。 曹操束手无策,自己也都感觉如履薄冰。 很难继续坚持下去了! 正在这种进退两难之际。 忽然听说许攸夜半来投,不禁大喜过望! 二话不说,深更半夜里。 光着俩大脚丫子就从中军大帐迎了出来! 跟现在的情况又有何二致, 和那一次的态度相比,现在同样是面对问题。 又同样是面对智谋之士! 那这位大汉丞相如此对待司马德。 也就自然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不能不说人家作为大汉丞相。 不但雄才大略,眼光更是独到! 看人那是一看一个准! 那次忘履相迎,虽然确实有些失态! 却让大家全都看到了丞相的率真性情!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份真诚,赢得了许攸的真诚相助! 三言两语便为曹操指点迷津! 以少胜多,转败为胜! 最终一举击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大胜! 现在他们几个虽然是在自己屋里坐而论道。 并没有战场之中的那种凶险! 但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细细想来!也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况且,听到现在,夏侯惇也已经十分清楚了! 司马德这位年轻的军师,确实是个难得的人物! 虽然只是谋士,但是却胸怀天下,掌控全局! 对时局分析的入情入理! 出谋划策,甚至直指人心! 实可谓是天下奇才! 不但较之许攸贾诩之流不遑多让。 甚至与郭嘉、周瑜之类的天下奇才相比。 眼前的这位也尤有过之! 之前许劭曾评,卧龙凤雏一人可安天下。 鬼鸩冢虎得之可定江山! 大耳贼刘备欲求诸葛亮之助,尚且不厌其烦的三顾相邀! 那自己的这位大哥向来爱才惜才如命! 又有对待许攸忘履相迎的珠玉在前! 如今又有刘玄德三顾茅庐在旁边映衬! 面对这么一个天下第一奇才! 作为一代雄主,曹操对司马德如此的态度。 虽然在夏侯惇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一点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而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之下,眼看着曹操都有如此的态度! 夏侯惇觉得自己很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 对这位年轻的侄女婿了! 正所谓也“不经一事,不懂一人”呀! 经过今天这一晌具体的接触,和司马德面对面的聊这一晌之后。 确实让夏侯惇感慨颇深! 这个侄女婿虽然用计毒辣,但是,妙在招招见血,卓有成效! 而且是面对敌方,直指人心! 自然无比强大,无所不能! 这个“毒”字也就不但没有任何的问题。 反而还显得特别的有效! 尤其是对于打仗来说,尤其如此! 作为一名沙场老将,夏侯惇十分清楚,战场上的态势瞬息万变! 这个时效问题,往往是决定成败胜负的关键! 像司马德这样,料敌于先,快人一步! 若是真是放置于战场之中。 其实本身就意味着牢牢的置身于不败之地了! 这样的才具,加上这样的关系! 也难怪自己的老大对他青眼有加,并且如此的敬重了! 就连夏侯惇本人,和司马德一起聊到了现在。 也和之前的印象大相迳庭! 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敬重之情! 尤其是刚才,听到司马德在说到征讨西凉的时候。 再三强调应当尽可能的少动刀兵! 以求避免那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 当时他自己虽然着急下面的内容,并没有过多的注意! 可是仍然留意到,自己的这位长兄在听到这话的时候! 脸上所一闪而过的那种沉思的表情! 到了现在,才琢磨出了别样的味道! 当时虽然并没有刻意地去记! 可是司马德当时的那句话。 却十分清楚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却一点也没有忘记,尤在耳边: “虽然将士从军,本身就是为战而生,不该有什么怨言!” “可是以德看来,毕竟生死事大!” “这性命攸关之事,自然需要认真对待!” 就连夏侯惇这样一个沙场宿将,当年曾经拔矢啖睛,勇猛无比! 早就已经看惯了生死! 面对骨肉分散,生离死别,早就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 大家都觉得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铁血无情的钢铁直男! 自然从来没有人在他面前说起过诸如此类的感慨之语! 如今乍一听来,自然十分的新鲜。 再仔细琢磨一下,却觉得振聋发聩,意味深长! 这位闻名天下的鬼鸩才士。 能说出这番话话,哪里还有半点毒意? 满满的都是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了! 难怪自己这位貌似手腕强硬的大兄,对这个小子如此的器重了! 连曹操本人之前也不止一次地。 跟他们这些将士们表露过自己的想法! 即使是对于这么一位天下雄主来讲。 打仗也从来都不是最终的目的, 很多时候,甚至还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 而不过这司马的明白,自己这位老板兼岳父。 这么多年来之所以一直执着于东讨西杀、南征北战! 也从来都不是因为好战,恰恰只是希望以暴易暴,以战止战! 用自己的方式迅速结束这动乱的时代。 最终求得天下一统,还百姓以太平! 若非心里有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位大汉丞相又如何能写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如此悲天悯人的诗句?